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篇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24、25、26章)

第四篇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24、25、26章)


二、卫生标准 见P248 表26-1。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离和使用抗生素等措施的正确运用。
一、消毒灭菌 • (一)手的消毒 • 1.洗手指征 • 2.洗手的种类和方法 • (二)室内空气消毒 • 物理消毒法:紫外线、滤过除菌、静电吸附空 气净化法 •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剂喷雾和熏蒸
二、传播途径 • 空气:如流感、麻疹、结核、肺炎等。 • 接触:带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器械、设备。 • 注射:
第26章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控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监测
一、标本采集 • 空气:可应用自然沉降法和空气采样器。 在同一室内,应选择四角和中央五个采样点。 • 物体表面: • 医护人员的手: • 灭菌器械物品: • 使用过程中的化学消毒剂:
二、病毒 • HAV • HBV • HCV • 轮状病毒:引起医院感染极为常见。 • 柯萨奇病毒 • 巨细胞病毒:肺部、心肌、结肠等受累。 • HIV 三、真菌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一、传染源 • 1.外源性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 、医院环境中无生命物体 • 2.内源性传染源:大多为体内正常菌群 。
(三)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 高危器械物品:指使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 品 • 中危器械物品:指使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 需接触破损粘膜的器械。 • 低危器械物品:指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不进 入无菌组织和不接触粘膜的物品。 • 快周转的医疗器械 (四)环境消毒
二、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传染源隔离、保护性隔离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
• • • • • 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最为常见。 泌尿道感染 胃肠道感染 外科切口感染 血管内感染
第25章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
• 有细菌、真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 体和原虫等,其中主要是细菌。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特点
• 一、机会致病菌占主导地位 • 二、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 三、常为耐药菌株
第四篇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
• 目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一般为5~20%。 美国:5% 中国:9% • 近代护理学创始人:英国的南丁格尔( Nightingal,1820-1910):创立了由护 士负责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制度。
第24章 医院感染的概述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定义 • 医院感染也称医源性感染、医院获得性 感染、医院内感染。 •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 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 染也属医院感染。
第二节 医院感染发生的内在因素 • 一、医院是“易感人群”相对集中的场 所
老人和婴幼儿 基础疾病患者 免疫功能损伤者
• 二、现代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检查的运用 如:呼吸机、插管、留置导尿等。
• 三、医院是微生物汇集和扩散的场所 • 四、其他因素: 外科手术引流 住院时间 抗生素的应用
第三节 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的细菌、病毒和真菌 一、细菌 • 1.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 阴性的葡萄球菌 • 2.肺炎克雷伯菌:肺炎。 • 3.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 • 4.铜绿假单胞菌: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 体的首位。
• 5.鲍曼不动杆菌: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伤口感染。 • 6.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 • 7.肠球菌属:主要引起尿路感染、伤口 感染、腹腔感染和败血症。 • 8.嗜麦芽黄单胞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