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情分析

2019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上小学后,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组合关系的知觉,它在学生对物体的感知中常常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完成的。

研究表明,学生的形状知觉在出生不久后即已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经验的增加而逐步发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本单元内容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生活中感知这些图形的应用。

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对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平面图形方法上应该有知识的迁移,学习起来不会很困难,对平面图形特征要让学生掌握精确,特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要突破。

2019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在做计算的时候,这部分内容最容易出现错误,是一部分落后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困难的地方。

学生在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前已掌握一定的计算技能,但差异较大学生的计算方法多样,但以“拆分法”和“看减法想加法”为主第三单元对于分类这个单元的只是,对学生来说看起来像是全新的一块知识,但在上一册教材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

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想也有和广泛的应用。

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的找到想买的东西,对此,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除此之外学生也有对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的习惯。

因此对于本单元的知识,教师要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题、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第四单元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前,已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

但学生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附送:2019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已经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

学具: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开学的时候老师要给你们发什么啊?今天有一个班的老师就正在为小朋友发新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教师出示课本第61页的主题图。

(二)互动新授:1.整十数加整十数。

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同学汇报:桌上放着书,左边有10本,右边有20本。

师:看着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学生个别发言,师板书:10+20师:那它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1)数的方法:10、20、30;(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3)数的组成:1个十加2个十是3个十,就是30.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摆10根,右边摆20根。

请个别学生上来演示。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如果老师从这30本书中拿走20本,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怎样求还剩下多少本书呢?可以怎么列算式?学生回答,师板书:30-20师:它的结果又是多少呢?(10)你是怎么知道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师进行板书。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6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完成课本第63页练习十四的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学生个别汇报。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4页)一、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懂得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

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

学具:小棒。

五、教学过程:(五)复习旧知:口算:20+20= 60+30= 30+50=20+7= 40+5= 30+8=(六)互动新授: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些什么?你们能读一读吗?学生回答,分角色读读图中小林和小红的对话。

2.探究算法。

师:书上给我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学生读题)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让个别学生来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板书课题)师:“25+2”和“25+20”它的计算方法是怎样呢?结果又是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1)学习“25+2”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想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师生共同探讨几种方法。

生:接着数:26、27.生:用摆小棒方法:先算5根加2根等于7根,再算2捆加7根等于27根。

教师展示小棒图示意。

师:为什么要算5根加2根呢?5表示5个一,2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

再与2个十合起来就是27根。

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算出了25+2=27.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为什么5和2可以加在一起呢?大家能说一下理由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先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

现在我们来做做练习。

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说说计算过程。

(2)学习“25+20”的计算方法。

师:该怎样计算呢?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

四人小组讨论算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算法:①计算时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先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②摆小棒的方法:2捆加2捆是4捆,就是40根,再用40根加5根就是45根。

(3)比较“25+2”和“25+20”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不同点:“25+2”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而“25+2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然后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相同点: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即几个十加几个十、几个一加几个一。

(七)巩固梳理,拓展应用:1、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的第2题。

2、完成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3题。

(八)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把你学到的好方法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学生个别汇报。

六、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25 + 2 = 27 25 + 20 = 45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5页)一、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懂得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

四、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

学具:小棒。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20+20= 60+30= 30+50=20+7= 40+5= 30+8=(二)互动新授: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些什么?你们能读一读吗?学生回答,分角色读读图中小林和小红的对话。

2.探究算法。

师:书上给我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学生读题)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数学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让个别学生来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板书课题)师:“25+2”和“25+20”它的计算方法是怎样呢?结果又是多少呢?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1)学习“25+2”的计算方法。

学生汇报想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师生共同探讨几种方法。

生:接着数:26、27.生:用摆小棒方法:先算5根加2根等于7根,再算2捆加7根等于27根。

教师展示小棒图示意。

师:为什么要算5根加2根呢?5表示5个一,2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

再与2个十合起来就是27根。

师板书。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算出了25+2=27.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共同点,你发现了吗?为什么5和2可以加在一起呢?大家能说一下理由吗?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先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好。

现在我们来做做练习。

完成课本第64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说说计算过程。

(2)学习“25+20”的计算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