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绿色施工自评表
环境保护(一般项)
2.2.1
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应有防尘、抑尘或降尘措施,不扩散到场区外; 在禁令施工时间内严格执行有关禁止施工的规定; 扬尘控制:土方作业: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1.5m;结构施工及安装装饰:目测扬尘高度应小于0.5m。
(1)扬尘控制措施与扬尘实施记录;
(2)土石方、运输、施工、现场加工等实施过程的交底记录;
(1)对于建筑废弃物按地下基础结构、地上结构和装修三阶段进行统计分类计算;
(2)有毒、有害废物是否进行分类收集;
(3)建筑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措施及效果。
2.2.9
建筑废弃物应按有关规定分类收集、集中堆放存放。垃圾桶应分为可回收利用与不可回收利用两类,并定期清运。
2.2.10
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应用作地基和路基回填材料。
(2)绿色施工管理体系人员到位。
1.1.2
依据“四节一环保”要求,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或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确定绿色施工量化控制目标和考核指标。
(1)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中“四节一环保”、职业健康、现场安全等内容齐全,保障措施合理,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中绿色施工量化控制目标和考核指标明确,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
4.2.2
施工现场应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自来水。
4.2.3
混凝土养护和砂浆搅拌用水合理,有节水措施。
4.2.4
施工现场优先采用经检测合格的非传统水。
(1)非传统水源利用情况及效果;
(2)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利用量;
(3)用于施工的非传统水的水质检测报告;
(2)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1.2.3
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1)现场食堂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炊事员持有效健康证明;
(2)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消毒记录;
(3)对突发疾病、疫情的有应急预案。
一般项
5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控制项
3
一般项
5
技术创新与利用
控制项
1
一般项
2
评价结论与建议:
建设单位(签章):
监理单位(签章):
承担单位(签章):
自评日期:年月日
二、自评表
项目
条款号
指标要求
检查要点
是否达标
施工管理
(控制项)
1.1.1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建立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1)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健全;
3.2.14
主体结构施工应选择自动提升、顶升模架或工作平台。
(1)根据结构形式和功能需求,优化施工工艺方案,缩短施工周期、提供施工效率;
(2)工作平台集约高效,施工现场设施安装方便、工作高效。
3.2.15
现场临建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应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
3.2.16
合理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的装饰装修材料。
1.2.4
临建设施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市政设施和周边道路,办公用房、宿舍均满足2m2/人的使用面积要求。
(1)临建设施的设置和使用情况
(2)办公用房、宿舍面积与使用人数记录。
1.2.5
应辨识施工危险源并制定安全措施。
(1)施工危险源清单与控制计划;
(2)当涉及易燃易爆品时,应检查易燃易爆品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
(1)对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用电的分类计量及统计、核算、对比分析;
(2)使用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情况;
(3)节能照明灯具使用情况。
5.1.2
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不得使用。
5.1.3
现场照明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节能照明灯具使用率达到100%。
2.1.2
每万平方米建筑垃圾产生量应不大于400吨。
(1)建筑施工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计划;
(2)统计每10000m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及记录。
2.1.3
噪声控制:各施工阶段噪声,昼间应不大于70dB;夜间应不大于55dB。
依据国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查阅降噪计划书、场界噪声测量记录。
(1)方案优化措施;
(2)采用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高强钢筋及钢构件的优化使用方案,工程决算材料清单等;
(3)主要材料损耗率计算书。
3.2.11
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损耗, 80%以上的钢筋应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现场加工钢筋损耗率应不大于4.0%。
3.2.12
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
2.2.14
施工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应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
2.2.15
现场道路及材料堆放场地周边应设排水沟。
(1)查看控制措施;
(2)核查现场和实施记录。
2.2.16
工地现场厨房应设隔油池,并定期清理。
2.2.17
工地现场厕所应设化粪池,并定期清理。
2.2.18
雨水、污水应分流排放。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控制项)
(5)施工现场设置材料回收装置。
(6)核查临房、围挡材料的进货单,统计重复使用率。
3.2.2
应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降低混凝土、砂浆中的水泥用量。这些新材料的掺量应按供货单位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3.2.3
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1)根据结构形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模架施工方案。合理选择采用周转频次高的模板、脚手架材料;
(2)模板、脚手架等采用的材料及周转次数统计;
(3)其他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周转使用情况及使用次数的统计数据;
(4)模板工程施工优化方案,模板工程量清单等。
3.2.13
采取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采用工具式定型模板的使用面积占模板工程总面积的比例应不低于50%。
2.2.5
进出场车辆及机械设备有害气体排放应符合国家年检要求。
(1)有害气体排放控制措施是否得当;
(2)有害气体排放控制检查记录;
2.2.6
电焊烟气的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的规定。
2.2.7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2.2.8
制定合理的建筑废弃物减量化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合同中有关节水定额指标
4.1.3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全部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
节水设备(设施)配置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一般项)
4.2.1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布置应简捷、合理,减少漏损。
(1)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布置;
(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是否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3)施工现场用水记录、节水效果。
装饰装修材料工程决算清单、材料检测报告等。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控制项)
4.1.1
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现场情况,分别确定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进行计量考核管理。
不同阶段、不同用途的用水计量情况及用水量统计结果、计量记录
4.1.2
在签订分项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应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4)基坑降水存储利用量和回灌量。
4.2.5
施工现场根据地域情况进行非传统用水的收集,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4.2.6
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4.2.7
基坑降水存储使用或回灌。基坑施工排出的地下水回收利用率100%。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
5.1.1
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3)材料选择应进行详细的实施记录。
3.2.8
优先选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并有实施记录。
3.2.9
桩基础施工宜选用绿色施工新技术,减少现场泥浆的排放。
检查施工方案、记录,鼓励提交地基基础方案比选论证报告。
3.2.10
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损耗率应不大于1.5%。
3.1.1
应选用国家和山东省鼓励推广类的建筑材料、制品,并有实施记录。
查阅工程材料决算清单等。
3.1.2
距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应达到70%及以上。
核查材料进场记录、本地建筑材料使用比例计算书。
3.1.3
有健全的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等制度。
核查相关管理规则制度。
2.2.11
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应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采取的光污染控制措施及效果。
2.2.12
电焊作业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2.2.13
应采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进行施工;机械设备应定期保养维护。
(1)噪音监测记录;
(2)机械设备保养维护记录;
(3)隔音与隔振措施。
(3)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式硬质围挡,围挡高度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施工现场出入口、场内危险部位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环境保护(控制项)
2.1.1
施工现场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及所发现的地下文物资源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