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商法课件七(意思表示瑕疵)

民商法课件七(意思表示瑕疵)


二、意思表示错误
(三)基于诚信原则而不得撤销的错误
➢1.有利于表意人的错误,不得进行撤销 ➢例如,张三打算以10万元出卖汽车给李四,在书信的时候将价金误写为 12万。李四表示承诺。 ➢问,张三能否撤销其意思表示? ➢2.相对人愿意接受表意人内心真意的 ➢例如,张三打算以10万元出卖汽车给李四,在书信的时候误将价金写为 8万,李四对8万元的要价表示承诺。 ➢问题一,张三能否撤销以8万元出卖汽车的意思表示? ➢问题二,如果相对人李四表示接受张三以10万元出售汽车的真实意思, 李四能否撤销以10万元出卖汽车的意思表示?
二、意思表示错误
(二)解释先于错误
➢1.概念:意思表示错误是指表示行为的表示价值和表意人的内心真意不 一致。所以必须先对行为的表示价值进行解释。 ➢2.解释表示价值的规则 ➢(1)原则采规范解释:以理性相对人的角度,结合文义、相关条款、 行为的目的、交易习惯,对该行为进行解释。 ➢例如,张三书信李四,愿以1万元购买李四的手机。李四打算把手机邮 寄给王五,填错地址,邮寄给张三。 ➢问,李四的行为是否构成承诺?
二、意思表示错误
(一)意思表示错误
➢1.法律依据 ➢(1)民法总则147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 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重大误解=台湾民法所说的错误。(朱庆育:《民法总论》,北京大学 出版社2016年版,第266-267页。) ➢(2)台湾民法88条第1款:“意思表示的内容错误,或表示行为错误, 表意人可以将其意思表示撤销。”——内容错误与表示行为错误 ➢(3)台湾民法88条第2款:“当事人或物之性质发生错误,如果属于交 易上认为重要的,视为意思表示内容错误。”——性质错误 ➢台湾民法89条规定:“意思表示,因传达人或者传达机关传达不实的, 可以意思表示错误,进行撤销。”——传达错误
目录
1 意思表示不一致类型 2 虚伪表示 3 意思表示错误
一、虚伪表示
(一)单方虚伪表示(真意保留)
➢例一,甲乙是兄弟,其母死亡前和甲说,你弟弟乙酷爱书法,让甲把王 羲之的书画赠与给乙。甲虽然内心有一万个不愿意,为了不让母亲含泪而 终,当着母亲的面,拉着弟弟的手,把该书画赠与给与乙,乙表示接受。 ➢相对人乙不知甲表示与真意不符的,则有效。 ➢相对人乙明知甲表示与真意不符的,则无效。
二、意思表示错误
(十)受领人错误
➢例如,张三写信给买受人李四,表示愿意将自己的保时捷出卖给李四, 并注明“该汽车的替换发动机已经跑了2万公里”。李四只是初略的阅读 了这封信,没有注意到该汽车发动机已经替换的事实,于是回信:“同意 购买该汽车”。 ➢问题一,表意人张三的意思表示是否发生错误? ➢结论:表意人张三正确的表达了其真意,没有发生错误。张三的意思表 示在一个理性受领人的理解上,发生效力。 ➢问题二,李四的意思表示是否发生错误? ➢结论:李四意思表示的真意是同意购买一个发动机没有替换过的保时捷, 可是从一个理性受领人的角度对李四的表示进行解释时,李四购买的是一 个发动机替换过的保时捷。由此,李四发生了意思表示错误。
二、意思表示错误
(六)动机错误与性质错误
➢1.性质错误概述 ➢例如,张三在李四处看见一个水壶,误以为是保温壶,其实该水壶没有 保温的功能。 ➢问,张三属于何种错误?能否进行撤销? ➢结论:张三的意志是向李四购买该水壶,之所以购买这个水壶是因为水 壶具有保温功能,可事实上该水壶无保温功能,此种认识错误属于动机错 误。但是此种认识因素影响着物的使用或价值,我们将此种认识因素称之 为对性质的认识,如果发生错误,则称之为性质错误。 ➢台湾民法88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之资格或物的性质,若在交易上认 为重要者,其错误,可以撤销之。” ➢2.构成要件 ➢①意思表示发生性质错误(人的性质或物的性质);②属于重大错误。
二、意思表示错误
(七)内容错误
➢(2)内容错误的典型类型 ➢A. 当事人本身的认识错误 ➢例如,张三误以为李四是十年前救自己的恩人,于是决定赠与一辆汽车 给自己的救命恩人。 ➢B. 标的物本身的认识错误 ➢例如,张三一直想购买李四上海长宁区的一套房屋,都被李四拒绝。一 天,张三看见李四发布广告,出卖上海的一套房屋,立刻要约出价购买, 李四表示同意。之后,张三发现李四在广告中出卖的是在松江区的一套房 屋。 ➢C. 对法律行为类型认识错误 ➢例如,李四是大学教授,李四和同学们说,有需要买我书的同学,来我 这里签名。张三误以为李四是赠送书籍,于是前去签名。
二、意思表示错误
(六)动机错误与性质错误
➢5.错误要构成重大错误,才能撤销 ➢例一,张三招聘搬运工,期限为三个月。李四(女)身强体壮,被张三 聘用。结果张三发现李四已经怀孕。 ➢例二,张三招聘设计师,期限为五年。李四(女)聪明能干,被张三聘 用。但是张三发现李四已经怀孕。 ➢例三,张三在地摊上看见一副字画,误以为是王羲之的真迹,同意以 500元购买。
二、意思表示错误
(七)内容错误
➢(1)概念 ➢内容错误是指表意人误认其表示符号的表示价值,而导致表示价值与内 心真意不一致。 ➢例如,张三希望向李四购买25卷卫生纸,于是决定以“我张三愿以50元 向李四购买25打纸”这句话,表示其真意。张三误以为一打就是一卷的意 思,事实上一打纸的客观意义指12卷纸。可见张三选取的表示符号不能表 示其内心真意,此种在选取表示符号阶段发生的错误,称之为内容错误。
民法总论
第七讲 意思表示不一致
目录
1 意思表示不一致类型 2 虚伪表示 3 意思表示错误
目录
1 意思表示不一致类型 2 虚伪表示 3 意思表示错误
一、意思表示不一致类型
(一)意思表示不一致与意思表示瑕疵
➢1.意思表示瑕疵包括意思表示不一致与意思表示不自由 ➢2.意思表示不一致又包括故意的不一致与无意的不一致。 ➢故意的不一致是指虚伪表示。如果是表意人一方所为的虚伪表示,称之 为单方虚伪表示;如果是双方通谋为虚伪表示,称之为通谋的虚伪表示。 ➢无意是不一致是指意思表示错误。 ➢3.意思表示不自由是指存在欺诈、胁迫或显失公平的情形。
二、意思表示错误
(四)动机错误
➢1.概念 ➢动机错误是指意思表示的缘由错误,即表意人对其意思形成过程中的认 识,存在错误。 ➢2.例题 ➢例如,张三想要向李四以1000万元购买一栋别墅。张三之所以形成这一 意志,可能是因为:张三有足够的资金购买房屋;能够获得贷款;张三的 工资能够偿还贷款;这栋房屋是否符合张三需要;并且购房具有优惠政策; 房屋的性价比非常的高;该房屋的地理方位特别好;出卖人李四具有较好 的信誉等等。 ➢如果张三对于形成其购房这一意志的认识发生错误,称之为动机错误, 原则上不得撤销。
二、意思表示错误
(六)动机错误与性质错误
➢4.对物的性质认识错误 ➢物的性质是指,足以影响物的使用及价值的事实或法律关系。 ➢例一,张三看见一副国画,误以为是张大师所画,花重金购买。结果该 画是李大师所画。 ➢例二,张三以建筑用地的价格,向李四购买土地使用权。之后发现该土 地上不得建筑房屋。 ➢例三,对于艺术品的年份、古董的真假、房屋面积或地理环境等认识发 生错误,都是物的性质错误。 ➢例四,甲购买乙的手机,误以为该手机价值1万元,于是以此价格购买。 回家一查,发现手机早已已经大幅度降价,仅值7000元。 ➢问,甲能否以性质错误为由撤销意思表示? ➢答:单纯对价格的认识错误,不属于性质错误,而是单纯的动机错误, 不得予以撤销。
(二)通谋虚伪表示
➢3.通谋虚伪表示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台湾民法87条第1款后半段规定:“通谋虚伪表示不得对抗善意第三 人。” ➢民法总则征求意见稿曾规定,因重大误解、欺诈、显失公平、乘人之危 被撤销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是之后删除了该规定。
目录
1 意思表示瑕疵的类型 2 虚伪表示 3 意思表示错误
二、意思表示错误
(八)表示行为错误
➢(1)概念 ➢表示行为错误是指,表意人使用了其不欲使用的表示行为,而导致表示 价值和内心真意不一致。(在表达其正确选取的表示符号时发生了错误) ➢(2)类型 ➢A. 误言 ➢例如,张三本来想出卖自己的拉布拉多犬,但是一时没有注意,说成了 出卖自己的金毛犬。李四立刻答复,好的。 ➢B. 误写 ➢例如,张三本来想出卖自己的拉布拉多犬,由于自己心神不宁,在书写 的时候误写成出卖金毛犬。 ➢C. 误取 ➢张三本来想赠与1块钱给乞丐,结果在口袋里误取100元。 ➢如果以上错误之行为,相对人明知,是否构成错误?
二、意思表示错误
(五)动机错误——案例研习
➢例一,张三要参加法考,法考的实际地点是复旦大学,张三误以为是华 东政法大学。于是在华东政法大学周围,订了一间房间。 ➢问,张三属于何种错误?能否进行撤销? ➢例二,李四想要购买张三的画笔,张三误以为李四身为一个著名的画师, 一定会继续用这支笔创作出更多的作品,于是二话不说,将画笔以正常价 格出卖给李四。结果李四把这支笔以高价转卖给王五。 ➢问,张三属于何种错误?能否进行撤销?
二、意思表示错误
(二)解释先于错误
➢(2)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表意人的真意的,采自然解释 ➢例如,张三和李四对A汽车进行磋商了一个月之久,张三终于决定以100 万元出售A车给李四,但是在书信上误写成了B车。李四当然知道张三表示 出售的是A车,向张三回信了两个字:“好的”。 ➢问题一,张三的表示价值为何? ➢答:相对人明知的表意人真意的,应以表意人的真意确定表示价值。 ➢问题三,是否发生错误?
二、意思表示错误
(六)动机错误与性质错误
➢3.当事人性质(资格)的认识错误 ➢当事人的性质,包括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刑罚前科、声望、支付能 力等等。 ➢例一,张三向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贷款公司误以为张三信用状况良 好、具有还款能力,于是和张三订立借款合同,年利息为24%,约定5月1 号贷款公司把钱打到张三的账户上。 ➢之后,贷款公司发现,张三一直都是无业游民,经常欠债不还,还有恶 意转移财产的行为。 ➢例二,张三欠银行100万元,李四误以为张三具有还款能力而为张三提 供保证。之后发现,张三是一个无业游民,无还款能力。 ➢问,李四能否撤销该意思表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