XX港XX港区XX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方案编制单位:XX局XX有限公司编制时间: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施工前期准备四、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五、质量措施六、安全技术措施七、安全用电措施八、设备(工具、计量器具)计划表九、材料计划表十、试验计划十一、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计划十二、劳动力配备计划十三、施工进度计划一、工程概况1.1 工程概述本项目场地位于XXXX保税港区XX路与XX道交口。
拟建项目包括21栋18~33层住宅楼、商底、会所等,场地范围为整体1层地下车库,住宅地下二层拟采用框架结构,钻孔灌注桩基础。
基坑面积约为73282㎡,基坑周长约为1413m。
拟建物建筑±0.000相当于新港高程8.200m,西侧XX路现地表新港高程6.500m,其它三侧现地表新港高程为4.500.住宅楼坑底新港高程0.700,车库坑底新港高程1.800m。
XX路侧住宅楼坑深5.8m,车库坑深4.7m。
其它三侧住宅楼坑深3.8m,车库坑深2.7m。
本工程基坑支护方式为:西侧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加钻孔灌注桩;东、南、北侧采用钻孔灌注桩。
其中双轴水泥搅拌桩为700桩径,组之间咬合200,共1259组;钻孔灌注桩1为600桩径,共108根;钻孔灌注桩2为600桩径,共106根;钻孔灌注桩3为700桩径,共28根;钻孔灌注桩4为700桩径,共74根;支撑竖托桩为600桩径,共12根。
1.2 地质情况(一)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对该场地埋深75.00m范围内地基土分布情况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层全场地均有分布,一般位于埋深 4.00m 以上,主要由冲填土(地层编号 1)组成,呈褐~褐灰色,软塑状态为主,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土质,属高压缩性土。
人工填土填垫年限小于十年,冲填土已做过真空预压处理。
2、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一般位于埋深约 4.00~21.00m 段,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 2 个亚层。
第一亚层,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 6a):一般位于埋深约 4.00~17.00m 段,呈灰色,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
第二亚层,砂性大粉质粘土、粉土(地层编号 6b):一般位于埋深约 17.00~21.00m 段,呈灰色,软塑状态为主,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各亚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3、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一般位于埋深约 21.00~23.00m 段,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7)组成呈黑灰~浅灰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一般位于埋深约 23.00~30.00m 段,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8)组成,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厚层粉土透镜体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5、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一般位于埋深 30.00~34.00m 段,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9)组成,呈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粉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6、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带沉积层一般位于埋深 34.00~45.50m 段,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10)组成,呈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7、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一般位于埋深 45.50~59.00m 段,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 11)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
局部夹厚层粉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8、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一般位于埋深约 59.00~75.00m 段,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 2 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砂(地层编号 12a):一般位于埋深约 59.00~69.00m 段,呈灰~黄灰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少量铁质、蚌壳,属中(偏低)压缩性土。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 (地层编号 12b):一般位于埋深约 69.00~75.00m 段,呈灰~黄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少量铁质、蚌壳,属中压缩性土。
本层土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
1.3 工期目标XX年3月22日——XX年4月5日,共计15天。
1.4 质量目标满足设计、规范及各项质量要求。
1.5 安全目标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重大安全事故为零、重大机械事故为零、火灾事故为零。
二、编制依据1、设计院关于本工程图纸。
;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本工程地下管线分布图;4、本工程合同及招标技术文件要求;5、施工规范及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1993);《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范》(YBJ225-9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三、施工前期准备1、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红线与边轴线关系确定出施工桩位基准轴线,做好基准点保护措施。
2、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设计交底,熟悉工程图和工程地质资料。
3、施工前应做好管线调查,若施工范围内有管线需做好管线保护工作。
4、做好排水系统设置,并预先探明和消除桩位处的地下障碍物。
5、施工前应做好设备安装、调试检查工作。
6、做好供水供电、夜间照明等工作。
7、开工前办理有关施工手续及申报工作。
8、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场地布置按照文明施工的要求及建设单位的总体安排,并根据场地的实际条件,在施工现场设置二个水泥浆液制拌站及水泥库。
施工用电计划为500KVA,施工用水计划为400 m3/d。
9、钢筋场地:施工前需要建立一个临时钢筋加工场地,钢筋场地位于厂区南侧,占地10000㎡。
钢筋笼子采用现场加工。
四、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4.1 水泥搅拌桩施工水泥搅拌桩共1259组,施工工期为3月22日~4月5日,共15天,根据工期安排2台水泥搅拌桩机同时施工。
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分为A、B两个区同时施工,其中A区从5轴/C轴逆时针开始施工;B区从46轴/A轴逆时针开始施工。
(1)施工流程如下:场地平整→测量定位→桩机就位→预搅下沉→制备水泥浆→喷浆搅拌、提升→重复预搅下沉→重复喷浆搅拌、提升直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清洗→移至下一组桩重复以上工序。
(2)工艺要求:1)2、4遍为喷搅,且在每次喷搅到桩顶时,重复复搅30秒,以保证桩顶质量。
2)1、3遍为单搅。
(3)工程的施工方法:1)场地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物(块石、生活垃圾),场地低洼处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
2)测量定位:根据测量人员提供的控制点,放出具体桩位,其桩间距为1000mm,并作好桩位标志。
桩机移位时特别注意桩位标志,以防撞丢或偏移。
3)桩机就位:保证桩机支撑稳固,特别注意水泥搅拌桩桩机起吊设备的平整度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
4)制造浆液:采用水泥标号为P.S32.5B矿渣水泥,水泥掺入量为15%,水灰比定为0.45-0.55。
每罐浆液搅拌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上,方可放入备浆池使用。
5)重复预搅施工:桩机就位后,用输浆胶管将贮料罐砂浆泵与深层搅拌机接通,开动电动机,搅拌机叶片相向而转,借设备自重,根据典型施工确定的工艺技术参数,以0.38~0.75m/min的速度钻孔至设计桩底标高(一般钻深0.5m),再以0.30~0.50m/min的均匀速度提起搅拌机,同时开动砂浆泵将水泥浆从深层搅拌中心管不断压入土中,由搅拌机叶片将水泥浆于深层处的软土搅拌,边搅拌边喷浆直到提至设计桩顶标高50cm时一般停止提升,搅拌喷30s,确保桩头均匀密实,即完成一次搅拌过程。
6)重复提升复搅按喷浆成桩操作要求进行重复搅拌,应再次搅拌下沉至设计深度,再以30~50cm/min的均匀速度提起搅拌机,如喷浆量已达到设计要求时,只需重复搅拌不再送浆;如喷浆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时,重复搅拌送浆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最后将搅拌头提升到地面(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采取“四搅两喷”的施工方案,本工程根据试验桩的检测情况确定搅拌次数进行重复搅拌,保证桩的工程质量)。
施工灌浆面要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米,待凝固后,将高出部分挖除。
搅拌机自地面以下1m喷浆搅拌提升出地面时,应采用慢速以保证桩头施工质量。
施工中应设专人详细记录搅拌机下沉或提升每米的时间、供浆与停浆的时间,记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s,在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均应加以记录并说明。
7)清洗移桩完成一组搅拌桩的作业,开动灰浆泵清洗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桩机移至别一桩位施工另一根搅拌桩。
要求在移桩过程种必须关闭搅拌机,清洗贮料罐、砂浆泵、深层搅拌机与相应的水管,然后桩机挪移至下一个桩位准备施工。
4.2 灌注桩施工以S轴为分界线,分为南北两个施工区域,每个区域各安排一台桩机进行相向施工,施工方向为南区从E轴向S轴施工,北区方向为从S轴向C轴施工。
1.施工工艺流程2.主要施工方法:A测量定位放线(1)引基准点:将基准点和水准点引至施工区域附近,不少于3点,其位置以不受施工影响为原则(距操作地点40m以外),由项目工程师会同监理工程师复检审核;(2)放线定位:根据基准点采用全站仪准确测放桩位,在桩位中心点地面上打入一只木桩,木桩顶部采用钢钉精确标示,并用红油漆标定醒目。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放样采用项目部现有GPS和50m钢尺相结合放样,并采用拉线控制;标高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
护筒用3-4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桩径100mm,上部开设两个溢浆口,并高出地面0.3m。
当钻孔内有承压水时,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
护筒埋设位置准确,护筒内中心线与桩位中心线重合,平面误差控制在10mm 以内,竖直线倾斜不大于1%。
护筒埋置深度一般为2~4.0m。
护筒周边填粘土并分层夯实,防止漏水,并保证护筒内的水位稳定,高出孔内水位1.5m以上。
桩探挖埋设护筒前,将桩中心线引至基坑外设置的控制桩上,作为埋设护筒时的依据,护筒埋设定位完成后,请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护筒埋设。
B桩机就位、对中对拟施工桩桩位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使钻机按预定桩位就位,且使钻机停在硬实地面,调整桅杆偏差,保证桩位移,倾斜度不超标,并在成孔中间不定期检查调整。
要求垂直度偏差<1%,对中偏差<2cm。
随后测定桩周地面标高,便于准确控制钻孔深度、钢筋笼安放高度等。
C制备泥浆泥浆由粘土和水组成,在钻孔灌注桩成桩的过程中,泥浆的主要作用一是护壁,防止孔壁坍塌,二是携渣,钻头将孔内土体或岩体切削成渣,通过泥浆循环将其带出孔外,因而泥浆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泥浆质量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密度、粘度、含水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