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中木 肉桂 桂枝 桂心 芥子。
2、 木中火 蜀椒。
3、 木中土 干姜 生姜 半夏 鸡子黄4、 木中金 细率 黄饴 矶石 苦酒 5木中水 附子 瓜蒂 王瓜根。
白截浆常见中药之五行属性将《辅行诀》书中所载中药之五行属性归类如下: (一)、味辛皆属木:{if 19味)赤小豆 伏龙肝、党参。
1火中火 旋覆花。
2、 火中木 大黄 石膏 杏仁 皂角 3、 火中土 泽泻 升麻 黄罠粳米4、 火中金 厚朴5、 火中水 消石 戍盐 桔篓 海蛤。
(三 味甘皆属土 计6味)1、 上中土 人筑2、 上中木 甘草-3、 上中火 大枣。
4、 上中金 麦冬。
5、 上中水 茯苓 (四八味酸皆属金:{il-14味)1、 金中金 五味子 胡麻汕 山萸肉。
2、 金中木 枳实 柴胡 雄黄 葱叶3、 金中火 4、 金中土 芍药 龙胆草 阿胶Q 5、 金中水 薯损 代赭 地榆。
(五八味苦皆属水:{1114味)1、 水中水 地黄。
2、 水中木 黄苓 建白 麻黄 梔子3、 水中火 黄连 芒硝 硝石栗子。
4、 水中土 白术 苦参•5、 水中金 竹叶。
(二八味咸皆属火:{if 17味) 韭叶 葱白。
通草。
牡丹皮。
试论《辅行诀》医方所用中药药物之阴阳五行属性 方国强 一、五行药物汇总:(讣8()味,黑体字为诸药之精) (一)、味辛皆属木:{if 17味) 1、 木中木 2、 木中火 3、 木中土 4、 木中金 5、 木中水 桂 羊肝 (肉桂 桂枝 桂心)。
椒 绸椒 姜 (生姜 干姜 炮丁•姜)粳米 细辛 细辛根 矶石 山萸肉。
附子 苦参。
阿胶伏龙肝。
(二八味咸皆属火:{if 15味) 1.火中火 3、 火中土 4、 火中金 5、 火中水 旋覆花 泽泻 厚朴 消石(硝石) 鸡心.2、火中木 大黄 黄饴。
夢券子。
芒硝 括萎 戍盐代赭石 葱叶海蛤。
芥子。
(三八味甘皆属土 计15味)二、药物阴阳五行药理扼要:中药药物五行药(属)性之功效,总而言之:木性药(味辛)补肝,补肝者补叫 火性药(味咸)补心, 补心者补神;上性药(味甘)补脾,补脾者补中;金性药(味酸)补肺,补肺者补气;水性药(味苦) 补肾,补肾者补精。
分而论之:(1)、木性药:有宣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① 、木中木,补血、益精、养神、敛气、调节阴阳;温经助阳,燥湿除冷。
② 、木中火,补神、养血、与中、调气、敛精;温中散寒,袪风止痛。
③ 、木中上,与中、养神、敛精、补气血;扶阴升阳,益气生津。
④ 、木中金,补气血、养精、敛神、与中;散寒化饮,敛汗开窍。
⑤ 、木中水,补精、养血、益气、敛神、调节阴阳;补阳益火,温中燥湿。
(2) 、火性药: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① 、火中火,补神、益血、与中、调气、敛精;安神降逆,行气下水。
② 、火中土,与中、补神、益气、调精、敛(淸热)血;补中润肺,泄热渗湿。
③ 、火中金,补神气、益肾、与中、敛(清热)血;降逆平喘,慄湿行水。
④ 、火中水,补精气神、补血、调节阴阳;润燥软坚,淸热导滞0⑤ 、火中木昇卜血、养神、益精、敛气、调节阴阳;逐瘀通经,潜阳降逆0 (3) 、上性药: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0① 、土中」「补中、养神、补气、敛(淸热)血、敛精;大补元气,固脱生津。
② 、土中金昇卜精气、与中、敛(清热)血、调神;泻湿除烦,生津利咽。
③ 、土中水,补精、与中、补气血、敛神;降逆散结,利水袪湿。
④ 、土中木,补精血、养神、敛气、与中;补中固表,缓急解毒。
⑤ 、土中火,补神、养血、与中、调气、敛精;益訂除烦,缓与药性。
(4) 、金性药: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
① 、金中金昇卜气、益精、与中、敛(淸热)血、调神;敛汗降逆,止渴止咳。
② 、金中水,补精、养血、补气、敛神、调节阴阳;补中活呱养阴润肠。
③ 、金中木昇卜气血、补精、养神、调节阴阳;淸热散瘀,行积除痞。
④ 、金中火,补神气、养血、敛精、与中;调中下气,除躁降逆。
⑤ 、金中土,补神气、与中、敛(淸热)血、敛精;敛阴潜阳,柔肝止痛。
1、上中土 人參 牛脾。
2、 上中木 甘草(炙甘草) 升麻 半夏 3、 上中火 大枣 鸡子黄。
4、 土中金 麦门冬 白截浆 苦酒 酢。
5、 上中水 茯苓 瓜蒂。
(四八味酸皆属金:{il-15味) 1、 金中金 五味子 犬肺 胡麻油。
2、 金中木 枳实 石膏 雄黄 牡丹皮。
3、 金中火 歧(咸豉)皂角。
4、 金中土 芍药 杏仁.5、 金中水 薯损 王瓜根 地榆。
(五)、味苦皆属水:{ih 18味)1、 水中水 地黄猪肾 熟地黄。
2、水中木 黄苓梔子述白 韭叶豆。
3、 水中火 黄连 栗子。
4、 水中土 白术。
5、 水中金 竹叶 龙胆草 木通(通草)°柴铝 麻黄 知怦 葱白 赤小5)、水性药:有润滋之功,可补肾益肺养肝泻心抑脾。
① 、水中水,补精、补气血、敛神、调节阴阳;益阴填憐,凉血生津。
② 、水中木昇卜精、补血、养神、敛气、调节阴阳;升阳解郁,滋阴燥湿,解表散结。
③ 、水中火,补精、补神、养血、与中、敛气;淸热燥湿,养胃强筋。
④ 、水中」J 补神气、养精、与中、敛(淸热)血;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⑤ 、水中金昇卜精气、与中、敛(淸热)血、调神;淸热燥湿,通经利尿。
注: 1、 抑,压、压制,引为抑制之意,指中医学中之反侮关系,药物之、、轻泻〃或■、轻下〃得作用。
2、 调,调节、调整,就是不同于滋(扶)阴补(升)阳得敛阴潜阳之意,指中医学中之相乘或相侮 关系,药物之?、泻〃或''下"得作用。
3、 敛,引为收敛、收缩、压缩、减小之意,指中医学中之相乘或相侮关系,药物之、'泻〃或Z 卜S 得作用Q 4、 亦阴亦阳为中。
补中,为补阴阳之气;与中,为补气养血。
三、80味药物阴阳五行属性归类简论:(1)、木性药(阳):有宜发之功,可补肝益肾养心泻脾抑肺。
17 ① 、木中木(阳中少阳)4桂(肉桂),木中木。
辛、甘,热。
入肾、脾、膀胱经。
补元阳,暧脾W,除积冷,通血脉。
桂心,木中木Q 通血脉Q桂枝,木中木Q 羊肝,木中木0② 、木中火(阳中正阳)1 蜀椒,木中火。
辛,温。
有小奉。
归脾、I'b 肾经。
温中散寒,驱虫止痛。
③ 、木中上(少阳中阴)6生姜,木中土 0辛,温。
入肺、脾、胃经。
散寒发表,温中止呕,止咳化痰,解毒。
干姜,木中土。
大辛,大热。
入肺、心、脾、W 经。
回阳救逆,温中散寒,温肺化饮,温经止血。
炮干姜,木中土。
平,温。
入肺、心、脾、胃经0温中止泻,温经止血。
粳米,木中土。
甘、苦,平、微寒。
入脾、胃、肺经。
益气生津,补益脾乩顾护斟气,培补汗 源® 阿胶,木中土。
甘、平。
归肝、肺、肾经。
补血止血,滋阴润慄。
伏龙肝,木中土。
•辛,温。
归脾、胃经0温中止Ifllz^n 止呕,涩肠止泻。
④ 、木中金(阳中少阴)4细辛,木中金0事,温。
入肺、肾经。
祛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山萸肉,木中金。
酸、涩,微温。
入肝、肾经。
补肝益¥1,涩精敛汗-矶石,木中金0酸、涩,寒。
归脾、大肠、肝经。
解毒杀虫八止泻止血,袪痰开窍 细辛根,木中金。
辛,温。
入肺、肾经。
袪风散寒,止痛化饮,开窍。
⑤、木中水(阳中正阴)2苦参,木中水0苦,寒。
入心、肝、大肠、小肠、胃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附子,木中水0大辛,大热。
有毒。
入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补阳益火,温中止痛,散寒燥 湿。
(2)、火性药(阳):有温煦之功,可补心益肝养脾泻肺抑肾。
15① 、火中火(阳中至阳)2旋覆花,火中火。
苦-辛、咸,微温。
入肺、脾、大肠、科经。
消痰降逆,行气下水。
鸡心,火中火。
咸。
入心经。
补心安神、镇静神经,治五邪。
② 、火中土(至阳中阴)2氣 甘,热。
入肾、脾、膀胱经0味厚燥性,助心阳、交心肾,暖脾乩除积冷, 辛、甘,温。
入心、肺、膀胱经0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甘、苦,性凉0入肝经0补气血、调水道,补肝益肺、明目止咳。
入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
归脾、胃、肺经。
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茅越子,火中金。
苦、辛,大寒。
入肺、膀胱经0泻肺平喘,逐饮行水。
④ 、火中水(阳中至阴)5 戍盐,火中水0 桔萎,火中水Q 芒硝,火中水0 硝石,火中水。
海蛤,火中水0 ⑤ 、火中木(阳中太阳)4大黄,火中木0苦,寒。
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
攻积导滞,泻火解毒,逐瘀通经0 代赭石,火中木。
苦,寒。
归肝、胃、心经。
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葱叶,火中木0辛,热。
入科、肺经。
利五脏,淸热散寒,发汗通脉,消水祛肿。
芥子,火中木0事,温。
入肺、胃经。
温中散寒,豁痰利气,通经止痛。
(3)、上性药(亦阴亦阳):有运化之功,可补脾益肺养心泻肾抑肝。
15 ① 、土中上(亦阴亦阳)2人参,上中土。
甘,微苦,微温。
入脾、肺经0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周脱生津,安神。
牛脾,上中土0甘、微酸,温0入脾经0补脾健胃,消积除痞。
② 、土中金(中之少阴)4麦门冬,土中金。
甘、微苦,微寒。
入心、脾、川经。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川生津。
白截浆,土中金。
酸、甘、微苦,微温0入肝、脾、胃、大肠经。
淸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 微苦,微温。
入肝、脾、胃、大肠经。
消热利咽,泻湿退黄'消肿敛 疮C 酢,土中金0酸、甘、微苦,微温。
入肝、脾、胃、大肠经。
淸热利咽,泻⑤ 、土中火(中之至阳)2大枣,上中火。
甘,微温-归脾、胃经。
补中益气,缓与药性。
鸡子黄,土中火。
甘、平。
入心、肾经.滋阴养血,益胃除烦。
(4)、金性药(阴):有敛固之功,可补肺益肾养脾泻肝抑心。
15 ①、金中金(阴中少阴)3五味子,金中金。
酸,温。
归肺、心、肾经。
敛汗止渴,敛肺止渴,涩精止泻,安神明目。
泽泻,火中土0甘、淡,寒0 黄饴,火中土。
甘、酸,温。
③ 、火中金(阳中太阴)2 厚朴,火中金0苦、辛,入肝、w 、肺、大肠经。
行气燥湿,降逆平喘。
甘、咸,寒0入心、肝、肾、膀胱经。
平血热,助水脏,淸热利水。
甘,寒。
归肺、胃、大肠经。
淸热化痰,宽胸开结'润肠通便。
辛、咸、苦,大寒。
入F!、大肠、三焦经0泻热导滞,润燥软坚。
苦、咸,寒。
入心、脾经。
利尿泻下,破坚散结0 苦、咸,寒。
归肺、W 经。
淸肺化痰,软坚散结0 疮。
苦酒,上中金0酸、湿退黄,消肿敛疮。
③ 、土中水(中之至阴)茯苓,上中水。
甘、淡,平。
入心、肺、肝、膀胱经-淡渗利水,健脾补中。
瓜蒂,上中水。
苦,寒。
有小奉。
归胃经。
④ 、土中木(中之少阳)5炙甘草,土中木。
甘,平。
入心、肺、脾、 与诸药。
升麻,上中木0 半夏,上中木。
甘草,上中木。
诸药。
黄罠,上中木Q涌叶•痰食,袪湿退黄。
胃经0补中益气,淸热解毒,润肺祛痰,缓急止痛,调 脾、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