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土建四标华金区间风井-金花站盾构区间端头加固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十号线工程土建四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六月三十日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编制依据和编制范围1)成都地铁10号线工程初步设计及修订初步设计图纸2)《成都地铁10号线工程岩土初勘报告》3)《成都地铁10号线工程沿线建构筑物及管线调查报告》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03版)(GB50299-1999)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7)《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8)《盾构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8-2005)9)根据我单位现有施工水平、技术、设备、施工经验、科技进步、施工能力和资源配置等施工要素。
本方案编制范围为成都地铁10号线土建工程4标段盾构区间端头加固施工。
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规定。
2、遵守、执行合同文件各条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安全、工期、质量、造价、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3、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采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进行施工。
4、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周密安排交通疏解和管线保护,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
5、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保证现场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6、充分保证盾构始发、到达安全顺利施工。
第2章工程概况工程简介成都地铁10号线工程土建4标华金中间风井至金花站盾构区间,左线起止点里程ZDK5+~ZDK7+,区间全线;右线起止里程YDK5+~YDK7+,区间全长。
施工设计盾构从中间风井始发,向大里程方向行进,在金花站吊出。
正线穿越厂房、新苗村住宅区等建筑物群,平行绕城高速方向向西北方向,在YDK7+013~YDK7+100处斜穿绕城高速(K48++317)到达金花站。
共投入两台盾构机分别为中铁装备66#、137#。
区间共设置两处联络通道,分别在YDK6+和YDK6+,其中YDK6+处为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
正线线路右线共设曲线2处,最大曲线半径为650m,最小曲线半径为650m;左线共设曲线2处,最大曲线半径为690m,最小曲线半径为650m。
线间距,结构最小覆土埋深9m,最大覆土埋深13m, 线路纵断面最大坡度5‰,最小坡度‰。
盾构隧道主要位于密实砂卵石层。
区间工程范围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区间工程范围示意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层岩性中间风金花站绕城高速成都地铁10号线工程区间位于川西平原岷江水系Ⅰ级阶地,为侵蚀~堆积地貌,地形开阔、平坦,地面高程约~。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表大多已被人工改造,沿线道路宽敞,交通繁忙,道路两侧楼房众多,主要为住宅小区、商务办公等多层建筑。
根据钻探揭示,本区间隧道地层按岩土层层序,从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1>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Q4ml):浅灰、灰褐等杂色,结构较松散,以卵石土、粘性土为主,含有大量砖瓦块、生活垃圾、砼块和卵石,在沿线地表分布,层厚~3m,个别区域达~6m。
层底标高~,该层土均匀性差,多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多具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受压易变形的特点。
<1-2>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浅灰、灰褐等杂色,结构较松散,以卵石土、粘性土为主,层厚~3m。
层底标高~,该层土均匀性差,多为欠压密土,结构疏松,多具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受压易变形的特点。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2-1>黏土:黄褐色、褐灰色,硬塑,含少量粉粒及卵砾石。
仅在M10Z3-SJ-78、15分部,层厚~,层顶标高约~。
<2-2-0>粉质黏土:黄褐色、褐灰色,可塑~硬塑,含氧化物,含少量粉粒及卵砾石,手搓捻略有砂感。
局部地段分布,层厚~,层顶标高约~。
<2-3-1>黏质粉土:褐黄、灰黄色,中密,稍湿,含氧化物,局部含少量卵石,该层分布于卵石土层上部,层厚~。
层顶标高~。
<2-3-2>砂质粉土:灰黄色,中密,稍湿,含氧化物,个别孔揭露,层厚~。
层顶标高~。
<2-4-1>粉砂:褐黄色,稍密,潮湿,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颗粒均匀,该层呈透镜体状或薄层状分布于卵石土层间或顶部,层厚~,层顶标高约~。
<2-4-2>细砂:褐黄色,松散~稍密,潮湿~饱和,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该层呈透镜体状或薄层状分布于卵石土层间或顶部,层厚~。
层顶标高约~。
<2-4-3>中砂:褐黄色,稍密,饱和,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该层仅在M10Z2-SJ-15出露,层厚。
层顶标高。
<2-6-3>卵石土:杂色,中密,潮湿~饱和,卵石含量约占60%,粒径2~5cm,个别大于40cm,原岩以花岗岩、灰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部分圆形,分选性差。
充填物以褐黄色或青灰色细砂为主。
层厚1~10m。
层顶标高约 m~ m。
<2-6-4>卵石土:杂色,密实,饱和,卵石含量约占60-70%,粒径2~5cm,最大粒径达45cm,原岩以花岗岩、灰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部分圆形,分选性差。
充填物以褐黄色细砂为主。
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11m。
层顶标高约~ m。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层(Q3fgl+al)<3-4>细砂: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该层呈薄层状分布于卵石土层间,部分地段分布,层厚~,层顶标高 m~。
<3-6-4>卵石土:杂色,密实,饱和,卵石含量60%~80%,粒径一般2~5cm,局部夹少量漂石,最大粒径达25cm,原岩以花岗岩、灰岩为主,磨圆度较好,多呈亚圆形,部分圆形,分选性差。
充填物以青灰色细砂为主。
层厚~,层顶标高约~。
<4>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沉积、冲积层(Q2fgl+al)<4-1>粉质黏土:灰褐色,可塑状,含有机质,局部含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层厚一般~。
层顶标高约~,仅个别孔揭露。
根据室内试验,含水率w=%~%,标准值为%,质量密度p=~cm3,标准值为 g/cm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属于软岩,软化系数n=~,标准值为,属于易软化岩。
水文地质地表水、地下水的赋存及类型根据成都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本区间地下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赋存于黏性土、粉土层之上填土层的上层滞水,二是第四系黏性土,粉土、砂土、卵石土层的孔隙潜水。
1)上层滞水上层滞水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地表,赋存于地表填土层,大气降水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为其主要补给源。
水量、水位变化大,且不稳定。
由于其水量相对小,对地下工程基本无影响。
2)第四系孔隙水该层地下水主要分布于Ⅰ级阶地地区,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和上更新统、中更新统卵石土中,水量较丰富,为孔隙潜水,部分地段由于地形和上覆粘性土层控制,具微承压性,本区间勘测期间地下水位埋深约2~6m(高程~),含水层有效厚度约为25m。
根据成都地区水文地质资料,该层砂、卵石土综合含水层渗透系数K约为15~30m/d,为强透水层。
靠大气降水和上游地下水补给。
本区间隧道主体结构以及区间风井均穿越该层地下水,受其影响大。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动态及化学特征(1)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本段沿线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及河流补给。
成都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638~744 mm。
区内全年降雨日140天以上。
根据资料表明,形成地下水补给的有效降雨量为10~50mm,当降雨量在80毫米以上时,多形成地表径流,不利于渗入地下。
测区内地下水受地形、水系等因素的控制,径流总体方向为西北至东南。
成都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和人工降水已经成为该地区地下水主要的排泄方式之一,另外,大气蒸发也为重要的排泄方式。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地下水季节性变化明显,水位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沿河一带高,河间阶地中部低的特点。
(2)地下水的动态场地内地下水具有埋藏深,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水影响大,水位西北高东南低。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成都地区丰水期一般出现在7、8、9月份,枯水期12、1、2月份,以8月份地下水位埋深最浅,其余月份为平水期。
根据收集到的地下水位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在天然状态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在1~3m之间。
(3)地下水化学特征本次勘察在本区间共取地下水2组(钻孔M10Z2-SJ-05附近井水、钻孔M10Z2-SJ-16中钻孔井水),经化验分析(详见附表2),水质类型主要为HCO3-·SO42-—Na+. Ca2+型和HCO3-—Ca2+型水。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场地内水的腐蚀性评价宜按Ⅱ类环境考虑,经判定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微腐蚀性,本标段工程水文地质评价成都地铁10号线4标中间风井至金花站工程地质、水文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判断如下:(1)本工程场地范围内无断裂通过,未见有直接危害的不良地质作用,本工程场地稳定,适宜建筑。
(2)区间隧道所处环境类别不属于化学侵蚀环境和氯盐环境,不考虑化学侵蚀环境和氯盐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3)场地范围内覆土表层为人工填土,主要为杂填土;其余为全新统黏性土卵石土层;冰水沉积,冲击成因的卵石土、中砂、下伏基岩为泥岩。
特殊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膨胀土、膨胀岩、风化岩、洞身围岩主要为中密、密实卵石土、偶夹中砂透镜体,局部为强风化泥岩,隧道底板主要为密实卵石土。
本区间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一般。
端头位置地质情况(1)中间风井西端头地质情况如下图。
图中间风井西端头地质纵断面图(2)金花站东端头地质情况如下图。
中间风井西端头隧道埋深拱顶依次为1-1杂填土(厚)、2-6-3中密卵石土(厚),洞身为2-6-4密实卵石土。
金花站东端头地质情况隧道埋深拱顶依次为1-1杂填土(厚)、1-2素填土(厚2-2粉质粘土(厚)3-1黏质粉土(厚)2-6-3中密卵石土(厚),洞身为2-6-4密实卵石土。
图中间风井西端头地质纵断面图地下管线情况(1)中间风井西端头在业主提供的管线资料和施工队伍自己调查的管线情况基础上,判定中间风井西端头不存在受影响的管线。
(2)金花站东端头在业主提供的管线资料和施工队伍自己调查的管线情况基础上,判定中间风井西端头不存在受影响的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