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最新教育资料

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研究
为了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进行深入的研究,课题组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相关调
查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用网的实际情况,准确分析其网络素养的现状。

因此,课题组对辽宁省内11所个大学的1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充分考虑了层次、学科、年级等因素,力求代表的普遍性,没有任何倾向。

回收有效问卷1383份。

1 大学生网络平台的使用和能力
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首先,网络平台的使用已经相当普及,76.21%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而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已经达到80.91%。

95.16%的大学生现在主要通过网络方式获取信息,而84.02%大学生每天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

可以看出,随着电脑、智能手机以及ipad等的普及,上网工具越来越便捷,同时校园网的开通,无线网络的覆盖,i-liaoning网的便捷使得上网越来越方便,网络越来越容易接触。

网络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传统手段,增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利用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认识社会的最主要途径,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得到肯定,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购物、交友、看电影、小说、听音乐、打游戏等基本功能。

2 大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分析
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实证考察及查阅文献,了解到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使用普及率较高,网络的接触频率也较高,网络已深深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与此同时,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既产生了许多正面效应,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冲击。

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素养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生存能力,规避这些负面影响是迫在眉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2.1大学生网络认知素养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调查显示45.91%大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可以休闲娱乐及放松身心。

60.74%承认网络对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7.01%的学生认为网络在生活中足可有可无的。

整体比例显示网络已经深度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还是具有一定的理性,但是娱乐性倾向较重。

课题组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网络对自己的较为直接的影响,但对其较为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

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不少学生的选择、分析、判断能力仍然存在问题。

2.2大学生网络伦理及道德素养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在课题组设置的相关问题中,对于“您认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有必要遵守网络道德吗?”的问题,60.2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必要;对于“您了解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吗?”的问
题,10.27%大学生表示.非常了解。

可以看出,一方面大学生内心中明白在即使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也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道德意识较明确;而另一方面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网络道德。

这种矛盾的相互冲突,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伦理及道德方面的问题时处于尴尬的境地,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使得大学生的做法往往在网络社会中有悖于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2.3大学生网络安全及法律素养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大学生不了解网络法律法规,而86.48%的大学生觉得网络发表内容应该有法律法规所限制。

这说明,大学生内心有意识遵守网络的相关法规,然而却不了解网络法律法规的内容。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大学生在不了解相关法规的情况下进入网络社会,很容易迷失自我,严重地会造成犯罪。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网络法律、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是学校教育中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2.4大学生网络自我控制素养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上网平均时间甚至超过课堂学习时间。

说明大学生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长,网络已深度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部分学生对网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迷恋。

只有11.79%的大学生选择不依赖网络。

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在上网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未能做到专心致志地学习。

调查发现,有些大学生对黄色网络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对于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的诱
惑和毒害的抵御能力还较薄弱,网络素养的自我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以上调查和分析显示,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达不到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会影响到大学生自身学业、生活及家庭的影响,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其网络素养存在问题会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