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苯佐卡因的合成

苯佐卡因的合成

苯佐卡因的合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苯佐卡因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 设计从对硝基甲苯合成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不同路线,从中选择相应路线。

2 熟练掌握蒸馏、抽滤、回流、洗涤、干燥、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

3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整理及实验报告的制订。

二、实验原理苯佐卡因(Benzocaine )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通用名称,可作为局部麻醉药物。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制苯佐卡因。

苯佐卡因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化学结构式为:苯佐卡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而麻;~90℃;易溶于乙醇,极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1、对硝基甲苯 还原 对甲苯胺 乙酰化 对甲基乙酰苯胺 氧化 对乙酰氨基苯甲酸 酯化、水解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2、对硝基甲苯 氧化 对硝基苯甲酸 还原 对氨基苯甲酸 酯化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3、2、对硝基甲苯 氧化 对硝基苯甲酸 酯化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还原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1] 《有机化学实验》奚关根 等编着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 《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屠树滋 主编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 《有机化学实验》夏忠英等编着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三、实验方案与安全注意方法(一) 主反应:副反应: C O O C 2 H 5 N H 2步骤:(1)对甲基苯胺的制备在250ml三口烧瓶上装配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

向三口瓶中加入10g细铁屑和90ml水。

在微微加热和搅拌下,加入浓盐酸(比重)。

然后将对硝基甲苯分批加入瓶中,并使反应在90℃进行[1]。

还原反应完成后,加入碳酸钠使呈碱性。

然后用水蒸汽蒸馏法[2]蒸出对甲苯胺,后者在充分冷却后结晶析出[3]。

产量:约5g。

纯对甲苯胺为白色片状结晶,熔点44~45℃。

(2)对甲基乙酰苯胺的制备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g对甲苯胺和冰醋酸,微热使其溶解。

然后慢慢加入片刻后装上回流冷凝管,将反应物在水浴上加热回流小时。

将此温热的反应液倒入100ml冷水中,不时搅拌并微热以分解残余的醋酐。

冷却,抽滤,滤饼用10ml冷水洗涤后抽干。

产品如不纯,可用乙醇-水重结晶[4]。

产量:约6g。

纯对甲基乙酰苯胺为单斜晶体,熔点℃。

(3)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在大烧杯中将12g高锰酸钾和9g硫酸镁[5]溶解于350ml 水中。

在500ml圆底烧瓶中放入对甲基乙酰苯胺,并加入约三分之一[6]上述已配制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投入沸石后装上回流冷凝管,在不断振荡下用石棉网回流煮沸1~2h[7],期间分批加完其余的高锰酸钾水溶液。

氧化作用完成后[8],加10~15ml10%氢氧化钠使反应液呈碱性,然后趁热抽滤[9]。

将无色透明的滤液用稀硫酸酸化至弱酸性,对乙酰氨基苯甲酸呈白色粉状固体析出[10]。

抽滤,滤饼用少量水[11]洗涤后压干,再用红外灯烘干。

产量:约。

纯对乙酰氨基苯甲酸为针状结晶,熔点℃。

(4)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12]在干燥洁净的100ml圆底烧瓶中,溶解干燥的对乙酰氨基苯甲酸于13ml 95%乙醇中,再加入2ml浓硫酸(比重),投入沸石后装上回流冷凝管,将反应物用水浴加热回流1~。

冷却,加水60ml,再在搅拌下分批加碳酸固体至呈中性,滤集析出的沉淀。

晾干后测其熔点。

必要时再用50%乙醇重结晶[13]。

产量:1~2g。

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为白色针状晶体,熔点92℃。

注解:(1)若还原时间延长(例如放置过夜),产率可明显提高。

(2)水蒸汽蒸馏时,对甲苯胺易在冷凝管中凝结而堵塞通道。

遇此情况可暂停通入冷凝水。

(3)如果产品颜色较深或呈油状物,可用蒸馏法精制,收集195–200℃馏分即为产品。

(4)对甲基乙酰苯胺难溶于水(0。

09g/100ml),可溶于醇(100ml),易溶于热醇。

(5)高锰酸钾系一氧化剂,在碱性或酸性介质中的变化分别为:2KMnO4+H2O 2KOH+2MnO2+3[O]2KMnO4+3H2SO4 K2SO4+2MnSO4+3H2O+5[O]由于乙酰氨基在碱性介质中会有被水解成氨基的可能,而芳香族伯胺又可进一步被氧化。

故在氧化反应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镁,可使大部份生成的氢氧化钾转变为中性的硫酸钾和氢氧化镁沉淀,上述副作用便可避免。

(6)由于反应较激烈及沉淀的生成反应时易发生暴沸现象,帮分批加入氧化剂。

(7)也可在回流约45分钟后放置过夜使反应完全。

(8)氧化作用完全时,反应液呈棕色,但若有稍过量的高锰酸钾存在,反应液也可能呈紫色色。

(9)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易成水合物(析出,使抽滤较困难。

加碱使对乙酰氨基苯甲酸转变成水溶性的盐类,可使抽滤较方便。

(10)滤液中的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盐遇硫酸后,转变成难溶于水的对乙酰氨基苯甲酸,故有沉淀析出。

(11)水洗的目的是去除夹杂在产品中的硫酸盐。

(12)在本合成方法的4步反应中,本步(水解与酯化作用)产率最低,故操作中须注意。

(13)第5份粗产品约用7份稀醇重结晶。

方法(二)(1)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反应:步骤:本实验采用机械搅拌装置[1]向该装置的250ml 三口烧瓶中加入6g 研碎的对硝基甲苯、18g 重铬酸钠和22ml 水,开启搅拌器。

在滴液漏斗[2]中放30ml 浓硫酸,然后慢慢滴加入浇瓶。

随着浓硫酸的加入,氧化反应随之开始,反应温度迅速上升,料液颜色逐渐变深。

注意要严格控制滴加浓硫酸的速度,严防反应混合物高于沸腾温度(滴加时间约20~30分钟[3])。

硫酸加完后,稍冷后再将烧瓶放在石棉网用小火加热[4],使反应混合物微微沸腾半小时[5]。

停止加热。

冷却后,慢慢加入76ml 冷水[6],然后关闭搅拌器。

将混合物抽滤,压碎粗产物,用20ml 水分两次洗涤,粗制的对硝基苯甲酸呈深黄色固体。

将固体放入100ml 烧杯中暂存。

第一次实验到此为止。

为了除去粗产物夹杂的铬盐,向烧杯中加入76ml 5%氢氧化钠溶液,温热(不超过60℃)使粗产物溶解[7]。

冷却后抽滤。

在玻璃棒搅拌下将滤液慢慢倒入盛有60ml 15%硫酸的另一大烧杯中,浅黄色沉淀立即析出。

用试纸检验溶液是否呈酸性。

呈酸性后抽滤,固体用少量水洗至中性,抽干后放置晾干、而后称重。

必要时再用50%乙醇重结晶[8],可得到浅黄色小针状晶体。

产量:约4g 。

纯对硝基苯甲酸为浅黄色单斜叶片状晶体,熔点242℃。

注解:(1)本氧化反应十分激烈。

采用机械搅拌和滴加硫酸的方法可使反应较平稳、安全。

装置安装完毕后应经教师检查无误后再加料使用。

(2)滴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查其考克的密封性是否完好。

CH 322COOH 22COOC 2H 52COOC 2H 5COOC 2H 52H 2SO 424Na 2Cr 2O 7Na 2SO 4Cr 2(SO 4)3H 2O H 2O H 2O Fe Fe 3O 4++++++++C 2H 5OH++(3)若滴加硫酸时烧瓶内有较多白色烟雾或火花出现,则应迅速减慢或暂停滴加,必要时用冷水浴冷却烧瓶。

(4)反应温度过高,一部分对硝基苯甲酸会挥发,冷结于冷凝管内壁上。

此时可适当关小冷凝水,让其熔融滴入。

(5)观察沸腾情况时,可将搅拌器暂停片刻,当看到反应物在微微起泡则可继续搅拌反应。

若因故无法搅拌,也可以采用分批加硫酸、不断振荡烧瓶的方法进行实验。

(6)也可将反应混合物在玻棒搅拌下倒入水中。

但由于反应物较干粘而难以倒净,反之加入水时可以充分利用搅拌器。

(7)反应式为:Cr2(SO4)3+6NaOH 2Cr(OH)3+3Na2SO4 而Cr(OH)3是两性物质,在温度较高时又会溶于碱中:2Cr(OH)3+NaOH NaCrO2+2H2O,故加热溶解时温度须在60度以下。

(8)本产品也可用升华法精制。

(2)对硝基苯甲酸先还原后酯化。

还原反应:步骤:在100ml圆底烧瓶中放置4g对硝基苯甲酸,9g锡粉和20ml浓盐酸,装上回流冷凝管,小火加热至还原反应发生,移去热源,不断振荡烧瓶,必要时可再微热片刻以保持正常反应。

约20~30分钟后,大部分锡粉均已参与反应,反应液呈透明状,稍冷,将反应液倾入烧杯中,加入浓氨水,直至溶液对pH纸刚好呈碱性。

滤去析出的氢氧化锡沉淀[1],沉淀用少许水洗涤,合并滤液和洗液(若总体积超过55ml,在水浴上加热浓缩至45~55ml,浓缩过程中若有固体析出,应滤去)。

向滤液中小心地滴加冰乙酸,至对蓝色石蕊试纸恰好呈酸性[2]乃有白色晶体析出为止。

在冷水浴中冷却,滤集产品[3],在空气中晾干后称重。

产量:约2g。

纯对氨基苯甲酸为白色絮状晶体,于186℃熔融并分解。

注解:(1)锡在还原作用中最终变成二氯化亚锡,它也溶于水。

但加入浓氨水至碱性后,二氯化亚锡变成氢氧化亚锡沉淀可被滤去,而对氨基苯甲酸的盐酸盐成铵盐仍溶于水。

(2)产品对氨基苯甲酸为两性物质,故酸化或碱化时都须小心控制酸碱用量,否则严重影响产品与质量。

(3)为使产品少受损失,可采用分步抽滤的方法。

即在有产品析出后,先滤集之,再将滤液加酸,如此反复抽滤,至无沉淀析出为止。

酯化:步骤:在干燥的250ml圆底烧瓶中放置2g对氨基苯甲酸,20ml无水乙醇,浓硫酸[1],混匀后投入沸石,水浴加热回流1~。

将反应液趁热倒入装有85ml冷水的250ml烧杯中,得一透明溶液。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碳酸钠固体粉末至液面有少许白色沉淀出现时[2],慢慢加入10%碳酸钠溶液,使溶液对PH试纸呈中性,滤集沉淀,少量水洗涤,抽干,空气中晾干。

必要时可用50%乙醇重结晶。

产量:1~2g。

注解:(1)加浓硫酸时要慢,且不断振荡烧瓶使之在反应液中分散均匀,以防加热后引起碳化。

(2)加碳酸钠粉末时要少量多次,每次加入后必须等反应完全后再可补加,切忌过量。

方法(三)(1)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同方法2。

(2)对硝基苯甲酸先酯化后还原酯化:步骤:在250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4g对硝基苯甲酸,20ml95%乙醇和浓硫酸,加热回流。

用小火蒸出一部分乙醇(约9ml),趁热将残液倒入50ml冷水中并随加搅拌[1],滤集析出的白色沉淀,用少量水洗,再将沉淀转移至研钵内[2],加5%碳酸钠5ml,研磨以除去未酯化的对硝基苯甲酸,抽滤,用少量水洗涤滤饼,抽干,得白色颗粒晶体。

必要时可用乙醇重结晶。

产量:2~3g。

纯对硝基苯甲酸乙酯为无色结晶,熔点57℃。

注解:(1)必须随时搅拌,这样析出的固体粒子比较细,便于以后处理。

(2)如粒子很细,可不在研钵内研磨,只要在烧杯中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就可以了。

还原:在100ml三颈烧瓶中,放铁屑,18ml水,1ml冰醋酸,搅拌回流煮沸10分钟使铁屑活化,放冷,加入2g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和18ml 95% 乙醇,搅拌下慢慢回流~2小时,将13ml温热的10%碳酸钠溶液慢慢加入热的反应物中,并随加随搅拌,迅速抽滤,滤液加水至结晶产品完全析出,冷却,滤集产品,必要时可用50%乙醇重结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