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告色彩与消费心理

广告色彩与消费心理

(II)广告色彩与消费心理色彩能影响人的情绪,广告作品中的有些色彩会给人以甜、酸、苦、辣的味觉感,如蛋糕上的奶油黄色,给人以酥软的感觉,引起人的食欲。

所以食品类的包装与广告普遍采用暖色的配合。

对商品色彩的恰当运用,在广告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在广告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心理因素(本专题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中有关于色彩和人的情感关系介绍),下面我们再就几个基本色相共有的心理效应作一个简单介绍。

1、红色视觉刺激强,让人觉得活跃、热烈,有朝气。

在人们的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样、好运、喜庆相联系,它便自然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的常用色。

同时红色又易联想到血液和火炮,有一种生命感、跳动感,还有危险、恐怖的血腥气味的联想。

灭火器、消防车都是红颜色的。

2、黄色明亮和娇美的颜色,有很强的光明感,使人感到明快和纯洁。

幼嫩的植物往往呈淡黄色,又有新生、单纯、天真的联想,还可以让人想起极富营养的蛋黄、奶油及其他食品。

黄色又与病弱有关,植物的衰败、枯萎也与黄色相关联。

因此,黄色又使人感到空虚、贫乏和不健康。

3、橙色兼有红与黄的优点,明度柔和,使人感到温暖又明快。

一些成熟的果实往往呈现橙色,富于曹养的食品(面包、糕点)也多是橙色。

因此,橙色又易引起营养、香甜的联想,是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颜色。

在特定的国家和地区,橙色又与欺诈、嫉妒有联系。

4、蓝色极端的冷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恰好与红色相对应。

蓝色易产生清彻、超脱、远离世俗的感觉。

深蓝色会滋生低沈、郁闷和神密的感觉,也会产生陌生感、孤独感。

5、绿色具有蓝色的沉静和黄色的明朗,又与人目然的生命相一致相吻合,因此,它具有平衡人类心境的作用,是易于被接受的色彩。

绿色又与某些尚未成熟的果实的颜色一致,因而会引起酸与苦涩的味觉。

深绿易产生低沈消极、冷漠感。

6、紫色具合优美高雅、雍容华贵的气度。

含红的个性,又有蓝的特征。

暗紫色会引起低沈、烦闷、神秘的感觉。

以上通过一种色相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心理效果介绍。

在广告没计中的用色,需要把握住消费者心理,运用特定的色彩关系,发挥出色彩特有的个性.为广告创意锦上添花。

二、印刷色彩印刷和广告可以说实际上它们有一致性,广告有多种表现手段,如电视、多媒体动画、平面设计等,广告的传播途径又有平面媒体、报纸、户外广告牌、灯箱牌等等。

那么在平面媒体和报纸上的广告是为了更大范围的宣传广告产品,在纸面上印刷出版的。

像我们平时看的电脑类报刊、时尚杂志上都有许多广告。

当然印刷制品并不一定都是为了宣传广告产品,它也包含新闻、人物介绍、小说故事等文字性的内容。

不过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印刷和广告在某种范围内是一个意思。

下面我们介绍的印刷中的色彩运用是和广告的色彩联系在一起的。

(I)报纸现在的报纸有很多都已经采用了彩色版,经研究证实,在报纸广告中套印上红色,可将黑白广告的注意程度提高50%,采用全色广告可比黑白广告提高70%注意程度。

在报纸广告中正确运用色彩,有很好的宣传作用。

1、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消费者对彩色广告的注意力要比黑白广告的注意率高很多,其中暖色调(黄色、红色等)较之冷色调(蓝色、绿色等)更宣有吸引力。

2、能真实地再现商品、人物和景物的形态。

很多商品只有通过色彩才能将其外形特点、质地再现出来。

如彩色胶卷、彩色电视、汽车、工艺品、服结等,有了色彩才能显得更加美观。

3、突出宣传的重点。

在广告中如果要重点突出四方面内容,或是商品的哪一个部位,可以通过色彩便其显得更为醒目。

4、提高画面的感染力。

彩色广告较之黑白广告更能激发话者的情感.使画面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作用。

一般来说,女性多喜爱暖色,男性多喜爱冷色,青少年喜爱鲜艳色彩,中老年则喜爱深沉、稳重的色彩。

5、提高记忆效果。

彩色广告较之黑白广告能给捎费者留下更深的印象,记忆效果也比较好。

色彩在广告表现中虽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广告作品中,如广告摄影或广告绘画,并不是色彩越多越好,应根据所表现的特定内容和实际视觉效果选择和运用色彩。

有时色彩运用得过多.反而会破坏宣传效果。

在报纸广告设计中,要注意恰到好处。

(II)杂志杂志广告比报纸广告更多地采用彩色印刷。

由于一般杂志印刷较精美,纸张精细,所以广告作品的传真实性更好,同时要求杂志广告在设计过程中更注重色彩的运用,充分发挥画面的视觉感染力。

例如,在宣传食品、服装(如下图)、室内装饰用品、豪华灯具、新轿车等的广告中,逼真色彩的价值是明显的。

在这些广告中,色彩能比文字更绘声绘色地告诉人们这些产品的优点和特色。

如果消费者曾经在杂志广告中见过某种食品的包装或商标,那他们在超级市场里就更易对之进行辨认,并迅速作出购买决定。

同样是一幅杂志产告作品,黑白广告与双色广告及彩色广告相比,其注目率是不同的。

由此可以说明彩色广告比黑白广告或双色广告,更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一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把广告画加上彩色以后,对于增加女性消费者的注目率影响更大(如下图)。

因而在杂志广告的设计过程中.对于一些定向的、以女性为主要目标物件的广告,更多地采用彩色画面,或用彩色加以渲染,可以大大提高广告的注目率。

当然,彩色广告的费用会高些,不过彩色广告的读者增加率比起成本的增加率更高。

平面设计师们发现,暖色调的广告较之冷色调的广告更具有吸引力。

不少杂志的广告,常采用暖色调为主的设计方法。

在杂志广告的色彩运用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

在一些场合里金色和银色如果运用得当可以表现豪华。

黄色表现是高贵的象征。

绿色表现松弛、休息,象征着自然、健康、新鲜。

黑色意味着庄重、严肃等等。

广告的设计,必须根据其内容和视觉效果来选择整体的冷暖基调,然后再考虑局部的色调。

总结:本系列专题主要为大家介绍了色彩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配色方法和技巧。

不知道大家看了文章之后,对色彩的理解是不是更深刻一些,希望大家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能时时回忆起本文提到的色彩运用知识,帮助你准确的用色。

广告词从哪里来?广告词从哪里来?1、产品实体——具有基本使用价值的内在因素产品实体部分是产品其他部分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其他部分将无所依托而变得毫无意义。

同时,这一部分也是形成购买的基本因素,满足的是消费者的第一需求,因此产品实体是产品价值的核心,并使产品附加值成为可能。

产品实体的众多组成要素中大多是不可或缺却可以组合增加的。

比如沙发,如果失去了供人坐的这一功能,无论款式如何优美,质地如何优良,也将不会被人当作坐具来购买。

沙发的用料将决定其最低的成本而影响价格。

但沙发除了供人坐的基本功能外,设计者还可以为它安装折叠的茶几,为它附加一种新功能,共同构成产品实体。

对于产品实体的生产,企业会注重如何让它更完美地表现基本功能,并使这一功能具有持久性。

彩电追求画面逼真绚丽,饮料追求口味可人,衣服追求穿着舒适,并同时都要强调内在质量。

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企业炼就了生产产品实体的本领,树立了牢固的质量意识,具有良好的传统。

但如果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产品实体的开发和生产势必落伍于时代而被淘汰。

我们的企业在产品实体的开发和生产上很下功夫,甚至是主要精力的投入,这一出发点是良好的,因为产品实体永远是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

2、产品形体——以视觉需要为主要出发点的外在因素产品形体是依附于产品实体的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在保证产品实体基本使用价值的前提下,满足人们视觉感受兼顾某些心理需求,集中表现为产品的款式、色彩、造型、包装等。

这一部分的改良单纯对于使用价值而言是不必要的。

企业对产品形体的生产是为了通过这一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否则将变得可笑。

产品形体是可变的,并且具有设计上的广阔天地。

就服装而言,在全国一片蓝的时代,显然企业和消费者仅仅注重产品实体。

到如今,服装产品形体的多姿多彩使生活变得万紫千红,并且特殊布料、特殊款式又使人们个性彰显。

对于靠外观取胜的产品,其生产企业的产品形体部分的开发和生产将是企业任务的重中之重。

对于产品形体的重要性,企业的认识越来越充分,有些企业甚至把希望寄托在包装上,认为产品好,包装好,再卖不出去就没办法了。

其实,即便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且不说“好”的标准),也仅仅是生产出了产品的两部分,仍将被看作没有眼睛或没有尾巴的老虎。

3、产品概念——以心理需要为出发点的文化内涵产品是无生命的,更谈不上性格,但企业可以强加给它某些东西,通过广告、公关等手段,让消费者觉得它成了一种象征或一种文化的载体。

当玉制品被戴在耳朵上可能仅能起装饰或显示身份的作用,但被挂在胸前则被人们认为它具有了避邪或更玄的功能。

人们从梦特娇穿出浪漫风情,从非常可乐喝出民族志气,在郑州亚细亚昌盛时期,那里的一个指甲刀都能给人带来炫耀的资本……而这些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

产品概念使消费者获得了产品基本使用价值之外的一种价值。

产品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心理预期,而必须是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不是生产者或销售者的。

在产品竞争阶段,这种心理预期构成了品牌的内涵,有了产品概念就有了品牌。

如果市场上品牌产品失去了产品概念这一特殊部分,那么全部同类产品将共同站在同一平面上了。

假如可口可乐没有美国文化,非常可乐没有中国人的志气,汾煌可乐没有那种力量的体现,这三种可乐,实际上就成了同一种颜色黑乎乎、口味苦苦的“中药水”,再没有更多的区别了。

4、产品外延——以服务需求为出发点的产品延伸部分产品外延是产品在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所有权转换的过程,并包含这一过程的形式,方法和种种承诺。

有的产品要上超市货架,有的则依靠直销,有的免费搬运安装,有的三年保修,麦当劳则要赠给你小礼品,而这些都已成为该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可分割。

可以看出,产品外延包括价格、销售渠道、销售形式、广告宣传、公关促销活动等诸多内容。

有人认为,我的产品早就定好价格了,销售模式也已设计好。

其实,只要用来交换,这些就必须具备,这是商品的属性。

但如果产品外延成为竞争要素时,就成为产品外延的质量与丰富程度的较量了。

我们认为,一个产品外延部分是否丰富,对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是否便利、使用是否安全、奖品是否丰厚、承诺是否诱人。

产品外延部分由最初使消费者感到惊喜已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