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操类运动技能系列

体操类运动技能系列

体操类运动技能系列—技巧运动项目模块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傅玲)
本课时说明:此节课是正常教学中上述模块设计中的第六次课,在此之前女生已学过五个舞蹈连接动作和直腿坐—后倒成肩肘倒立、俯平衡;
复习了前、后滚翻等内容。

本节课和其后一节课均为复习基于本模块下第一小单元中已学重
点动作、小组合串连和创编尝试以及随堂自测,为后面学习新内
容和整套动作的组合打下基础。

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课的主题:技巧:直腿坐—后倒成肩肘倒立
二、课的宗旨:快乐、健康、发展、创新
三、指导思想: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本课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以本模块内容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实际实施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能力培养为主导,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根据运动技术的掌握规律,以“启发思考、观察体验、合作互助”为主线,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使学生充分享受体育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受体育美,学会赏识体育美,在轻松愉快中体验成功,在合作创新中感悟体育文化的内涵,培养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四、教材分析:
《直腿坐——后倒成肩肘倒立》,在技术环节上可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直腿坐开始,上体后倒同时两腿并拢后举至肩背触垫腿举起。

其特点是倒、举同时,要求动作衔接流畅。

第二阶段是收臀、展髋腿上伸、夹肘挺身脚尖绷。

其特点是腿的举、伸转换要及时,夹、收、展、挺、绷动作要协调配合。

此动作要求在具备一定的腰腹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前提下,对平衡、自控、调节及空间定位能力要求较高。

本节课重点整合与提高完整动作完成的质量与规范性,强调后倒举、伸腿转换的时机与夹肘、收臀、展髋挺身脚尖绷的用力顺序,以技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切入点,剖析《直腿坐—后倒成肩肘倒立》技术要点,为更好地完成下一动作的连接打下基础。

五、学情分析:
通过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具备了独立完成动作的基本能力,学习热情与主动性都有较大进步,课堂上讨论、互帮互学的氛围很好。

但由于柔韧素质和协调性还不够理想,影响完成动作的质量,在动作幅度和动作的准确性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要求。

女生缺少自信,姿态表现不够自然。

本次课在教与学过程中重点强调运用交流、展示、探讨等策略,引导学生积极观察,主动探究,大胆评价,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六、重、难点分析:
《直腿坐——后倒成肩肘倒立》其重点是后倒举、伸腿的转换以及夹肘、收臀、展髋挺身脚尖绷各技术环节的协调配合与完成的时机;其难点是动作的用力顺序与各技术环节的流畅度。

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现状,本节课重点强调全面发展柔韧素质,改进肩肘倒立技术动作,较好地掌握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和动作各技术环节的协调配合,以及动作流畅、稳定姿态美的展现,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与应用能力,同时,体验小组合动作的创编与练习。

七、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充分了解技巧运动的有关知识与技术要领,提高对技巧运动锻炼价
值的认识。

2、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进一步巩固、提高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并在主动参
与、认真体验的前提下,有90%以上的学生达到较好地独立完成动作并尝试正确、合理的创编与小组合动作练习。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以及大胆体验、勇于超越自我的良好心理素质,
同时,发展赏识体育美的能力。

八、教学实施设计思路: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平衡以及空间定位能力为主,在前几次课的教学前提下,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想、想中探、探中创、创中得、得中收。

在较好掌握所学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提高个体完成动作的标准,形成个体的学习特点。

通过启发—复习—教授—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自我—评价等方式,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学生的学练过程中,时而集中教授,时而个别指导,适时进行施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及时接受最需要和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帮助学生对所学技术知识、技能进行整合加工,鼓励学生大胆挑战自我。

使本次课的学习能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体会,得到更理想的收获,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九、教法与学法设计:
教法——讲解示范、激励启发、引导练习、递进分层指导、总结归纳
学法——学练、思考、发现、探讨、创编、交流欣赏、展示自我
十、教学结构:
1、导入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运动与韵律美的有机结合,在语言
提示下进入热身,热身与主体内容的练习相结合,自然转入主体部分。

2、主体部分:在柔韧素质与技巧动作的学练中,展开主体部分的教学,突出精
讲多练,以启发、激励教学为主,能力分组、自由结合,鼓励学
生挑战自我,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通过合作学习,互帮互
学,在交流中建立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结束部分:在轻松柔美的乐曲中进入放松,结束本次课。

十一、教学流程:
教学导入—学习、实践—发展运动能力—创编尝试—调整恢复—评价小结—布置作业
十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本课在知识与技能评价上采取自我表述和自我展示的教学手段,即:表述包括;自我讲解和对同伴的点评;自我展示包括:所学技术动作的演练和对同伴的保与帮时方法的应用能力。

使学生比较直观的进行评价,可以将观察到的结果反馈给同伴,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比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预设的学习目标。

(2)在学习态度与行为评价上依据合作学习的理念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作为评价因素,主要从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练习中,合作兴趣浓厚,能主动仔细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能与师生主动交流,互帮互学,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对学习有自我见解,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评价的形式以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评与互评为主,注重个体学习进步的大小,重视每个人的收获。

教师重点观察学生的变化,这包括技术技能和心理上的改变,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

十三、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目标的达成是否完成本次课目标要求,知识、技能的导入、问题的设计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课通过技巧动作练习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归纳、整合能力,让学生在技术练习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在展示与交流中去思考、探究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而合理的创造学生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课后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次课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对今后学习的希望,是否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评价的形式以观察、分析、整合为主,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问卷的信息汇总,学生学习态度及课堂表现,通过课后反思合理完善课堂教学。

课后问卷
课后问卷使用要求:
1、下次课上课前半天各组组长收回交任课教师处。

2、教师在授课前将问题与学生希望归整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十四、课堂教学实施计划设计:
重点:压、拉、伸、举动
作方位与力度

难点:伸、拉用力有序,
要领:直膝并腿脚尖绷,挺胸立腰姿态美;后倒同时要举腿,肩背着垫换伸
练习队形(3)
1、在原队形中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