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演播室制作环境

第二讲 演播室制作环境

第二讲演播室制作环境
二、演播室的分类
从面积分:
大型(800m2以上)演播室:适合做大型综艺晚会,如春节联欢晚会或大型互动节目,可以容纳较大的观众席
中型(250m2~400m2)演播室:适合做访谈类、智力竞赛类等节目,可以带少量观众
小型(250m2以下)演播室:适合于人物不多、场景相对简单的节目制作
从信号质量分:
标清演播室:视频信号采用720X576扫描格式,画幅为4:3
高清演播室:采用1920X1080i,画幅为16:9
从节目制作方式分:
实景演播室:直观、信号稳定、操作简便,节目制作效率高,但不够灵活,不够经济,创意受限。

虚拟演播室:经济、灵活,创意无限。

但节目制作前期投入大,适用的节目类型有限。

三、演播室的环境布局与功能
演播区:节目录制现场,放置节目景片道具、观众席、摄像机、话筒、灯光设备等。

节目控制室:视频控制区、声音控制区、灯光控制区。

五、演播室的系统构成
视频系统:演播室视频系统一般由摄像机、视频切换台、视频矩阵、特技机、录像机、硬盘录像机、图文字幕设备和信号转换分配、设备控制、同步系统和技术监测系统构成
音频系统:音频系统包括声源、调音台、声频信号处理设备(压限器、均衡器、混响器、效果器、激励器、反馈抑制器)、扩声部分(功放、音箱等)、电话耦合器等,其核心是调音台。

灯光系统:由吊挂系统、灯栅设备层、布光控制系统、灯具、调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通话系统:为节目制作人员提供联系的平台。

TALL Y系统:TALL Y系统在演播呈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及时提醒节目导演、摄像员、技术人员演播室的工作状态,同时具有在节目进行中协调导演、摄像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的作用。

时钟系统:时钟系统是电视台各环节协同工作的关键,时钟严格同步。

常用时钟源有:GPS 时钟信号,天文台发布的长波、短波标准时钟信号,独立运行的高稳定时钟
提词器系统:有三种:摄像头式提词器、计算机式提词器、两种类型结合使用的多机题词器系统(适用于多景区、多机位录制)。

提词器使用中注意的问题:提词器与主持人的距离控制在2-3米;字幕每屏行数为4-6行,每行8-12个中文字;选择黑底白字,亮度和对比度不要太高。

六、演播室的声学要求
演播室的声学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噪声与噪声控制;二是混响时间与吸声处理。

1.噪声与噪声控制
演播室噪声来源:外部噪声和内部噪声。

外部噪声:有两类,一类为来自演播室建筑物之外的噪声。

另一类为来自演播室建筑物之内,但又在演播室之外的噪声。

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空调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和演播室工作时,摄像机和人员移动所产生的噪声等。

演播室噪声的传播必须通过载体,载体主要有空气和固体两种。

通过空气为载体的噪声包括:
从墙壁、顶棚、门窗等缝隙直接进入演播室的室外噪声;
视/音频电缆、灯光、电源电缆及空调管线从隔墙中经过时出入口处的空腔及空调风机运转噪声。

控制演播室噪声的最好方法是避开噪声源,如果该方法有困难,则采取被动式控制,即隔声。

对通过空气为载体的噪声可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方法:
为隔绝空气声,演播室最好不开设直接通向户外的窗户;
采用隔声效果较好的双层隔声墙,双层隔声墙的间隙常取8~10cm;
用满浆的砖墙堵住所有的缝隙;
观察窗的玻璃四周采用U形橡胶密封圈防止玻璃热胀冷缩产生的缝隙;
使用专业隔声门;
对各种进出演播室的电缆孔采用油泥或密封油膏封孔。

对通过固体为载体的噪声可采取以下几种控制方法:
演播室要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强的噪声源(大工厂等)。

演播室最好建在楼房的顶层,避免楼上走路拖带桌椅等发生的噪声;
观察窗采用三层或双层夹胶玻璃,面向演播室一侧作倾斜安装;
演播室地面铺设地毯或用塑胶等减振吸声材料。

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经处理后,演播室噪声应不高于40dB。

2.混响时间与吸声处理
混响时间
在闭合的空间里,当声源停止振动后,残余的声音会在室内来回反射,每次都会有一部分声音被吸收。

当声能减少到原值的百万分之一(即相当于声能衰减60分贝)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为0.3-0.6秒左右。

混响时间的控制方法
一是适当选择演播室长、宽、高的比例,使保证演播室的长、宽、高尺寸不接近或互成整数倍,使室内声音的任一频率信号都不会过分加强或减弱;声学设计中常用到的房间三边之比有黄金分割法(即长:宽:高=1.618:1:0.618)、根式比例法等。

二是合理设计室内的吸声处理,使混响时间接近设计值。

七、演播室音频制作的主观音质评价
1、声音与听觉
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人听到声音后的感觉则是心理现象,人能分辨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

2、音质的评价
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总局颁发了《广播节目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和技术指标要求》,该标准推荐了8个主观音质评价和一项总体音质效果的综合评价。

8个评价用语如下:
清晰——声音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之感,语言可懂度高,反之模糊浑浊
丰满——声音融合贯通,响度适宜,听感温暖、厚实,具有弹性,反之单调干瘪
圆润——优美动听、饱满而润泽,不尖噪,反之粗糙
柔和——声声音温和,不尖不破,听感舒服悦耳,反之尖硬
明亮——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反之灰暗
真实——保持原有声音的音色特点
平衡——节目各声部比例协调,高中低音搭配得当
立体效果——声像分布连续,构图合理,声像定位准确,不漂移,宽度感、纵深感适度,空间感真实、活跃、得体
总体音质效果是指节目处理恰如其分,音质变化流畅、自如,气势、色调、动态范围等与原
作相符,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运用艺术声学、技术手段求得亲切、舒适、完整、统一的效果,防止顾此失彼。

八、演播室的发展
1、类型多样化
随着节目制作形式的发展,演播室的概念有了变化,演播室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室内。

2、功能直播化
3、资源共享
4、高清系统
5、网络化管理
6、全新多机位制作系统
——多讯道动态录制编辑系统
——多讯道动态录制编辑系统介绍
节目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从节目录制方式看,录像机录制的节目用于再次编辑时,需要经过与节目等时长的上载采集过程,这种方式耗时长、效率较低,不适于时效性高的节目制作;视频服务器采用固定的编码对视频进行采集录制,虽然不需要在编辑前再次采集,但是录制的安全性较低。

2、从整个节目的制作流程看,节目录制系统只记录了PGM信号,精彩镜头遗漏的现象不可避免
3、采用多机位全录的方式制作,可以保留精彩镜头,但给后期编辑带来极大的困难
多讯道动态录制编辑系统的功能
1、特殊的录制方式录制多个机位视频,记录现场的每个瞬间。

可以将演播室各个机位的视频通过录制单元录制为视频文件,另外,现场多通道的音频以及最终PGM信号也可以录制下来。

为了保障视音频的同步录制,系统提供了时码嵌入技术,由时码单元产生统一的时间码并嵌入到每一帧画面中。

2、特殊的录制方式,可以实现边进行素材的录制边进行素材的输出,这样在导播进行现场的切换后,相关人员可以进行二次的切换,迅速的实现了节目的再编辑。

提高效率,同时系统可以支持模拟、数字SDI、HDV视频信号的录制,支持多种专业的节目输出格式,如DV25,DV50,Media8/9,MPEG2等编码格式。

3、安全的节目录制和存储,系统采用网络集中存储的方式,将多机位视频输出到网络集中进行存储,它还采用了RAID存储方式(磁盘阵列)——安全冗余数据处理技术,使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系统还提供支持高速大流量的数据读写,还提供了主备的冗余设计方案。

4、特别的时码嵌入设计,保障各机位视频同步录制,实现多轨编辑素材精确对齐。

时间码数据是直接授予每个通道的图像采集卡,通过硬件的方式,直接将时间码信息嵌入到采集视频流的每帧画面中,从而实现了精确的时间码授时。

5、记录全程切换信息,留住现场制作过程。

系统中的控制单元将负责录制过程的启动、停止,记录PGM信号及现场音频,并从切换台获取现场切换信息记录成为切换文件,同时还可通过专用的模块监看各讯道录制的实际状况。

6、专用的非编工作站可快速修改切换过程,重现现场节目制作,弥补节目制作的遗憾和不足。

录制完成后,可使用系统专用的非编模块NetCut快速修改现场切换过程或重新切换各机位视频,完成节目制作。

系统记录了各个机位视频和现场的切换信息后,可以通过NetCut调用录制的各机位视频素材及记录的切换信息,用户犹如身临其境回到当时的制作现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