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有什么样的
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具有的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他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
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生态环境问题已演变成全球性的生态问题。

各国都在寻找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

在当代生态环境日益
恶化的状况下,国内外学者们尤其是一些生态学学者尝试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生态问题结合起来,希
望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思想中找到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支点。

马克思的自然观思想具有丰富的生态意义,它是
一种生态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基础;实践的人化自然观是其
在自然观上的革命性变革。

马克思具体考察和分析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并提出了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人与自然和解”。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体现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观。

这对于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政治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
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

那么建设生态文明,应该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
生态自然观思想的理论精华来指导实践活动.
人类自诞生时起就不断地从自然界中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 因而发生着与自然界的关系。

因此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等所持续探究的问题。

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生产力的突飞猛进 ,一方面 ,人类享受着科技进步 ,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社,陶醉于对大自然所取得的胜利; 另一方面 ,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反过来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以资源、环境、人口等形
式出现的生态问题、人类生存危机,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危机。

而随着人类对其自身实
践活动的反思和对不利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后果的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代世界最紧迫最引人注意的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已成为科学技术领域 , 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课题,但从根本上看 ,生态问题应是一个哲学和伦理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应直面的一个理论课题。

由于所处历史时代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虽未形成自觉的生态学理论 ,但他们却己敏锐地觉察到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对未来社会进行预见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昭示了一幅社会发展生态向度的理论图景。

马克思主义这种生态自然观思想是具有前瞻性的, 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特别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
相互关系 , 在当今时代体现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对于解决生态环境危机 ,对于理性思考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

近年来 ,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 造成了对自然的严重破坏和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等现象,这些突发生态环境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
生存 ,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人们必须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审视人类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的自然观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于是 ,重新翻阅和研究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
要求。

推动马克思哲学发展创新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坚持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
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这不仅是马克思哲学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哲学保持强大生命力的
重要根源。

马克思之前自然观都是非历史性、非实践性地看待人与自然。

马克思考察了西方自然观的历史
演变 ,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与费尔巴哈自然观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自然观,完成了自然观上的哲学革命。

马克思自然观不是对以往自然观的简单机械拼凑,也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 ,他从实践出发全面把握人、自然与历史的关系 ,从而具有新的内涵,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然观的实践特质、自然观的历史向度和自然观
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不仅在哲学理论层面而且深入到对现存社会制度的批判和社会变革的层面来理解人与
自然关系,这使他的自然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辩证性和批判性的本质特征。

正是这些特征,使马克思的自然观超
越以往自然观 ,更加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马克思的自然观为有效解决全球生态
危机指明方向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成为全球的焦点。

严峻
的生态环境要求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的自然观逐渐受到人们
的关注,因此,“重读马克思”显得十分必要。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用马克
思的基本观点、方法、思维方式去审视实践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这既是马克思哲学理论本身的要求,
也是马克思哲学为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用马克思的自然观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智慧,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是本文的主题。

本文从“自然”概念入手,采取了从历史
研究到现实研究的研究方式,系统地考察了马克思之前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流变、马克思自然观实现的哲学
范式的变革,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思想进路,马克思的自然观在西方的影响以及马克思自然观对解决生态问
题的多方面意义和启示。

马克思之前西方自然观经历了古希腊有机自然观、中世纪神学自然观、近代的机
械自然观。

而马克思的自然观实现了哲学范式的革命。

马克思的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
一贯主张,哲学所关注的应该是现实的自然,而不是抽象的自然。

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既指“感性的自然”、“人
化的自然”、“历史的自然”、“人类学的自然”、“价值的自然”,又指“人周围的自然”和“人自身的自然”,一句
话,马克思视域中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生成的自然界,是“属人的自然”,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抽象的人与抽象的自然界的关系,而是现实的人与现实的自然界的关系;人与自然关
系的真正解决要以人与人关系的解决为前提;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实
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解。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生态危机的缘故,越来越成为理
论界关注的热点。

相对于以往的自然观,它的科学性、革命性、前瞻性无疑为解决当前人类所遇到的发展瓶颈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提供了最高的哲学方法论指导。

本文首先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思维
角度,阐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自然科学,以及黑格尔唯心主义
自然观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自然观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影响;并在大量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对马克
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概要式梳理,进而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详
细、全面、明确的阐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