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发表者:黄晓强29268人已访问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黄晓强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在我国是高发地区,肝癌也是我国的常见病。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
对于肝癌的根治性治疗也广大医学界和病人共同关心的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更多的方法用于肝癌的治疗。
射频热消融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有十年的历史,这项技术被广泛的用于肝脏肿瘤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已经成这对肝癌临床治疗比较成熟的技术。
射频热消融术是一种微创肿瘤原位治疗技术,借助于超声或CT等影像技术定位及引导电极针直接插入肿瘤内,通过射频能量使病灶局部组织产生高温,干燥最终凝固和灭活软组织和肿瘤。
其原理是电子发生器产生射频电流时,通过电极针使周围组织产生高速离子振动和摩擦,继而转化为热能并随时间向外传导,从而使局部组织热凝固坏死和变性。
现在的技术使用单一的电极针的射频消融可产生最大直径5cm的凝固坏死灶。
在临床观察上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有很好的效果,据报道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上治疗后1、2、3和5年的存活率分别是94%、86%、68%和40%,这种效果近似于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效果。
同时实现了肝癌治疗的微创化和根治的目地。
现在医学界由于肝脏射频治疗的开展对一些小肝癌的病人或肝硬化非常严重的病人的治疗选择上开始有一些改变和争议,但这些病人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在临床治疗上越来越显出优势。
同时和射频消融术相同方式的酒精注射法相比,临床结果表明射频消融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0%,而酒精注射法为80%;每个肿瘤的平均周期射频消融需要1.2个而酒精注射法为4.8个。
相比较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要好于酒精注射法。
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做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按照射频消融技术特点,射频消融的范围要超过肿瘤边缘1cm,才能达到肿瘤完全坏死的目地。
一次电极针的射频消融的范围是直径5cm,3cm以下的肝脏肿瘤可以达到一次电极插入后射频消融完全覆盖,报道3cm以下的肝脏肿瘤有67%射频消融后肿瘤完全坏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肝脏肿瘤为3-4cm时就需要调整电极针作甚少6次的射频消融,而且残瘤率和复发率都明显的升高。
所以最适合的病人肝脏肿瘤要小于3cm,肝脏肿瘤的数目在3个以下。
如果肝脏肿瘤大小超过5cm,还是首先考虑外科手术切除为佳。
另外有一些严重的肝硬化或身体情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肝切除的病人也可考虑做肝脏肿瘤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的方法有大致三种,一是体外经超声引导或CT引导直接从肝脏表面穿剌进肝脏肿瘤放入电极针进行治疗;二是在手术中经电视腹腔镜在电视下直视下对肝脏肿瘤穿剌放入电极针,也可以在腹腔镜超声的引导下放入电极针;第三是在外科手术中直接放入电极针,这种情况是由于手术发现肿瘤不能切除,或肝硬化严重不能作切除而做术中射频治疗,同样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近年我们开展腹腔镜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充分利用外科腹腔镜的优势,让病人在无痛苦的状态下,电视监视下直接对肝脏肿瘤穿剌,其效果确实并且可以把肝周的脏器分离开以避免肝脏周围脏器的损伤图1。
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优点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肝脏肿瘤治疗微创化,射频的电极针只涉及直径最大5cm范围,对其余的肝组织影响不大,特别是对于严重肝硬化病人尽量保存有功能的肝组织是很重要的。
所以对于小肝癌和多发的肝癌,有严重肝硬化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病人是比较适合的,病人治疗后的反应小在体外剌或腹腔镜下射频治疗的病人术后观察1-2天就可以出院休息,病人痛苦小,能在几天之内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另外一个优点是肝脏肿瘤射频可以反复进行,前阶段的射频对以后的治疗不影响,腹腔镜下射频也是这样,腹腔镜手术在腹腔内基本上不形成粘连,可以反复作腹腔镜下肿瘤射频消融。
这就打消了许多人再次手术顾虑。
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缺点任何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都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肝脏肿瘤做射频消融治疗最重要是肿瘤的大小,大于5cm以上肿瘤射频消融的覆盖面不容易完全,残留肿瘤的比例高。
这种病人首选应该是外科手术切除,如果是身体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是可以考虑作肝脏肿瘤射频治疗。
另一个影响效果的原因是射频电极针穿剌的准确性,在理论上说在肿瘤的各部位分布的电极针的各点,在实际操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位置不好,严重肝硬化结节对超声影像的判断,设备的原因等都直接影响穿剌的准确性,最后都对效果有影响。
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的随访评价。
术后复查的方式一般不适用超声观察,因为超声很难准确判断凝固坏死的范围。
应采用一个月后用增强CT扫描来判定治疗效果,扫描显示凝固坏死的区域密度降低,6个月后会进一步缩小,如果发现治疗区域周围有一厚而不规则的增强的晕环,说明治疗不足还需要再次治疗。
一般术后1-3个月作一次增强CT检查,如果发现有肿瘤复发可再次治疗。
同时也能抽血查甲胎蛋白和其它肿瘤标记物动态观察有无升高的情况,指标升高也显示有肿瘤复发。
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选择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还是相对安全的,对全身的影响小,创伤反应也轻。
治疗后的并发症一般在5-6%以下。
可以出现射频造成的腹膜或横膈热损伤引起治疗部位的疼痛,肝脏穿剌部位的出血或肝被膜下血肿,治疗部位的肝脓肿,治疗部位离胆囊近的可出现急性胆囊炎,肝脏周围器官的损伤如结肠穿孔等。
以及沿穿剌针道的肿瘤种植转移。
治疗后需要有1-2天的医学观察,以防出现各种并发症,以及发现并发症后能及时的治疗。
射频治疗肝肿瘤都有一定疗效。
具体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式,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来决定的。
肝癌治疗方式仍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
但很多患者初诊就已经是晚期,肿块巨大或者多处转移者不宜手术,这时多采用伽马刀、化疗,介入治疗、中医药、保守治疗等。
肝癌晚期化疗无效者还可用靶向治疗,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价格昂贵,易产生耐药性。
人参皂苷Rh2是近年来一个重要的抗肿瘤研究新成果,其高效无毒治疗肝癌特点弥补了以往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不足。
有研究报道,人参皂苷Rh2能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并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手术只不过割掉表面的肿瘤,而割不掉肿瘤下面千万条的毛细血管(肿瘤的根基),所以手术只能消除表面肿瘤,而不能根治肿瘤,反而使肿瘤细胞(癌细胞)加快复发扩散转移,可能还会留下许多想象不到的手术后遗症,过不了多长时间,患者就会发现肿瘤复发和扩散转移也就这道理.建议你采用萎缩肿瘤血管的中草药治疗效果比较好,见效快,对晚期恶性肿瘤及肝癌复发都有独特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能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15-20天)就能看到治疗效果.但治愈的希望比较大.祝早日康复!射频治疗可以使肿瘤缩小,但是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意见建议:病人本身肝功能不好,患者可以采用中药保守治疗,安全、无毒副作用,抑瘤消瘤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综合调理人体内环境,从根本上控制肿瘤的复发转移1 什么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其原理是什么?射频消融在本质上是一种主要利用射频波为媒介的物理治疗方法,是目前肝癌治疗方法中最为先进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
射频消融术主要工作原理是射频发生器产生的射频波,借由电传导及专业的关键导引电极引导至患者需要治疗的部位,通过温度的快速升高(通常可达105摄氏度)使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致局部细胞无菌性坏死。
在有效范围内,局部细胞(如肿瘤细胞)将完全失去活性,相当于对局部病灶(如肿瘤)实施了“切除”术。
射频消融术因其疗效高、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的优势,能够控制住肿瘤术后复发的病情,给肝癌患者们带来存活的希望,是肿瘤术后复发患者们好的选择。
2、目前常见肝脏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肝脏肿瘤主流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放手术、介入治疗(TACE)、射频消融术等。
在本质上,手术、射频消融属于物理治疗的范畴,而TACE则既有物理治疗,又有化学治疗,在效果上,更倾向于化学治疗。
两种治疗方法的区别在于: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方法是最彻底的治疗措施,应用得当,是全歼肿瘤细胞的效果。
具体到手术方法包括:其一,当然是手术的方法,将肿瘤组织移出体内,也相当于比较彻底的歼灭战;其二,用局部升高温度的方法,达到消灭的肿瘤的目的。
局部升高温度的方法很多,射频消融术即是其中之一,也可以达到肿瘤组织彻底消灭的战果。
化学治疗:在患者不适合使用物理方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化学方法。
化学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是能不彻底根除肿瘤细胞的,对细胞的生长可以起到一定阻碍的效果,但无法实现“歼灭”。
常见的,耳熟能详的,就是化疗。
以各种药物以通过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影响细胞的生长等方式,延缓其发展。
肝癌的治疗,要配合自身免疫力的提升。
物理或化学的治疗方法,目的主要是直接消灭肿瘤细胞,但其实机体自身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清除或抑制生长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好机体自身能力,加强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
这些措施,主要是一些免疫调节措施。
包括应该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不要限制进食的种类,保证蛋白(肉类等)的供应,营养状况的维持,是免疫力的基本保证;其次,合理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等,进行主动免疫调节;另外,传统中医药等,在增加免疫力方面有重要作用,在不影响进食的前提下,适当服用,对抗肿瘤有一定的作用。
3、何种情况的肝癌应优先采用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
在肝癌的治疗方面,射频消融术作为肝癌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有其创伤小、消灭病灶彻底等技术上的先进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肝癌治疗都能选择射频消融,简单来讲:首先,依肿瘤的大小来判断。
射频消融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靠局部热能实现肿瘤细胞灭活。
由于热能的主要产生介质是射频消融针。
从技术方面来看,目前商品化的射频消融针的有效作用直径一般不超过5厘米,最可靠的作用范围为3厘米以内。
这就对肿瘤的大小有了具体要求。
射频消融的适应症:肿瘤最大直径最好不超过3厘米。
对于最大直径5厘米以下的肿瘤,使用特殊消融针,或者多点布针,部分患者也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次,肿瘤的位置很重要。
因为射频消融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局部热效应,其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但对正常组织也会有损伤。
因此,治疗过程中,是否能够避免对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是判断是否适用射频消融的依据之一。
某些部位的肿瘤,就不适合射频消融术。
如肿瘤位于肝脏边缘,与肠管等关系密切,或位于胆囊边缘者,或者紧邻膈肌等,局部高热会致相邻器官损伤,甚至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诸如此类病患就须选择其他治疗方法。
第三,治疗效果不能保证的情况。
为保证对肿瘤的有效热杀伤,治疗过程中,必须保证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否则肿瘤细胞会有残存,增加复发率。
因此也需要排查治疗过种中,有可能丧失热能导致局部温度无法达到目标值的情况。
比如,对于肿瘤位于大血管,如肝静脉周围的,血流的持续流动,会致治疗过程中热能持续流失,局部温度将无法达到目标值,以致无法达到治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