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一 掌握法律内涵 培养法治思维
专题一 掌握法律内涵 培养法治思维
的监督
• 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权力必须受到法律
的追究和制裁
人权保障
(较为原则)
宪法保障 立法保障
(具体)
• 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 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 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 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行政保护 司法救济
正当程序
*只有按照正当程序处理问题,处理结果才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 *违反正当程序处理问题,往往会导致实体不公正的处理结果
专题一 掌握法律内涵 培养法治思维
一、法律内涵
法律的词源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 廌所以触之不直去之,从去。 律,均布也。
法律的一般含义
➢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制定 认可 国家强制力
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 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在阶级社会中,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性质和内 容的法律。
思想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
调节领域 调节方式 调节目标
更为广泛 相对模糊 社会舆论 风俗习惯 内心信念 内心世界 的善良与高尚
法律
较为具体 十分明确 国家强制力
外部行为及后果
思想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提供价值准则和道义基础
• 其价值标准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价值准 • 其价值观念对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弥补法律不健全时留下的空白
法治思维方式:逻辑的、理性的 人治思维方式:基点是个体的人或少数人的感性,具有任意性 和个体性或具体性
* 法治思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表现为对待和处理 法律、权力、权利、程序四要素的态度和方式:
法律至上
法律的 普遍适用性 法律的 优先适用性
• 法律在本国主权范围内对所有人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 • 当同一项社会关系同时受到多类社会规范
法律对思想道德的作用 ——提供制度保障
• 保证思想道德所需要的政治、物质、思想文化等基础 • 传播和实施了思想道德 表达对严重违反思想道德行为的否定性评价 • 道德转化为法律,确认了思想道德的主流地位
二、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治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方式 ——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 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中立性
(底线标准)
• 程序的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平等地对待双方当 事人,不得偏向于或有利于任何一方当事人 • 利害关系人有机会参与到程序中来,充分表 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意见主张,实质性地影响 程序的结果或结论 • 程序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接 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 程序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而必须在合理
参与性
(核心要素)
公开性
(重要特征)
时限性
(内在要求)
的时间期限内终结(迟到的正义非正义)
presented by Jane.
15
的调整时,法律规范的适用要优先于其他社
会规范。 • 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 受到法律的惩罚。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
法律的 不可违抗性
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
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
权力制约 职权由法定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受追究
• 国家机关的职权必须来自法律明确的授予 • 国家机关在获得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 的职责和责任 • 国家权力的运行和行使必须接受各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