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裂解工艺选择
1、概述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又名纶布、昆布、江白菜,是多年生大型食用藻类。
藻体为长条扁平叶状体,褐绿色,有两条纵沟贯穿于叶片中部,形成中部带,一般长1.5~3 m ,宽15~25 cm ,最长者可达6 m ,宽可达50 cm 。
海带生于海边低潮线下2 m 深度的岩石上,人工养殖生长在绳索或竹材上,是我国、日本、朝鲜等东方人喜欢食用的经 济藻类。
我国海带养殖已发展成大规模产业,从辽宁一直到广东沿海,产量约占世界海藻的50%,居世界第一位。
2、海带主要成分
海带中各类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根据种属的不同,生长地的不同,季节变化而不同。
表2.1列出了在一般情况下,海带主要有机物成分的范围。
从表2.1中可以看出,海带不含木质素,易降解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主要为葡聚糖(褐藻淀粉、纤维素)、甘露醇和褐藻酸。
3、海藻主要裂解方法
海藻(海带) 酶解 微波裂解 (酸)水解 还原糖等 生物油、焦炭等 破坏藻体
的细胞壁、
海带多糖、
海藻肥等 细胞生长 厌氧发酵
现阶段关于海藻(海带)的裂解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酶解、微波裂解和(酸)水解等。
3.1微波裂解
目前报道的对海藻热裂解技术大都集中于微波裂解。
由于微波裂解具有高效快速、节能省电、选择性、无污染和易控制等优点,而使其成为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热裂解技术,因而是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海藻的裂解过程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脱水和干燥阶段,快速裂解阶段和缓慢裂解阶段。
在热解升温过程的开始有一干燥和初挥发阶段,水分和少量的小分子物质从海藻中逸出;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海藻开始发生分解反应,导致剧烈失重;当反应温度高于650 ℃左右,热分解反应己基本完成,剩余物质开始炭化,进入缓慢失重阶段。
总体趋势是,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物料的转化率增大,固体剩余物减少,气体和液体产物量增大。
3.2酶解
由于海带细胞壁的结构特性,通过添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能有效地破坏藻体的细胞壁,使其有效成分如褐藻多糖得以容易溶出,以便被后续工艺中发酵菌等菌种有效地
多糖得率的同时保持有效物质的结构和活性,但耗时较长。
3.3(酸)水解
稀硫酸水解生物质的化学方法被认为是比较简单、高效的方法,用硫酸水解海带不仅可提高还原糖的水解效率,同时还会降低海带水解液的黏度,有助于细胞生长和生物
乙醇的后期发酵。
其工艺流程如下
稀硫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有效水解海带多糖(褐藻糖胶、海带淀粉、褐藻胶)成为能够被微生物所利用的单糖或者低聚糖,其中水解液主要以还原糖六碳糖为主。
海带水解液中的还原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葡糖醛酸、木糖、甘露糖、岩藻糖,甘露醇不是还原糖但却是海带的主要成分之一。
4、拟选择方法:(酸)水解
根据实验目的:得到能被微生物利用的海藻裂解营养液。
显然微波裂解等热裂解技术不适用本实验。
另由于酶解法中各种酶的添加增加了成本,并且工艺耗时较长,故拟选取(酸)水解工艺作为获得海藻裂解液的主要方法。
(酸)水解海藻(海带)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本实验将认真探讨水解温度、酸浓度、水解时间、配料比等因素对水解效果的影响,优化条件,得到一个适合本实验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