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ws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ws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9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小结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3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 (1)被控对象或调节对象 ) 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2)执行机构 ) 一般由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组成。 一般由传动装置和调节机构组成。执行机 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 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 求的数值。 求的数值。 (3)检测装置或传感器 ) 该装置用来检测被控制量,并将其转换为 该装置用来检测被控制量, 与给定量相同的物理量。
11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学习重点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 其工作原理; 其工作原理;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及反馈控 制系统的作用; 制系统的作用; 学会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本质特 征。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2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4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课 实验 实验) 课程的主要内容(讲课/实验)
第 1章 第 2章 第 3章 第 4章 第 5章 第 6章 第 7章 第 8章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4/0)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4/0)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0/0)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0/0)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2/4) 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2/4) 根轨迹法(8/0) 根轨迹法(8/0) 频率法(12/4) 频率法(12/4)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8/0) 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8/0) 非线性系统分析(6/2) 非线性系统分析(6/2) 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8/2) 线性离散系统的理论基础(8/2)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①开环控制
只有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输 出量不参与对系统的控制。 。
②开环控制特点
输入控制输出 输出不参与控制 系统没有抗干扰能力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0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① 反馈控制
把输出量的一部分检测出来,反馈到输入端,与 给定信号进行比较,产生偏差,此偏差经过控制器产 生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按照要求的规律变化。 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极性相反为负反馈,反之为 正反馈。
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自动控制原理
东北大学 王建辉 顾树生 主编 杨自厚 主审
清华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东北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自动控制原理》 负责人 顾树生 王建辉
5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自动控制是一门技术学科, 自动控制是一门技术学科,从方法论的 技术学科 角度来研究系统的建立、分析与设计, 角度来研究系统的建立、分析与设计,《自 动控制原理》是本学科的技术基础课。 动控制原理》是本学科的技术基础课。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6
自动控制原理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信号与系统 电路理论 电机与拖动 大学物理 复变函数 拉氏变换 模拟电子技术 线性代数
自动控制原理
现代控 制理论
微积分
各 类 专业课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线性系统
7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古典控制理论( 世纪 世纪40~ 年代 年代) 第一阶段:古典控制理论(20世纪 ~60年代) SISO、线性定常、频域法 、线性定常、 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 世纪 世纪60~ 年代 年代) 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20世纪 ~70年代) MIMO、非线性、时变、状态空间法 、非线性、时变、 第三阶段:智能控制理论(20世纪 年代~ 今) 第三阶段:智能控制理论( 世纪70年代~ 世纪 年代 非模型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4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4)给定环节 ) 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 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 (5)比较环节 ) 将所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 将所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进行比较, 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 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 (6)中间环节 ) 一般包括放大环节和校正环节。 一般包括放大环节和校正环节。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5
1.3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1.按照主要元件的输入输出特性划分
1)线性系统 ) 由线性元件组成的系统,其微分方程中输 出量及其各阶导数都是一次的,并且各系 数与输入量(自变量)无关。 2)非线性系统 ) 存在非线性元件的系统,其微分方程式的 系数与自变量有关。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6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 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 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 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 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 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 律变化,例如矿井提升机的速度控制、轧钢厂加 律变化,例如矿井提升机的速度控制、 热炉温度的控制等等。 热炉温度的控制等等。
1.3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2.按照信号传递方式划分 2.按照信号传递方式划分
1)连续数据系统 ) 系统各部分的信号都是连续的模拟量。 2)离散数据系统 ) 系统的一处或几处,信号是以脉冲序列 或数码的形式传递。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7
1.3 自动控制系统类型
3.按照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划分 3.按照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划分
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是为实现某一控制目标所需要 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 的所有物理部件的有机组合体。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3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1.开环控制系统 1.开环控制系统
例1-1 温度控制系统
~220 0V
uc
2
1
性能指标 工作过程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4
1
~220V
uc
2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7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2)自动闭环控制 )
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图 1-热电偶 2-加热器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8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给定量
闭环控制结构图 1-控制器 2-控制对象 3-检测装置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9
1)恒值系统 ) 给定量是恒定不变的。 2)程序控制系统 ) 给定量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函数变化的。 3)随动系统 ) 给定量按照事先未知的时间函数变化。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8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稳(稳定性)、快(快速性)、准(准确性) 稳定性)、快 快速性)、准 准确性) )、 )、 描述系统的动态(过渡过程) “稳”与“快”描述系统的动态(过渡过程) 品质。 品质。 系统的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 : 系统中储能 元件的能量不可能突变。 元件的能量不可能突变。 描述系统的稳态(静态)品质。 “准”描述系统的稳态(静态)品质。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5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扰动量 给定量 输出量
1
2
图中: 图中: 1 – 控制器(自耦变压器) 2 - 被控对象(电阻炉)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6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例1-2 温度闭环控制系统 (1)人工闭环控制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9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 稳定性
当扰动作用(或给定值发生变化) 当扰动作用(或给定值发生变化)时,输出量将偏离原来 的稳态值,这时由于反馈的作用,通过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 的稳态值,这时由于反馈的作用,通过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 系统可能回到或接近原来的稳态值(或跟随给定值) 系统可能回到或接近原来的稳态值(或跟随给定值)稳定下来 如图a),称这样的系统为稳定系统,反之, ),称这样的系统为稳定系统 (如图 ),称这样的系统为稳定系统,反之,不稳定系统的 输出如图b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 输出如图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必备条件。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30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2. 稳态性能指标
稳态误差 当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 当系统从一个稳态过渡到新的稳态,或 系统受扰动作用又重新平衡后, 系统受扰动作用又重新平衡后,系统可能会 出现偏差,这种偏差称为稳态误差 稳态误差。 出现偏差,这种偏差称为稳态误差。 系统稳态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的控制 精度,它表明了系统控制的准确程度。 精度,它表明了系统控制的准确程度。稳态 误差越小,则系统的控制精度越高。 误差越小,则系统的控制精度越高。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22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1.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