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后循环+脊髓)

脑血管(后循环+脊髓)


脊髓供血动脉的来源
第一组:来自锁骨下的椎动脉、颈升 动脉(甲状颈干分支)、颈深动脉和 第一肋间(肋颈干分支)。
第二组:来自主动脉的肋间动脉(711对)和腰动脉(4对)。
第三组:来自髂内动脉的髂腰动脉、 骶正中动脉、骶外侧动脉。
脊髓供血动脉特点
平均 6 支前根髓(颈髓1-2,胸髓23,腰骶髓0-1);11-16支后根软膜 动脉
CASE 男,57岁,右侧肢体麻木无力3天入院
共济失调 麻木 吞咽困难 眩晕 恶心-呕吐 构音困难 头痛 复视或视物模糊 声嘶 面部疼痛 呃逆
MMI病变类型
基底动脉脑桥支

↙ ↘
桥脑的供血动脉
长短旁 回回正 旋旋中 支支支
脑桥支供血区域与综合征
脑桥被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
脊髓前正中静脉 软膜静脉网 脊髓侧后静脉 脊髓后正中静脉 髓周静脉 沟静脉 前后正中吻合静脉 椎静脉 颈静脉 上腔静脉 肋间静脉 奇静脉 半奇静脉 腰静脉 左肾静脉 下腔静脉 腰升静脉
脊髓血管造影术
【适应症】
(1)临床及脊髓MRI疑有脊髓血管性病变。
(2)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
(3)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辨距不良,横行步态(患侧),共济失调, 构音困难 Ⅶ,Ⅴ,Ⅷ,Horner综合征,辨距不良 (患侧),痛温觉障碍(对侧) 单纯的前庭症状 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延迟性昏 迷 Wallenberg综合征
延髓供血分布
1.椎体束, 2.内侧丘系, 2’.内侧纵束,3.脊髓丘脑束, 4.脊髓三叉束和核团,5.薄束和楔束核,6.孤束核,7.迷走背核 8.舌下神经核,9.下橄榄核,10.小脑下脚,11.前庭核
丘脑的血供
• 结节丘脑动脉:发自PCoA,供应前内侧和前外侧丘脑 • 丘脑穿动脉:发自PCA-P1,供应后内侧丘脑 • 丘脑膝状体动脉:发自PCA-P2,供应腹外侧丘脑、丘
脑枕。 • 脉络膜后动脉:发自PCA-P2,供应丘脑枕、后侧丘脑
、膝状体 • 脉络膜前动脉:发自ICA,供应腹外侧丘脑表面
丘 血管
脉络膜后动脉 丘脑穿动脉 丘脑膝状体动脉 结节丘脑动脉
CASE 1
• 61 yr woman
• sudden onset of un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d in the following 6 hours
• She received thrombolysis (rtPA) within 8 hours and came around right after.
8.脉络膜后内侧动脉 9.脉络膜后外侧 10.颞下前动脉 11.颞下中动脉 12.颞下后动脉 13.胼胝体背侧动 14.顶枕动脉 15.距状沟动脉
CASE
15岁男性反复 头痛2年
Round 1 2011-8-3
Round 2 2012-1-16
Round 3 2012-2-1 (12:50)
Round 4 栓塞PCA(13:30)
前内侧血供: 脊髓前动脉 (I, II, III) 脊髓前动脉和椎动脉 (IV)
前外侧血供: 脊髓前动脉和椎动脉 (I, IV) 脊髓前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 (II, III)
外侧血供: 小脑后下动脉 (I, II, III) 椎动脉 (IV)
后侧血供: 脊髓后动脉 (I, II) 小脑后下动脉 (III, IV)
中脑梗死
动眼神经麻痹
上下视辐辏麻痹
其他
红核
(Claude’s)
椎体束
(Weber’s )
黑质
(Benedict’s)
四叠体+riMLF
(Perinaud’s)
大脑脚幻觉
Peduncular hallucinosis
1. 生动的视幻觉 2. 失眠 3. 傍晚出现 4. 有自知力 5. 无精神异常
riMLF: rostral interstitial nucleus of the medial longitudinal fascicle 内侧纵束头端间质核
(4)脊髓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
(5)脊髓血管病变的复查。
【禁忌症】
(1) 严重出血倾向者。
(2) 麻醉药物或者造影剂过敏者。
(3)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4) 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猎人头 Cobra
(5) 休克、脑疝、频死或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操作步骤】
(1)应用5F猎人头导管行双椎动脉、双甲状颈干、双肋颈干造影。
• PE: somnolent, disoriented to time and place, cognition impairment(MMSE=10), vertical gazepalsy, Bilateral Babinski sign(+).
Hale Waihona Puke A stenotic "Artery of Percheron" originated from the left P1 segment with the absence of right P1 segment .
(2) 应用4F Cobra2导管行肋间动脉、腰动脉及髂内动脉造影。
脊髓血管造影检查要求
(1)造影前必须在透视下贴铅号, 明确相应椎体的位置,注意C型 臂一定要回到原位,病人体位仰 卧摆正。 (2)造影必须包括双侧椎动脉、 甲状颈干、肋颈干、各肋间动脉、 腰动脉、双侧髂内动脉及骶正中 动脉。 (3)根动脉的常规注射量是 1ml/s,总量3ml,压力100Psi。髂 内动脉5ml/s,总量15ml,压力 300Psi。
AOP Infarction
• 37 patients with AOP infarction from 2000 to 2009 • 11 patients had MRA or CTA; 2 patients had DSA. • The AOP is visualized with DSA in 1 patient.
• 双侧股动脉置鞘 • 左椎动脉:Hyperform7*7球囊置入左
侧椎动脉平C6横突水平(异物近端), 充盈球囊,造影显示左椎动脉球囊以上 闭塞,行临时阻断
右椎动脉:造影显示右椎动 脉逆向充盈左侧椎动脉,左 侧小脑后下动脉显影良好
• 复查右椎动脉造影:基底动脉及 其分支显影良好,右椎动脉逆向 充盈左侧椎动脉,左侧小脑后下 动脉显影良好
脑脊髓血管解剖与造影
(后循环和脊髓血管)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大脑后循环
• 脑干 (延髓、脑桥、中脑) • 小脑 • 丘脑 • 其它大脑后动脉供应区域
椎动脉
• 椎动脉分支 ⑴ V1,V2段:脊髓支 ⑵ V3段:肌支,神经根 支,脑膜后动脉 ⑶ V4段:肌支 ⑷ V5段: ①脑膜前支 ②脑膜后支 ③脊髓后动脉 ④小脑后下动脉 ⑤脊髓前动脉 ⑥延髓动脉
3 bright spots of our case
1. thrombolysis 2. demonstrated
with DSA 3. absence of
opposite P1
大脑后动脉分支(冠状位)
大脑后动脉(矢状位)
1.中央内侧动脉 2.丘脑穿动脉 3.后交通动脉 4.旁正中动脉 5.短回旋动脉 6.四叠体动脉 7.丘脑膝状体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⑴小脑前下动脉 内听动脉
⑵脑桥支 旁正中动脉 短回旋动脉 长回旋动脉
⑶小脑上动脉 上蚓支 半球支
基底动脉
小脑前下动脉
小脑上动脉
PICA外侧支 PICA中央支 AICA SCA外侧支 SCA中央支
小脑梗死部位
腹侧(SCA)
背侧中央(mSCA) 腹外侧(ISCA) 中央(AICA)
延髓梗塞
A,延髓内侧梗塞(MMI):椎动脉或脊髓前动脉 B,延髓外侧梗塞(LMI):75%归因于椎动脉闭塞,导致PICA开口处闭塞
病灶局限于PICA少见
延髓外侧梗死 LMI
Wallenberg
延髓梗死
延髓内侧梗死 MMI
Jackson
Déjerine
LMI典型症状和体征
共济失调 麻木 吞咽困难 眩晕 恶心-呕吐 构音困难 头痛 复视或视物模糊 声嘶 面部疼痛 呃逆
第二天头颅MRI
Quiz 哪些血管发生了梗塞?
后颅窝静脉
• 上组:引流至Galen静脉的静脉组
1. 小脑前中央静脉
4. 桥脑中脑前静脉
2. 上蚓静脉
5. 中脑外侧静脉
3. 中脑后静脉
6. 四叠体静脉
• 前组:接受小脑上、下面,桥脑前面、小脑延髓裂、四
脑室侧隐窝。主要引流至岩静脉。
• 后组:将小脑下蚓,小脑半球内侧引流至直窦横窦。最
• 步态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首发表现,常 伴眩晕,恶心呕吐(起病1-3天内)
• 急性期可有呕血 • 累及外侧延髓的头端部分,吞咽困难更
明显
• 25%有呃逆,常在起病后一段时间出现 ,几天内缓解
• 同侧面部疼痛,持续性或阵发性,眼睛 周围最明显?
• 仅前3项体征也可见于脑桥外下侧梗塞( AICA或短回旋动脉),同侧声带和咽喉 肌麻痹(疑核受累)有助于定位于延髓 外侧
脑桥基底外侧综合征(MillardGubler syndrome)
脑桥基底内侧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
旁中央动脉
Foville
桥脑梗死
短回旋动脉
MillardGubler
长回旋动脉
RaymondCestan
QUIZ
桥脑哪个层面的腹侧梗死容易引起进展性的肢体肌 力下降?
A 上部 B 中部 C 下部
重要的是下蚓静脉
小脑静脉系统(矢状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