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

期末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一部分(1—4题22分)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8分)(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句子是: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读书时不可存心jié nàn()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 )消化。

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需全读,读时需A______,孜孜不倦。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做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B______矣。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着重号字注音。

(2分)(jié nàn)(诘难) 咀嚼..(jǔ jué)(2)根据要求检索下面的字。

(2分)①用音序查字法查“摘”:先查音序Z,再查音节zhāi(zhai)。

②用部首查字法查“馏”:先查部首饣,再查十(10)画。

(3)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A、B两处。

(2分)A.目不转睛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全神贯注B.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枯燥无味味同嚼蜡3.阅读语段,请你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4分)刚才同学们围绕着“多姿多彩的雨”这一活动主题,展示了我们的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A]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而且活动开展得非常精彩。

[B]尤其是李明同学播放的“雨的足音”的录音,独具特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通过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加深了对雨的了解。

(1)[A]句有语病,应改为: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所以活动开展得非常精彩。

(2分)(2)[B]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应将引号改为书名号。

(2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4分)10月25日早高峰,上海松江的黄先生在送儿子上学途中,把儿子扔向车外的车窗抛物下车捡回拾起放回车内并批评了儿子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转发热议。

10月26日,澎湃新闻记者试图通过警方联系黄先生,但他表示这是举手之劳,很正常的行为,不愿过多曝光自己,谢绝了记者的采访。

他通过警方向澎湃新闻记者转达:“小孩子不懂事,随手车窗抛物,大人看到要及时教育纠正。

我们不仅自己要文明行车,也要督促好身边人做到。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分)示例:父亲下车捡回儿子车窗抛物,以身作则教育孩子。

(2)你对黄先生的言行有什么看法?请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2分)示例:行车抛物不仅不文明,且易引发安全事故,黄先生的举动不仅以身作则践行“行车不抛物”的良好驾驶习惯,同时也给孩子上了一堂举止文明课。

我们要向黄先生学习,争做创建文明社会的践行者。

第二部分(5-20题4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5-6题。

(5分)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引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有何用意?(2分)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却没能建功立业无法回家的矛盾心情。

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A.词的上阕重在写景,主要描写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阕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阕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阕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

(13分)谏院题名记①司马光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

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

其间相去何远哉!天禧②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

庆历③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

嘉祐④八年,刻著于石。

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

”呜呼,可不惧哉!【注释】①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所写。

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个年号。

③庆历,宋仁宗的第六个年号。

④嘉祐,宋仁宗的最后一个年号。

【附参考译文】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

(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设置了谏官。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付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当谏官的人,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做贡献而不要把自己放在国家前面。

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

(如果这样的人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么与当初设立这个官位的初衷就相去甚远呀!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

庆历年间,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

(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清楚地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

”哎,真是令人警诫啊!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4分)(1)得失利病.病:弊病(2)居是.官者是:这,这样(3)彼汲汲..于名者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4)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谋:谋划(打算)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

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

(2)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

”(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清楚地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

”10.你认为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3分)体现了作者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1-13题。

(8分)①“人一个肺有3亿个肺泡,80个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PM2.5达到1155微克/立方米,一年就可堵死3000万个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个肺。

”这段短短150秒的雾霾侵入人体全过程视频,看得人们惊心动魄。

雾霾真的会堵死我们的肺吗?它是怎么危害人体健康的呢?②中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万钧表示,雾霾里的PM2.5颗粒的确可以通过人体的鼻腔、咽喉下行到支气管、细支气管,再进入肺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颗粒就会“堵死”肺泡,因为人体本身有防止肺部感染的自我保护机制。

首先气管和支气管上皮都具有粘液纤毛,纤毛向喉部方向快速摆动,慢速回摆,可将粘液向喉部运送。

纤毛上面的粘液分两层,内层为溶胶,随纤毛摆动而运动,外层为不吸水的凝胶,具有防止内层液体蒸发的作用,因而形成了对吸入异物和颗粒的屏障作用,粘着在气道粘膜上的颗粒由粘液纤毛运送至咽部后被吞咽或咳出。

另外,在肺部还广泛分布着巨噬细胞,它具有超强的防御功能,能够清除进入肺泡的颗粒——先将颗粒吞噬,再通过溶酶体酶将其分解清除。

③所以,在短期内,人们体内的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清除掉这些吸入的颗粒,但是长期反复大量地吸入,我们的纤毛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吞噬细胞的功能也会下降,从而导致对颗粒的清除能力下降,进而造成一些慢性损伤。

这些损伤包括气道的上皮细胞形成慢性炎症、支气管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在气道分泌过多粘液等,最终导致呼吸障碍。

④虽然说雾霾会“堵肺”有些言过其实,但雾霾却是真真容易“伤心”。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数据证明,阴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病死率会提高10%-27%。

⑤此外,PM2.5还是引起高血压多发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发表论文称,“我们利用时间系统分析研究,对搜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PM2.5每立方米浓度增加10微克,医院高血压类的急诊病人就会增加8%,心血管疾病也会增多。

”11.结合选文内容,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示例一:雾霾真的“堵肺”吗示例二:雾霾“堵肺”言过其实示例三:雾霾“伤身”12.在选文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生动的句子。

(2分)13.雾霾真的会堵死我们的肺吗?为什么?(3分)示例:不会。

因为人体本身有防止肺部感染的自我保护机制。

一是纤毛上面的粘液形成了对吸入异物和颗粒的屏障作用,粘着在气道粘膜上的颗粒会被被吞咽或咳出,二是在肺部广泛分布的巨噬细胞,能够清除进入肺泡的颗粒。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5题。

(8分)从“匠气”到“工匠精神”张希①《咬文嚼字》搞盘点,2016十大流行语出炉,“工匠精神”榜上有名。

这一下子让木匠、铁匠、泥瓦匠,还有在旧社会被人看不起的手艺人,扬眉吐气了。

于是,一夜之间,似乎所有匠人都有了精神指引,再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自己干的活儿,能显出精气神呢!②其实,工匠精神不单是对匠人而言的,它是对每个生产者劳动者的要求。

它是在生产劳动中踏踏实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可贵精神。

纵观历史,工匠精神对人类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从建筑、艺术、科技等各个领域,到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文明,无不闪烁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③工匠是有所传承的,有传承就有一份敬重。

因此,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德国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在二战中被毁,偌大的圣母大教堂,仅剩一截十三米高的断壁。

德国统一后,德国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恢复性重建。

重建方案中,认真严谨的德国人要求每一块还能够使用的原有建筑物的砖,要准确地放在原来位置上。

这样一来,从1994年开工到2005年竣工,德累斯顿圣母大教堂的恢复性重建耗时十一年。

大教堂的建筑规模并不算大,根本无法与今天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相提并论。

以国人的视角,完成如此规模的建筑,耗费这么长时间,简直不可思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