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适度 超度
效益下降
社会惰性
四、统一原则
统一收缴、统一待遇、统一规则、统一政
策和统一管理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统一存在一
定的欠缺,但仍要将统一作为社会保障发展 的一项重要目标,社会保障的真正统一也即 社会保障的真正完善之日。
五、对应原则
所谓“对应”,就是社会保障的权利与义务的 对应。正如前述,社会保障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 但是这种权利又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 然而,在社会保障中的权利是不对等的。因为社 会保障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调节收入再分配,保 护弱势群体,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均衡国民收入 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① 保障内容广泛。美国项目达数百种,但在覆盖面 和保障水平上却不如欧洲国家的“福利型”模式高, 如退休保险、失业保险等,只相当与工资的一半。 ② 保障的主要形式是社会保险。德国的养老、疾病、 工伤和失业四个险种就占到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的80% 以上。 ③ 社会保障的重点在于解决“困难”。保障大多数 人的基本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福利国家普遍存 在的“养懒汉”情况。 ④ 该模式重视社会保险中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密切联 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体现了效率原则。 ⑤ 费用由多方负担并强制实施。个人、企业、国家 共同负担。
四、强制自保型社会保障制度
① 强制储蓄。开始实行强制公积金时,雇主和雇员 各自提供工资的5%,以后逐步提高,最高时总公 积金率达到50%,后因经济衰退才又降至40%,即 雇主雇员各缴纳20%。 ② 功能广泛。养老,医疗,教育,购房组屋、购买 或投资非住宅产业,信托股票等。 ③ 国家支持。“自存自用,自立自保”,因此,资 金上国家支持很小。但是在立法保护、税收优惠、 支付担保上国家的支持却很明显。
三、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 社会主义国家,仿效苏联的社会保险模式,建立了 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特点有:受保人不缴纳任何 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 资的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 与劳动贡献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 管理社会保险事宜。市场经济需要新型的保障制度, 因此需要改革。
一、互济性
个人储蓄遵循“多储多保,不储不保”原则, 与其他个人储蓄者之间没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 的关系。 社会保障是借助于国家和社会的力量对国民 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将社会财富在不同 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横向的转移支付或纵向的转移 支付。 贫富者
横向
健康与伤残 在职与失业 早逝与长寿
纵向
后代在职者和 前代退休者
二、社会性
社会保障应对的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 题
社会保障的对象不是少数人,而是覆盖 全体公民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全社会
社会保障的运作越来越朝社会化的方向 发展
三、福利性
从社会目标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 经由制度的功能,为促进国民个人的发展和全社会 的平等、安定、进步、繁荣而推行的福利措施。 从经济关系讲,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国 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对保障对象提供的经济支柱 和专业服务。
§2-3 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经济性功能

促进消费行为:解决收入预期不确定。 平衡社会需求:调节经济波动的有力武器。 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是核心。

促进资金市场发展:保值增值促进资金市 场。
二、政治性功能
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巩固国家政 权,维护现存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促进国家和 谐、安定上。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看,就是 政治需要的产物并为政治服务的现实工具。
市场经济 效 率 至 上 优胜劣汰 困 境 淘 汰 社会动荡 机 弥 制 补
社会公平
分配合理
收 入 再分配
社会保障
三、适度原则
所谓“适度”,就是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和 发展程度要坚持适度,这种“适度”集中反映在 既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要与人口再生 产速度相适应。 发展目标 负担加重
待遇水平
发展程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六、多重原则
所谓“多重”,就是多层次的社会保障,这些层 次既包括政府法定的,也包括企业和个人层次的,更 包括众多民间性质的。包括不同水平,不同性质的, 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内容,呈现出一种多层次的发展 态势和多样化的格局。 多元化的保障主体 发展方向 多渠道的筹资形式
多层次的保障形式
§2-2
社会保障的特性
§2-5
社会保障的体系
一、社会保险
含义:国家通过立法和强制手段,形成一定的社会 消费基金,对因年老、疾病及其他风险所造成的永 久、暂时、全部、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所得的 劳动者及其家庭,给予事前预防和事后补偿。五个 基本的险种,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 特征表现如下: ① 强制实施。立法和行政强制。 ② 对象特定。有收入的劳动者。 ③ 政府主体。社会保险无论是筹资还是给付,都有 好的保证。
四、强制性
社会保障是以国家立法为依据举办的公共福利 事业,在许多场合,尤其是在社会保险项目中, 具有强制性的特征。表现两个方面:
① 强制参加。依照法律属于保险计划覆盖范 围的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都必须参加到计划 中来。 ② 强制缴费。凡符合有关社会保障税法或社 会保障统筹法律、法规的缴纳条件的个人和团 体,都必须按要求纳税或缴费。
三、社会性功能
① 体现社会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 重公平 。 ② 促进社会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
§2-4 社会保障的类型
一、全民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① 从“公平”的角度讲,由于“福利型”保障模式的保障内 容庞大,覆盖面宽,保障水平高,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多 种社会保障,更多地体现了“公平”原则。 ② 从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上看,该模式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 来源是各行业的雇主方,而雇员基本上不缴纳。在支付方面, 采取现收现付,以收定支的方法。体现了社会对全体人民的利 益保障。 ③ 从“效率”方面看,由于过分强调“公平”原则,这一模 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丧失了许多“效率”。造成大批的“懒汉”, 降低了社会效率。
§2-1 社会保障的原则
一、普遍原则
所谓“普遍”,按中国的说法就是“广覆盖”, 就是把社会成员中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都纳入 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使他们的生活、劳动、收 入都有所保障,即使遇上意外情况而陷入困境,
也能得到社会的妥善帮助。
基本人权 覆盖全民 首要目标
二、公平原则
突出的是公平优先,追求的是社会公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