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抢劫罪特殊犯罪对象认定

抢劫罪特殊犯罪对象认定

浅谈抢劫罪的特殊犯罪对象的认定
摘要:抢劫罪作为最为常见的刑事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抢劫罪既侵犯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又侵犯了公民的财产安全。

因此严厉打击抢劫行为自古以来都被作为维护社会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任务。

在司法实践中,抢劫罪的认定时常存在一些难以界定和把握的问题。

以下将从抢劫罪的特殊犯罪对象的认定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抢劫罪特殊犯罪
犯罪对象是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

①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在于: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作为犯罪客体的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作为犯罪客体的具体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通常来说,犯罪客体总是通过一定的犯罪对象表现它的存在,也即犯罪分子的行为就是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者具体人来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的。

②在抢劫罪的犯罪对象中,有一些特殊的犯罪对象,理论界在其是否可以作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存在着争议。

一、不动产可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针对不动产可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包括两种:肯定说、否定说。

肯定说认为,不动产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首先,不动产作为抢劫罪的对象,在其他国家的立法中有相关的规定。

第二,我国只规定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
物,并未对公私财物是否包括不动产作出规定。

因此,为了更全面的保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财产权益,应将不动产包含在内。

第三、有人认为,如果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了他人房屋或者强迫他人去登记机关办理房屋转让登记,则也可实现非法占有他人的不动产。

否定说认为,不动产不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首先,由抢劫罪的性质所决定。

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而当场可以取得财物只能是动产,因为只有动产才便于携带移离,不动产是难以当场取走并非法占有的。

③第二、不动产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其不可能被行为人当场夺走,而只能强行占用。

强行占用则只是侵犯了不动产所有人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而在刑法中规定了抢劫利益罪的国家,此种情况则可以定罪处罚,但是其也只是承认了行为人抢劫对象为利益本身,而非不动产。

而我国并没有规定抢劫利益罪,因此不动产不能作为我国抢劫罪的对象。

本人赞同肯定说。

首先,抢劫罪的客体应该是财产的所有权,行为人实施抢劫的目的应该是财产的所有权,而非占有权。

物的所有权应该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因此,不能仅因为行为人无法对不动产进行夺走而认定不动产不为抢劫罪的行为对象。

例如在强行占有他人房屋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占有他人房屋,有的人主张不动产物权变动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强行占有他人房屋只是剥夺了房屋所有人对自己房屋的使用权,并没有侵害其所有权。

但是如果行为人在通过暴力、胁迫或其
他方法强行占有他人房屋之后又胁迫房屋所有人到登记部门进行
变更登记,这样行为人便可以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这样完全满足抢劫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要件。

因此,不动产可以作为抢劫罪的犯罪客体。

至于在发生上述案例中的情形后,被害人如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问题,其可以在其房屋被他人非法占有并在被强迫的条件下进行变更登记后,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说明情况,或者通过向法院提出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所有权。

第二,我国刑法未对抢劫罪的犯罪对象作出具体的规定,这样可以扩大刑法的保护范围,对财产的外延作出扩大的解释,更有利于公私财产的保护。

同时,这样的规定也更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情况。

二、违禁品可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违禁品,即按法律规定是不准许私人持有的物品,例如,军用枪支、弹药、伪造的货币、鸦片、海洛因等毒品、淫秽物品等。

④这类法律对其进行特别管制的物品可否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学界有不同的观点。

本人认为,违禁品因为其自身作为财产的特性,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存在,不应因持有人持有违禁品是违法行为而不将抢劫违禁品行为定性为抢劫罪。

因为违禁品的所有权应该归属国家,对违禁品的抢劫,无论其最终目的是如何,都构成了对公共安全以及社会安全的危害,出于对该种利益的保护,可以成为抢劫罪的客体。

但是,当刑法专门对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作出规定时,则不以抢劫罪论处,而应以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
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

在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则规定:盗窃、抢劫毒品的,应当分别以盗窃罪或者抢劫罪定罪。

认定盗窃犯罪数额,可以参考当地毒品非法交易的价格。

认定抢劫罪的数额,即是抢劫毒品的实际数量。

盗窃、抢劫毒品后又实施其他毒品犯罪的,则以盗窃罪、抢劫罪与实施的具体毒品犯罪,依法实行数罪并罚。

三、赃物可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赃物可否成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理论上存在着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被害人对赃物的持有本身即是非法的,赃物持有人对赃物并不享有所有权,作为财产罪保护对象的财物,应是足以体现一定所有权关系的物,赃物既然是法律对持有人的持有不予保护的物品,不能体现所有权,那么赃物则不能成为财产罪的侵害对象。

另一种观点认为,财产罪侵犯的客体是所有权以及其他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恢复应有状态的占有,没收赃物也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故对赃物的占有也是刑法所保护的客体,赃物能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本人认为,首先,抢劫罪属于财产犯罪,其主要特征是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将本不属于本人所有之物非法占为己有,抢劫赃物具备了此客观特征;其次,事实上的持有本身就是财产罪保护的法益,即便是赃物,只要是在他人掌握之下,刑法就应予以有限度地保护;再次,赃物并不是无主之物,依照法律规定,应由国家职能部门依法剥夺,然后归还合法持有人,无合法持有人的,则应上缴国库。

这样看来赃物并非不能体现所有权关系,它只是暂时处于一种相对不稳定的状
态,没有为合法权利人所持有。

对于应归还给合法所有人的赃物,所有权仍属于该财物的合法所有人,应没收上缴国库的,所有权应归国家行使。

其从本质上都是对非己所有财物的非法占有。

法律对赃物作出的定性是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法律上只是不承认非法手段取得赃物的人对赃物的所有权,但是赃物作为财产,有其经济价值,不能因为赃物的持有人对赃物的持有是违法的就不承认其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

对赃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取走的行为完全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抢劫赃物也应认定为抢劫罪。

四、结语
抢劫罪在日常生活中为较常见且行为危害性极大的犯罪,严重危害着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是刑事司法活动的重点打击对象。

在刑法理论研究中更应结合实际情况和新发现的问题来推进理论的进步,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体系,更好的规制各种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民的日常生活安全。

参考文献:
①林山田著:《刑法特论》(上册),台湾三民书局1978年版,第6页。

②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第62页
③赵秉志著:《侵犯财产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50页。

④高铭暄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758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