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元璋与淮西集团

朱元璋与淮西集团

第33卷第6期Vol.33l.65安徽师范大学学报6(人文社会科学版)J our nal of A nhui Normal Univ er sity(Hum.&Soc.Sci.)2005年11月N ov.,2005朱元璋与淮西集团*张健(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安徽芜湖241000)关键词:朱元璋;元末;明初;淮西集团摘要: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朱元璋利用淮西集团的力量,登上了明代皇帝宝座。

当政权取得之后又千方百计打击、迫害淮西集团。

这种政治思想和态度,实质上是狭隘的农民思想和封建专制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435(2005)06-0669-05Zhu Yuan-zhang and Huaixi groupZH AN G Jian(School L ibrar y,A N U,W uhu241000,China)Key words:Zhu Yuan-zhang;the end o f the Yuan Dynasty;the beg inning o f the M ing D ynast y; Huaix i G ro upAbstract:In the peasants.w ar at the end of t he Yuan Dynasty,Zhu Y uan-zhang ascended the t hr one of the M ing Dynasty,depending o n H uaixi G roup.Ho wev er,he tr ied all means to attack and persecute H uaixi Gr oup after he g ot pow er.T his po lit ical attitude is actually the pr oduct of nar row peasant s.thought and feu-dal auto cratic idea.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他以/濠梁之民0、/淮右布衣0的身份,参加了元末群雄起事行列。

凭借自己的雄才大略,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劲敌,推翻元朝统治,创建了大明帝国,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从一个/布衣0,确切地说,从僧钵到皇帝,除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个人的作用外,还与他一同起事的淮西集团是分不开的。

探讨朱元璋与淮西集团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使我们清楚地了解朱元璋的帝业是如何建成的,而且还可以看出明初政坛的形势变化及其影响。

一、淮西集团的形成及其特点1.淮西集团是元末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元代的穷兵黩武,重赋苛役,土地兼并,诛求无已,特别是后期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二十年的长期战乱,积骸成丘,道路榛塞,人烟断绝,土地荒芜,经济残破已达极点。

而统治者却骄奢淫逸,肆意挥霍浪费,造成国库虚竭,财政极度困难,人民生活极度艰难。

广大劳动人民已无法再照旧生活下去,民怨沸腾,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利用治理黄河民工的不满情绪,四处散布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0并聚集了三千人在颍州首举义旗,揭开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江淮一带的农民也积极响应,纷纷起义。

朱元璋也在这种情况下,于至正十二年(1352)初,奔向濠州城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起先充为步卒,两个多月后,郭子兴提升他为亲兵九夫长,并调到帅府。

郭子兴看到朱元璋/度量豁达,有智略0,才能出众,视为心腹,并把养女马氏嫁给他。

朱元璋在反元斗争中,有谋有勇,善于组织指挥,重用人才,凡克城略地,严禁烧杀掳掠,并访求贤士,收揽豪杰。

他重人才,而非钱财。

有一次,在东南割据的方国珍欲结好朱元璋,遣*收稿日期:2005-01-08作者简介:张健(1962-),男,安徽枞阳人,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著有5新安文献研究6,发表5鲍廷博与/知不足斋0藏书6等论文20余篇。

使者送上一个饰金玉的马鞍,为朱元璋所拒绝,他说:/方今有事四方,所需者人才,所用者粟帛,宝玩非所好也。

0[1](卷1)在几十年武装斗争过程中,朱元璋幕下聚集了大批文武贤才。

儒士们向他谈得最多的是/不杀人,不掳掠,不烧房屋0等仁义之道,他也视此为平定天下的根本。

因此,许多淮西的儒士和武士认为他生有异禀,是个能成大业的人投奔朱元璋。

不到两年,朱元璋便组建了几万人马的起义军。

首先投奔朱元璋的是定远人冯国用、冯胜(冯国胜因避朱元璋字国瑞讳,后改名冯胜)兄弟,他们通晓兵法,被留置幕府,甚见亲信。

李善长也是定远人,于滁阳投朱元璋,掌书记,力主取金陵,图帝业,历官参谋,参知政事。

徐达是凤阳人,率二十四人从朱元璋取定远,渡江下集庆,与太祖有布衣兄弟之称。

汤和与朱元璋同里,后进中书左丞、平章政事,封信国公。

邓愈凤阳虹县人,投靠朱元璋于滁阳,授官军总管,论功封卫国公。

常遇春凤阳怀远人,元末从刘聚起事,至正十五年投朱元璋历官总管府先锋、都督、统军大元帅,中翼大元帅。

李文忠凤阳盱眙人,元末投起义军,19岁以舍人统领亲军,屡破元军,官至枢密院佥事。

沐英定远人,年方10岁,父母双亡,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历官帐前都尉指挥使、大都督府同知等。

蓝玉定远人,由常遇春荐于朱元璋,从管军镇抚官至大都督府佥事,以西征有功,封永昌侯,后大败北元主脱古思贴木儿,封凉国公。

胡海定远人,元末投朱元璋,历百户、万户。

胡惟庸定远人,历官主簿、知县、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等。

2.淮西集团的特点淮西集团成员的大部分来源于布衣之士,了解人民的疾苦,知道百姓的心声。

李善长/值蕲黄兵乱携子避地池(滁)阳,会高祖徇池阳,公伏谒道旁抵数语,大见赏纳。

0[2](卷1)原来,李善长为避乱携子往来池凤间,寻找机遇,以施展政治抱负。

徐达、汤和也为/江左农家子0,是朱元璋幼年伙伴。

冯国用、国胜兄弟自幼年丧父母,蓝玉、胡海、胡惟庸等都出身寒门。

从淮西籍出身看,淮西集团与朱元璋有共同的不幸和命运,因此有一个共同目标,推翻元朝腐朽统治。

其次,淮西集团凭借着地缘、血缘结成牢固的臣僚关系,这对巩固朱元璋统治地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淮西集团还有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以武人为骨干。

他们组成的武装集团,在削平群雄的反元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据史载,冯胜/雄勇多智略,与兄国用俱喜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塞自保。

0[1](卷129)朱元璋初次接触时,/大悦,俾兄弟皆居帷幄,预机密焉。

0[3](卷1)蓝玉/勇敢善战,有大将才0。

常遇春/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0[1](卷125)。

邓愈的父亲须兴占据临濠,与元朝部队战死,其兄友隆代之,不久病死,众人推邓愈领导军事,/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咸服其勇0[1](卷126)。

汤和是一位谋勇善战的勇士,/少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

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0[1](卷126)。

沈仁定远人,/元末举义兵,兵于本县豁鼻山,归太授领军户,从战,屡有功。

0[4](卷18)这些人勇敢、刚毅,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

而朱元璋看到淮西文武之士在/起兵0和/王业0的重要作用,更加礼贤下士,重儒惜武。

二、淮西集团在朱元璋建国中的作用1.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在朱元璋打江山中,淮西集团功不可没。

淮西集团发挥他们的政治才干,帮助朱元璋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当朱元璋带军队经过定远时,李善长来谒,朱元璋得知是一位知书达礼的儒士,留掌书记,并作为心腹,参与大计。

不久,朱元璋问李善长:/四方征战,何时定呼?0李善长回答:/秦乱,汉高祖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

今元刚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

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0[1](卷129)他虽未正面回答,却指出了汉高祖刘邦值得效法之处。

冯国用、冯胜兄弟,精通兵法,朱元璋征询夺取天下的计策,他们说: /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为根本,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勿贪子女玉帛,天下不足定也?0[1](卷136)朱元璋听后大悦,即将他留置幕府,用为参谋。

这些运帷幄之士,不但为朱元璋献计献策,而且还能够团结、笼络淮西以外各种势力和人才。

2.为朱元璋推荐饱学之士朱元璋率军攻克皖南徽州时,邓愈听说徽州名儒朱升很有学问和才干,便向朱元璋推荐。

朱升是休宁人,学者称枫林先生。

元末举乡荐,为池州学正。

后弃官隐居石门,闭门著述不辍。

朱元璋听说朱升是一670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3卷名儒士,便仿效刘备亲顾茅庐的做法,向朱升请教夺取天下的时务策略。

朱升被朱元璋的诚意所感动,回答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0[1](卷127)意思是要朱元璋抓紧练兵,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广积军粮;讲究策略,不要树大招风。

这三条建议成为一个时期内朱元璋奉行的基本方针,对他后来事业的发展有极大影响。

朱元璋每攻取一地,都最大限度地征召当地的文士武将。

很快,浙江名士许元、叶瓒玉、胡翰、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冀、戴履、张启敬、吴沉等都成了朱元璋的座上客,尤其是胡大海、李文忠、李善长等向朱元璋推荐宋濂、刘基、章溢、叶琛等浙东文人。

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到了应天,朱元璋亲自接见,待以上宾。

当时,朱元璋受到陈友谅、张士诚两面夹攻,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刘基一到应天府,就劝朱元璋独立自主,抛弃韩林儿帝号,并向朱元璋分析形势: /士诚自守虏,不足虑。

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曰忘我,宜先图之。

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

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

0[1](卷128)这些士人效忠尽力,出谋划策,成为朱元璋智囊团的重要成员。

他们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为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建都南京。

当时,明朝管辖范围限于中原、江南和闽广地区,全国还未真正统一,以元顺帝为首的蒙古贵族虽然退出大都,但仍保存完整的政府机构,而且拥有相当的军事力量,实力与明朝相差无几。

另外,夏国的割据势力统治着四川,还有几支地主武装控制着秦、晋、汉、关、陇地区,天山南北仍为察合台后所控制等。

朱元璋削平各地割据势力,消灭元朝残余力量,实现全国统一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淮西集团的将领们担当起扫平割据势力的重任。

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北伐军攻克大都,并改大都为北平府。

常遇春、傅友德按照朱元璋的部署,率先头部队自北平出发,连克保定、中山、真定。

冯胜、汤和也在其后率兵由河南渡河,越过太行关口,攻占泽州、潞州,常遇春、傅友德形成两路夹攻之势,并与徐达的五十万部队相遇,很快攻克西部重地太原。

洪武二年二月,徐达派常遇春、冯胜等率军渡黄河趋陕西。

徐达亲率大军经栎阳入奉元路。

元将张良弼先已弃元奔庆阳,镇守庆阳的张良臣率官属士民迎降,徐达整师入城,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