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作者:————————————————————————————————日期: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课程论文题目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姓名:高双颖 __学号: 1747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专业:__ 15级汉语国际教育 _授课教师:王祝斌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评阅表姓名高双颖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年级2015级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名称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论文题目浅析《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授课教师王祝斌成绩对论文的评阅意见(不少于150字)评阅人签名:年月日说明:此表按课程每生一份,须附于论文封面。
成绩按照百分制打分,不允许按照等级制打分。
浅析对外汉语中级精读教材《发展汉语》上册摘要:本文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为研究对象,对教材的课文、生词、语法、练习等教材体例进行分项考察,从而达到分析评价教材的优势与不足的目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发展汉语》,教材分析,评价一、关于《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适用对象该书适用于学过《发展汉语·初级综合》下册或与此程度相当的课本,已掌握基础汉语语法,学过2000-2500个常用词,具备基础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就与个人有关或常见的熟悉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学习者使用。
编写特色1.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注重话题的开放性和现实性。
3.体例设计遵循使用者友好的原则。
4.练习题设计以提高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为宗旨。
教材编写体例有五大部分,分别是总前言、编写说明、目录、词语总表和基本使用信息。
在总前言部分,介绍了其系列教材的适用对象、结构规模,并提出了特别感谢、特别期待两部分。
在特别期待这一部分站在大的视角范围指导教师和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教材,“活学活用”教材并且把语言当工具来学习。
在编写说明部分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适用对象具体到学习者的能力。
教材目标更是将《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的学习目标具体到语言文化知识、理解力、交际能力、策略能力、学习动机和自学能力等方面。
另外新增了教材的特色追求一项,详细介绍了教材的特点、体例和练习题。
在使用建议部分给出了每课的建议课时,对各部分的具体操作都给出了建议。
最后针对综合课的课型特点专门给出了教材使用期待,建议学习者预习生词、朗读课文、经常复习,建议教师讲评练习题和作业、经常鼓励学生、深度备课、激情讲课、向学习者传授学习策略。
另外在书的最后几页的基本使用信息部分非常详细的介绍了《发展汉语》系列所有书的书名、适用水平、每册课数、每课建议课时以及每册建议总课时。
甚至图文并茂的介绍了其系列书籍的书号及价钱。
教材结构内容《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共有15篇课文,每一课包括七部分分别是:题解,词语学习,走进课文,脚注,综合注释,综合练习,语言点小结。
(详见表1)表1 教材内容项目简介题解题解一方面是课文内容的标识,一方面作为一种话题导向,引起师生对相关话题思索和讨论,是学习课文前的“热身运动”。
词语学习即生词部分。
走进课文即正文,在课文的每一段旁边都有相关提示性问题,指引师生对该段落的教与学,对需要解释的语言点都用蓝色标示出来。
脚注在页脚部分对相关的专有名词、术语等进行注释,帮助课文内容的理解。
综合注释这一部分多为固定搭配、句型、句式等语言点的展示讲解,紧随其后是相关的练习,以便乘热打铁。
综合练习包含了所学的一切语言点及相关拓展训练项目及汉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拓展。
语言点小结书中每五课后附有一个语言点小结,这一部分不像平常书中的小结那样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繁琐的总结归纳,而是对重点知识以例句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突出重点,让学习者和教师检查学习和教学的效果。
二.对《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的评估1.课文课文是教材的血肉,脱离了课文一切都很难立足。
教师要充分重视课文自身的教学,把对课文的理解、课文框架、逻辑、中心思想的梳理作为重心。
1.1课文的题材课文的题材是教材最鲜活、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题材的选择也最能够体现教材的生命力。
教材题材的选择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课文的选材多为记叙文,从小的话题来看有爱情、亲情、友情也有环境保护、人物传记等。
书中的课文多选自像《读者》、《青年文摘》一类的杂志。
课文选取了时代感特别强的一些话题,例如:《“SOHO 一族”的快乐与烦恼》讲述了在家办公的利与弊;《让拇指说话》讲述的是拇指被人们用来操作手机进行文字沟通;《绿色屋顶》讲述了在高楼林立拥挤繁华的城市里,一个叫“清新”的女孩利用屋顶建“农场”,使城市里的上班族吃上了自己亲手中的瓜果蔬菜,实现了别人和自己的梦想。
课文具有人文气息,多数课文都通过故事传达出一种人生哲理。
例如:《最认真的快递员》把目光聚焦在了新的社会团体快递员身上,文中所述的快递员工作时间最长并且是唯一坚持穿西装的快递员,工作非常认真从未接到客户投诉,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文章塑造了一位懂得感恩、待人友善、对工作坚持如一的一个平凡快递员,如何赢得尊重、赢取成功的励志故事;《最好的教育》讲述的是穷困家庭出身的王强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弟弟,自己走上打工路,但最终按照父母教给他的人生信念“做事无论大小,都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取得了成功。
告诉我们好的家庭教育比高等教育更重要;《电梯里的1分27秒》讲述刚入职的职场新人和上司在狭小的电梯了相遇,让主人公感到紧张、尴尬。
最终在逃避与勇敢面对之间,选择了改变自己的胆怯害羞,勇敢面对上司的故事。
下面的表格把课文的题材分为五大类话题。
表2:题材比重课文占总话题数百分比生活类2.租房只要一个条件3.我和父亲的“战争”4.最认真的快递员10.给咖啡加点盐14.梦里有你33.3%社科类1.北京的四季5.最好的教育6.电梯里的1分27秒8.天使之笔9.生物钟33.3%文化类7.我在中国学“大方”12.让拇指说话13.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20%环保类15.绿色屋顶 6.7%争论类11.“SOHO”一族的快乐与烦恼 6.7%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生活类、社科类在课文中是最主要的题材,其次是文化类。
环保类和争论类比较少。
教材的话题比较广泛,涉及的面广,可读性强。
教材的题材选择都比较具有时代特征,可以广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课文体裁课文多是选自中文报刊、杂志等,经过编者的适当改写或者是完全采用原文的形式。
其体裁多为记叙文。
1.3课文长度按照什么样的长度标准选择课文,是编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刘芳芳在《来华长期进修留学生综合课教材需求分析》中通过对不同汉语等级、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得出中级阶段的学生对综合课课文长度的需求更多地倾向于500-1000字。
表3是课文长度统计表。
表3 课文长度统计表课次课文长度(字数)第1课721第2课813第3课926第4课917第5课761第6课855第7课663第8课991第9课726第10课1023第11课1033第12课835第13课1023第14课990第15课106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5篇课文中,600-800字的课文有4篇,800-1000字的课文有8篇。
超过1000字的有4篇课文,且集中在第十课以后,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词汇要素编排分析词汇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材料,是最需要自动化的语言知识。
张和生认为词汇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很重要。
学外语,掌握的词汇量越大,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可以这样说,学一门外语,如果掌握好了那门外语教学所规定的词语(包括读音和用法)那么,即使没有怎么学系统的语音知识和语法知识,也能较好地应付交际。
2.1 词汇量《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收词量为647个,这个数目比较合理。
其中590个实词,53个虚词,3个特殊词。
实词比例占91.2%,虚词比例占8.2%。
词汇量过大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压力;词汇量过少,则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的生词每课平均约为43个。
一课生词量最多则54个,最少则33个。
笔者认为词汇量合理,分布均匀。
没有出现有的课生词比较少,有的课生词过多的情况。
一般认为,每课生词的数量相差不能过大,应当保持在5-8个之间,这样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偏差太大,造成负担。
在这一点上教材做的比较好。
生词量偏差小(见表2)。
生词量控制得较好。
表4生词量分布课次第1课第2课第3课第4课第5课第6课第7课第8课第9课第10课第11课第12课第13课第14课第15课生词量42 33 45 35 46 35 45 49 54 33 49 44 49 36522.2词汇等级的控制生词等级的控制也就是生词难度的控制,实际上也是课文难度的控制。
难度控制不当,就不能保证教材的等级水平。
根据《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收录了47个甲级词,199个乙级词,144个丙级词,100个丁级词,超纲词157个。
见表5.表5 对生词等级控制的调查甲级词乙级词丙级词丁级词超纲词数量47 199 144 100 157所占比重7% 31% 22% 15% 24%《等级大纲》把个词语分为级。
大纲认为甲、乙级词是初级词,丙级词是中级词,丁级词是高级词,根据这个观点,中级教材应以丙级词为主,上册可以兼顾一些甲、乙级词语的深化运用,以完成与初级汉语教材的衔接,由上表可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乙级词居多,次多的是超纲词,然后是丙级词,这显然有失合理。
甲级、乙级、丙级、丁级合计占生词总数的76%。
关于词汇超纲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提出在教材编写和实施教学中,可根据情况对语言教学内容作一个调整,其中中级词汇的调整幅度为达纲≧80%,超纲≦20%。
这里所谓“达纲”,应当是在等级大纲包括甲、乙、丙、丁级词之内的词,所谓“超纲”,即是超出等级大纲的词由上表可知,词汇的超纲率为24%,超过了这个标准。
生词等级的控制主要在于语料的处理。
中级教材应当加大语料改写的力度,建议编者根据《教学大纲》对生词进行处理,去掉部分超纲词,增加中级词,同时要保证文章内容和风格不变。
2.3词汇编排方式《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上册)采取了依照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将其列表的方式,具有简明直观、便于检索的优点。
将生词即词语学习部分置于课文前,采取了“先生词,后课文”的方式。
在中级阶段词汇量比较大,“先生词,后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在新一课开始时最新映入眼帘的就是好几十个生词,这样会给学习者造成很大的压力,教师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把生词的教学任务放在第一位,如果生词过多可能一节课都在处理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