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资料八教育公平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2011-03-08 14:01:47 阅读39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1.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02-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由527万人增长到1050万人。
但到2009年,除广东、江苏、重庆等省份的高考报名人数比去年稍有增长之外,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状况,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表示,今年山东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为70万余人,比2008年减少了约8万人,减少幅度超过10%。
河南省教育部门称,该省今年高考考生总数预计为96万人,比去年减少2.9万人,出现连年考生人数高涨后的首次下降;其中,洛阳市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今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首次下降。
上海市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8.3万人,比去年减少了两万人左右。
河北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55.9万人,比去年减少了1.63万人;这是1995年以来该省高考报名人数首次下降。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一名招生工作人员向记者分析说,各地高考人数普降有许多深层的原因,一是现在报名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出生在中国第三个生育高峰(1985-1990年)之后,绝对人数少了;二是不少地方正在推进课改,这使得一些非应届考生担心课改后高考变化较大,放弃复读,考生相应地比往年有所减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的就业神话破灭,高中毕业生通过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想法受到动摇,部分学生就转变观念,甚至不参加高考。
”“高考人数减少,社会的成才观也将逐渐从‘高考一元论’转变成‘多元并存’。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陈女士认为,高考决定命运的观念淡化后,人们可以更多地从孩子的自身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成才之路,而不必“唯高考、大学是从”。
2.近年来,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下降,大量通过高考的农村学生进入高职、大专院校读书。
在就业寒冬中,研究生挤占本科生就业岗位,本科生挤占高职专科生岗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倒逼高职专科生岗位的现象,使得缺少社会关系和创业资金的农村高职、大专毕业生难以求职就业。
这一现象,刺激着即将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
重庆市涪陵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不少农村学生自认考不进名牌大学,读高职或高专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还不如早打工,早挣钱。
一名弃考考生告诉记者,有的职业院校每学年收费8000元,相当于父母一年的收入。
假如自己把钱用了,弟弟读书怎么办?当记者吿诉她进入大学可申请助学贷款时,她反问说:“如果毕业就不了业,拿什么还?”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家长跟记者算起“教育账”:培养一名大学生,一般要14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外的教育投入至少5万元。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起薪按照2000元计算,除去生活费,每月存款500元,至少8年才能将教育投入“挣回”。
即使年收入在5万元左右,收回成本也要5年。
而教育投入最多的是大学阶段,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真不如早点就业。
记者采访的一些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农村学生弃考暴露了当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普遍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提高,综合素质难完善的现状。
重庆一所农村中学校长告诉记者,该校2008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中,有60%以上处于三本线以下,多数学生成绩只达到高职和大专分数线。
这名校长说,虽然高考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加分看似公平,但农村学校和家长无力培养孩子的特长,学生也无法以加分的途径提高高考成绩。
“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忽视城乡教育差距,给农村教育更多的关心。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说。
3.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按生源下达招生计划,按生源确定招生地域。
一些贫困落后地区考生人数多,但得到的招生计划反而少于考生少的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
知名大学招生指标地域分配的不公平,引发了社会强烈的争议。
为此,中国政法大学在2006年高招工作中引入新的各省招生指标计算方法:用今年学校计划招生的2000个指标除以13亿,再乘以省份的人口数,基本上就是下达到各省的指标数。
在此基础上,考虑国家开发西部的政策、生源质量、地域因素等,确定本科招生分省计划。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政法大学,而是全中国的政法大学”,“对生源质量的追求绝不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
”该校学生处也表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公平应是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起点、过程、结果上的公平。
科学合理地把招生计划下达各省,使考生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实现“起点的公平”。
4.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以高考总分561分被清华大学降低60分录取,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刻引起一片哗然。
这位6年前就因写作《正在发育》而备受争议的少女作家,日前再度卷入巨大的质疑之中。
“561分的高考成绩为何能被清华录取,这其中必有蹊跷!”一时间,蒋方舟博客、贴吧都成了网友的攻击目标:有人认为清华此举严重违反教育资源公平竞争的原则;也有人指责蒋方舟投机取巧,并侵害了别人的权益;更有甚者直接在蒋方舟个人博客中留言:“若不是这60分,别说清华,恐怕你连武大都进不了”。
在博客中,蒋方舟谈到了让人敏感的60分。
“据我所知,绝大部分高校,通过自主招生的人,高考达到一类本科线就可以被录取。
清华的提档线非常高,优惠60分,意味着要超过一本线30分以上。
我估量自己通过努力可以上线,就选择了这条既有保障又有风险的路。
”对被网友们质疑的占名额一说,蒋方舟表示,保送生和自主招生都不占招生名额,不存在挤掉其他上线考生的名额。
而对于破格,蒋方舟的解释是:“有很多同学通过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发明特长有更大的降分优惠。
”她认为:“目前的保送政策,更倾向于理科生。
从湖北的情况看,我的师姐戴漓力、我的偶像胡坚,还有我——我们都在渴望和争取凭借自己的人文特长进入大学,接受深造。
往大了说,给一个国家的青铜器镀上黄金的,应当是文化,而不是其他。
所以,蒋方舟不认为自己堵住了别人上大学的路,认为自己“不过是参与了开路。
”与蒋方舟素未谋面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昨天趁着在上海书城签售《皮皮鲁总动员》的间隙,接受了记者采访。
郑渊洁表示,他完全支持清华大学的这一举措。
“钱钟书当年考清华的时候,数学只得了15分,但清华还是录取了他。
现在,却很少再有这种破例了,所以,这个时代也就没有了大师。
”对于蒋方舟在面对高考作文题《举手投足之间》,研究了半个小时依然没写一个字,最后语文只得了117分这件事,郑渊洁表示,一个作家看不懂作文题,不代表所有人都看不懂,但一个作文题,让出了多本书、并且是靠文字来体现自己价值的作家看不懂,还是值得大家去想一想。
5.如果不是遇到无法办理银行卡的偶然事件,罗彩霞也许永远不会知道5年前的真相:2004年高考后,考取总分514分的她没有被任何高校录取,而冒名顶替她的同学王佳俊,虽然总分只有335分,却被贵州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
命运由此发生转折,罗彩霞被迫复读一年后考取天津师范大学,而王佳俊于2008年顺利毕业。
本应今年毕业的罗彩霞,不得不面临因身份信息被盗用而无法办理银行卡与教师资格证等一系列问题。
“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他们选中了我?”5月4日下午,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园,罗彩霞对记者说,难道就是因为我们家没有什么社会背景,王佳俊的爸爸王峥嵘是当地官员?媒体报道显示,王峥嵘2002年任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牛马司镇镇长,2004年8月,从牛马司镇党委书记的位置调任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政委,2004年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仆”。
据媒体报道,王峥嵘曾涉及涟邵矿业集团牛马司实业有限公司原经理沈顺康(正处级)、邓检生(副处级)等人受贿案。
检察机关查处的该案入选湖南2007年度十大反贪案排行榜。
时代学习社区(http:// )6.据调查,罗彩霞高考成绩没有达到二本录取分数线而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的原因,在其享受了定向生降分待遇。
贵州师大招生办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考虑到学校有大约3%的考生已经录取却不报到,为了不让资源浪费,在学生报到前,有可能补录一部分。
贵州师范大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原招生就业处处长对记者说,贵州师范大学依据湖南省招生考试中心招生录取系统在网上的档案信息进行录取,这些信息包括姓名、考号、高考成绩、体检表等基本信息,这些网上信息都是罗彩霞的,照片也是罗彩霞的。
贵州师大录取罗彩霞时,主要看罗的高考成绩、是否残疾等,罗彩霞符合录取要求。
一位熟悉以往几年湖南定向生录取情况的人士分析认为,定向生向高校交钱,由高校点名录取是公开的秘密。
罗彩霞没有填报贵州师大却被录取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王佳俊的家长通过某些关系进行运作,而其成绩符合贵州师大定向生的录取条件,由贵州师大“点招”录取成功。
不管贵州师大最终录取的是不是真罗彩霞,如果录取通知书寄送到罗彩霞手里,王佳俊冒名顶替也可能不会成功。
7.一个问题牵出一连串问题或一连串类似问题,是近半年来引起全国舆论关注的公共事件的一个普遍现象。
“罗彩霞事件”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招过程中冒名顶替现象的强烈关注;在各地媒体与公众的监督举报中,又有多位“王佳俊”浮出水面。
首先是“湖北版罗彩霞”。
2002年高考录取时,成绩不错的王俊亮始终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虽然感到蹊跷,但老实本分的他并没有去深究,而是决定再复读一年,并于转年考取了恩施的湖北民族学院。
大学期间,王曾到当地公安机关申办身份证,但被告知他的名字有同号的,无法办理,他也没在意。
2007年夏,已经工作了的王俊亮回到家乡孝昌县王店镇,终于顺利地办理了身份证。
2008年,刻苦攻读的他考上广州某大学的研究生。
2009年初,他去银行申办信用卡时,突然发现自己“王俊亮”的名字被人冒用了,无法办理信用卡。
他回忆起复读的时候曾去孝昌一中提档案,结果被告知档案丢失,他这才开始意识到,办不成信用卡的后面,很可能有人冒用自己的名字顶替他上了大学。
为了证实这些,他向当时的班主任老师邓某某询问,邓老师没有隐瞒,承认确实有人冒名顶替,并告诉他,那个人就是高二的郑某——凭借王俊亮的录取通知书,郑某到长江大学(原湖北农学院)计算机与技术专业报到,并完成了四年的学业。
此外又出现了“北京版罗彩霞”。
1999年,山东单县一中高三十班女生邹志静(单县徐寨镇原时集村人)考取了山东淄博医药学校,录取通知书寄给了班主任刘民。
邹志静告诉刘民放弃就读该校后,刘民找原单县徐寨镇派出所户籍员时岩,按照邹志静的户籍信息为表妹刘彦丽办理了假户籍迁移手续。
刘彦丽凭邹志静的入学通知书和假户籍,进入淄博医药学校就读。
2000年,邹志静考取天津工业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