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核医学仪器与方法-1

[医学]核医学仪器与方法-1

的核素。原子核先从核外较内层的电子轨道俘获一个电 子,使之与一个质子结合转化为中子,同时发射出一个 中微子。故原子质量数不变而原子序数减少1。随后较 外层的轨道上有一个电子跃入内层填补空缺。由于外层 电子的能量比内层电子高,多余的能量就以X线的形式 释出,该X线为子核的特征X线。或者该多余的能量传 给另一轨道电子,使之脱离轨道而释出,称俄歇电子。
一、核素和原子核 2.核素与元素同位素,同质异能素
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为一种元素,他们的原子序数相 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原子核中子数可以不同,因 而物理特性有某些差异。 核素的同位素也是不同的概念。 凡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同的位 置,称为核元素的同位素。
当两个核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而能量状态不同 时,互称为同质异能素,如 Tc和 Tc。
一、核素和原子核 1.核素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组成。凡原子核具
有特定的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的一类原子,称为一 种核素。国际上通常采用符号 来表示各种核素。其中X 为某种元素的化学符号,Z是原子序数,即核内质子数,A 是质量数,即核内核子的总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右上角可另加数字或符号表示化学价、电荷或能态, 如 Tc (习惯也常写作 Tc )的m表示该核素处于 激发态。
核医学仪器与方法 -1
核的衰变及其方式
一、 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1、 衰变 2、 母核和子核 3、 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4、 核衰变的自发性 二、核的衰变形式 1、 β -衰变 2、 (β -γ )衰变 3、变和核裂变
核的衰变及其方式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3.核衰变方式 (2) 衰变: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过剩的核素。
核中一个中子转化为质子,总核子数不变,同时释出一 个负电子(来自核的负电子称 粒子)及一个反中微 子( )。故子核的原子序数比母核增加1,原子质量 数不变。是一种质量极小的不带电基本粒子,穿透性极 强,一般探测器不能测知。 衰变可用下列衰变方程 表示。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4.放射性衰变规律 放射性衰变规律 实验证明,放射性衰变是一级反应, 即对每种放射性核素来说,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数只 和存在的原子总数呈正比,可用下式表示:
可以看作是 衰变相反的过程,即核中一个质子转化 为中子,同时释出一个正电子(称 粒子)及一个中 微子( )故核子总数也不变,原子序数减少1而原质 量数不变。 也是质量极小的不带电基本粒子,穿透 性极强而很难测知。 衰变可用以下衰变公式表示。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3.核衰变方式 (4)核外电子俘获(EC):发生在中子相对不足
一、核素和原子核 3.原子核的能级
原子核由于不断运动而具有一定的能量。一般情况下, 原子核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在一定条件下, 原子核可以暂时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称为激发态。处于激 发态的核素都很不稳定,要释放过剩的能量而回到基态。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1.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核素按照原子核的稳定程度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3.核衰变方式 (5)γ跃迁及同质异能跃迁:上述四种衰变的子
核可能先处于激发态,在不到1微秒的时间内回到基态 并以γ光子的形式释出多余的能量。此过程称γ衰变或γ 跃迁。如果γ 跃迁释出的能量传给一个核外电子(K层 电子几率最高),使之间脱离轨道而发射出去这过程就 是内转换。发射的电子称内转换电子。发生内转换后K 层轨道的空缺和EC的空缺相似,随后可由外层电子补 缺,从而又发射X线和俄歇电子。 同质异能跃迁可以以 下衰变方程表示:
性核素。稳定性核素是指原子核稳定的核素,在没有外 来因素(如高能粒子的轰击)干扰时,不发生核内成分 或能级的变化。天然放射性核素品种不多,数量也很少, 现今广泛应用的医用放射性核素主要由人工方法制备, 称人工放射性核素。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及其物理 特性见附录(临床常用放射性核素表)。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2.核衰变 是指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变成另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3.核衰变方式
在以上五种衰变方式中,任何单个原子都只以其中一种方式衰 变,但对某些核素的许多原子来说,却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衰 变方式,各有一定的几率。例如 γ 占31%, 占15%,EC占 54%。 此外,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核衰变方式,如超铀元素 锎 会自发裂 变发射中子而变成较轻的两个核素等。
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种变 化过程称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或蜕变(简称核衰变)。 核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的矛盾运动决定的。每种元素的 原子核,其质子数和中子数必须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才 是稳定的,比例过大过小放射性核素都要发生核衰变。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3.核衰变方式 放射性核素主要衰变方式有: α衰变、 衰变、
发生β-衰变的原因 :原子核中中子数太多
原子核 N / Z 比值 稳定性
12 C 6/6 = 1
稳定
14 C 8/6 = 1.33 不稳定
14 C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 β-衰变,产生一个质子, 一个负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中子β-衰变: n → p + e- +
n
p
二、放射性核素和核衰变 3.核衰变方式 (3) 衰变:主要发生在中子相对不足的核素。
1)α衰变
衰变
α (4He)
母核
子核 发射射线 衰变能量
226Ra → 222Rn + 4He + 4.78MeV
( Z, A ) (Z-2, A- 4) (2,4)
(88,226) (86, 222) ( 2,4 )
衰变能在反冲核与 α 粒子间按动量能量守恒分配 原子核变化发射的载能的亚原子粒子—— 放射性粒子。
衰变、核外电子俘获以及γ跃迁和同质异能跃迁。 (1)α衰变:主要发生于原子序数>82的重元素
核素。每次衰变释出一个氦核,称α粒子,母核失去二 个质子和二个中子,故子核的原子序数较母核减少2, 原子质量数减少4。可用下列衰变方程表示。
核的衰变及其方式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类型
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衰变 衰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