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全归纳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哪些?(1)金属在常温下的状态除汞是液体外,其他在常温下是固体。

(2)金属的颜色、光泽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属是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2.化学通性有哪些?(1)化合态金属元素只有正化合价(2)金属单质易失电子,表现还原性(3)易与氧气反应,得到氧化物(4)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元素与酸反应得到盐和氢气(5)与盐反应,置换出活动性弱的金属单质3.金属钠的性质有哪些?(1)物理性质有哪些?钠银白色、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化学性质有哪些?①很活泼,常温下:4Na + O2=2Na2O★(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②加热条件下:2Na+O2 Na2O2★(先熔化成小球,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2O―→NaOH―→Na2CO3·10H2O(结晶)―→Na2CO3(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

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O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O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O3)。

③钠与水的反应与H2O反应2Na+2H2O=2NaOH+H2↑★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注意配平)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熔——钠熔点低;红——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知识拓展:a:将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单质?不能,2Na + 2H2O = 2NaOH + H2↑2NaOH+CuSO4=Cu(OH)2↓+Na2SO4实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b:将钠放入盐酸中,钠将先和H2O反应,还是先和HCl反应?2Na+2HCl=2NaCl+H2↑钠与酸反应时,如酸过量则钠只与酸反应,如酸不足量则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一般规律:钠与酸溶液反应时,钠直接与溶液中的酸反应,但当钠与其它溶液反应时,一般是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再看生成的氢氧化钠是否与原溶液中的溶质反应!(3)钠的保存方法是什么?①钠必须保存在隔绝空气环境中,实验室将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②钠着火的处理?用干燥的砂土扑灭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NaCl:2NaCl(熔融) 2Na+ Cl2↑★6、钠的用途:①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②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③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

4.铝的性质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较软,但比镁要硬,熔点比镁高。

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

2、化学性质:铝是较活泼的金属。

①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2== 2Al2O3。

(Fe形成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

Mg和Al形成的氧化膜致密,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加热铝箔的现象和解释是什么?现象:铝箔熔化,表面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现象解释:(因为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保护了铝。

即使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也会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

铝与空气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层金属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应。

)同时也容易与Cl2、S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②铝的两性体现在哪里?①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 + 6HCl == 2AlCl3 + 3H2↑离子方程式为:2Al + 6H+ == 2Al3+ + 3H2↑(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2Al+6H+=2Al3++3H2↑))③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 +2H2O==2AlO2-+3H2↑反应可以看成两步进行:第一步:2Al + 6H2O == 2Al(OH)3↓+ 3H2↑第二步:Al(OH)3+ NaOH = NaAlO2+2H2O所以在这个反应中Al做还原剂,H2O水做氧化剂。

铝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两性金属。

与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2Al+2OH-+2H2O=2AlO2-+3H2↑)铝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是两性金属。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属。

⑤铝热反应:(了解就行)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V、Cr、Mn、Fe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2Al + Fe2O3 Al2O3 + 2Fe。

Al 和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

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5.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规律和步骤是什么?(1)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横(量)相当,竖(单位)相同(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①根据题意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③对应计量系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要求的量用n(B)或设未知数x、y等代表)④根据计量关系进行计算。

6. 金属镁的性质有哪些?①镁与稀盐酸的反应②镁与盐溶液的反应③镁与氧气的反应④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5. 镁与氮气的反应7.铁Fe1、单质铁的物理性质:铁片是银白色的,铁粉呈黑色,纯铁不易生锈,但生铁(含碳杂质的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原因:形成了铁碳原电池。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单质铁的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Fe+2O2= 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2Fe + 3Cl2=2FeCl3Fe + S= FeS②与非氧化性酸反应:Fe+2HCl=FeCl2+H2↑(Fe+2H+=Fe2++H2↑)常温下铝、铁遇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

加热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

③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Fe+Cu2+=Fe2++Cu);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的现象和方程式是什么?反应现象:加热时试管内铁粉红热,点燃肥皂泡可听到爆鸣声。

实验装置:反应方程式:3Fe + 4H2O(g) = Fe3O4 + 4H2↑★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1.钠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1)Na2O 和Na2O2有哪些性质?①氧化钠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淡黄色固体。

②碱性氧化物有哪些性质?1、Na2O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Na2O + H2O =2NaOH,★Na2O + CO2 =Na2CO3,★Na2O + 2HCl = 2NaCl + H2O.另外:加热时,2Na2O + O2=2Na2O2碱性氧化物+水→碱Na2O+H2O=2NaOH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Na2O+CO2=Na2CO3碱性氧化物+酸→盐+水Na2O+2HCl=2NaCl+H2O Na2O属于典型的碱性氧化物。

③2、Na2O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

Na2O2与H2O的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离子反应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 +4OH- + O2↑实质: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实验现象:产生气泡,试管壁发烫,溶液(滴加酚酞)先变红,后褪色④Na2O2与C O2的反应2Na2O2+2CO2=2Na2CO3 +O2Na2O2与H2O、C O2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这两个反应是典型的歧化反应。

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因此Na2O2常做生氧剂,供氧剂,同时,Na2O2还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

如实验:Na2O2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又褪色。

⑤Na2O2的用途可做漂白剂(强氧化性漂白),呼吸面具或潜艇中的供氧剂。

⑥)Na2O和Na2O2性质比较(2)Na2CO3和Na H CO3的性质有哪些?①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为白色细小晶体。

碳酸钠晶体的化学式是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

②与酸反应(HCl)a、Na2CO3+ 2HCl ==2NaCl + CO2↑+ H2OCO32-+ 2H+ == CO2↑+ H2Ob、NaHCO3 + HCl ==NaCl + CO2↑+ H2OHCO3- + H+ == CO2↑+ H2O结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

碳酸钠与酸反应之所以缓慢是因为:Na2CO3+HCl =NaCl + NaHCO3(无气泡产生)NaHCO3 + HCl =NaCl + CO2↑+ H2O(有气泡)③与盐反应(BaCl2和CaCl2)Na2CO3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Na2CO3+CaCl2=CaCO3↓+2NaClCO32-+Ca2+=CaCO3↓Na2CO3+BaCl2=BaCO3↓+2NaClCO32-+Ba2+=BaCO3↓NaHCO3可与NaHSO4反应NaHCO3+NaHSO4=Na2SO4+H2O+CO2↑HCO3-+H+=H2O+CO2↑应用:利用能否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来来鉴别Na2CO3与NaHCO3④与碱反应(Ca(OH)2和B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CO32-+Ca2+=CaCO3↓Na2CO3+Ba(OH)2=BaCO3↓+2NaOHCO32-+Ba2+=BaCO3↓NaHCO3与Ca(OH)2(或Ba(OH)2 )反应遵循“以少定多”的原则当NaHCO3少量时,NaHCO3+Ca(OH)2= CaCO3↓+NaOH+H2OHCO3- + Ca2+ + OH- = CaCO3↓+H2O当Ca(OH)2少量时,2NaHCO3+ Ca(OH)2= CaCO3↓+ Na2CO3+2H2O2HCO3- + Ca2+ + 2OH- = CaCO3↓+2H2O+ CO32-Na2CO3易与Ba2+、Ca2+的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例如:NaHCO3+NaOH=Na2CO3+H2OHCO3- +OH- =CO32-+H2O⑤热稳定性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结论: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