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2 大豆育种方法及优缺点
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是高产、稳产,目前国内外 主要通过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 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来进行大豆育种。 20 世纪 90 年 代中期以前, 大豆育种基本采用传统育种手段,而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以来,分子育种和其他育种方法 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大豆品质改良。 2.1 大豆常规育种
1 150.1 元。
1 示范点基本情况
龙山县海拔 480 m,年平均降雨量 1 400 mm,年 平 均 气 温 15.8℃ 。 地 理 位 置 : 东 径 109°46′ , 北 纬 29°15′。 靛房镇位于龙山县城南 103 km,境内望云山
作 者 简 介 : 付 文 晶 (1982-),男 ,助 理 农 艺 师 ,从 事 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技 推 广 工 作 。
质与优油脂组分。 (4) 大豆抗性育种的研究。 病虫害与逆境是高
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子,未来的育种将进一步利用
分子技术扩展对多种病虫及逆境的抗、耐性。
参考文献 [1]李 文 滨,赵 雪.2009 年 大 豆 分 子 标 记 及 辅 助 选 择 育 种 研 究 进
展 [J].东 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0,41(1):139-148. [2]Shou H, Palmer R, Wang K. lrreproducibility of the soybean
付文晶 田红霞 张 军 黄 江 (湖南省龙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龙山 416800)
摘要:沣油 5103 是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培育的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油菜杂交种,龙山 县根据该品种特性,采取科学种植,机械化栽培等技术,亩产 164.3 kg。 关键字:沣油 5103;高产;措施
沣 油 5103 由 湖 南 省 作 物 研 究 所 培 育 , 为 甘 蓝 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全生育为 217 天,平均 株高 157.9 cm,是龙山 县开展油菜 万 亩 高产创建的主推品种之一。 2015 年平均该品种亩产 达 164.3 kg, 按市场价格计算 (7 元/kg), 亩产值达
基 金 项 目 :濮 阳 市 重 大 科 技 攻 关 项 目 (120401-4)。 作者简介:李江涛,男,硕士,主要从事大豆育种与栽培研究。 电话:0393-6661328;E-mail:jiangtaoli025@
-224-
经济作物 2015.9
龙山县沣油 5103 油菜 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总结
1 大豆育种现状
大豆起源于中国, 是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 油脂来源。 中国每年都有自主选育品种,但仍需大量 进口转基因大豆,首要原因是我国大豆品种产量低, 单产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次是我国大豆品种 的含油量普遍比进口大豆低,加工相对效益也较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由于中国的耕地有限且呈不断减少的趋 势, 仅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来增加产量的可能性很 小,故只有在提高单产水平上努力。 传统育种方法有 着自身的优点, 但同样存在着选择效率低和育种周 期长等缺点。 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全面完成,在分子水 平上对大豆进行遗传操作的育种时代已经到来。
3 大豆育种方向及展望
综合大豆育种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未来大豆育 种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常规育种方法在大豆品种选育中将起重要 的主导作用。
(2) 大豆分子育种正在并将在大豆育种中发挥 越来越大的作用。
(3) 大豆蛋白质和油脂含量是大豆品质的关键
部分。 首先是高蛋白质和高油脂含量,其次是优蛋白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遗 传育种的结合点, 借助分子标记可以对育种材料从 DNA 水平上进行选择, 从而达到作物产量、品质和抗 性等综合性状的高效改良和提高。 2.2.2 大豆转基因育种 大豆遗传转化不仅是鉴定 基因功能的重要手段, 也是培育大豆新品种的重要 途径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初王连铮研究员和邵启全 研究员等开展的大豆遗传转化研究开创了中国大豆 转基因研究的历史 87-89。 中国大豆转基因所用的方 法 包 括 花 粉 管 通 道 法 、农 杆 菌 介 导 法 、基 因 枪 法 、PEG 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应用较多,后两种方法应用较 少。 国外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引领了世界转基因作物 的快速发展。 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 Monsanto 公司利 用基因枪轰击方法将编码 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磷
大豆育种所采用的各种不同育种途径中, 88.16%以上的品种是杂交育种育成的。 大豆本身是 闭花授粉植物,具有自然杂交率低,易保持种性,地 区间引种不易成功等特性, 故目前常规育种试验技
术仍然是大豆育种的主要方式。 2.2 分子育种 2.2.1 大豆分子标记育种 大豆分子育种将使以表 型选择为主的传统育种转变为对基因型的直接、准 确、高效选择,从而实现育种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到 2006 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3 个国家的转基因大豆 种植面积已分别上升为大豆面积种植总面积的 92%,99%和 55%,给这些国家带来了巨额利润。 全球 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迅猛发展是 “一个基因可以 改变一个产业”的典型范例,显示了分子育种的巨大 威力。
2015.9 经济作物
浅析大豆育种技术
李江涛 于会勇 杨彩云 王晓莲 阎淑滑 郑云峰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 濮阳 457000)
摘要:大豆作为重要油料和蛋白来源,通过分子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方法结合,缩短大豆品种选育 年限,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 我们综述了目前大豆育种的技术手段,为加快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 借鉴。 关键词:大豆;育种技术;分子育种
酸 合 成 酶 (EPSPS) 基 因 转 入 大 豆 , 培 育 出 Roundup Ready 转基因大豆并大面积产业化。 2.2.3 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 作物品种分子设计 育种是作物分子育种的理想, 它可以实现从传统的 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确育种的转化。 大豆基因 组学、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以及上面阐述 的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因育种的成果,为 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的尝试创造了条件。 目前主 要研究方向:大豆结构基因组、大豆功能基因组、大 豆生物信息数据库及计算机模拟育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