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4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湘教版必修2)
1.4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课件(湘教版必修2)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 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生物学研究表明,婚姻范围小,夫妻双方 有可能有着比较近的血缘关系,共同的基因缺 陷使得子女患“家族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而婚姻范围的扩大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基因缺 陷,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任何地域都会形成自己的地域文化,不同 地域文化之间的人口通婚,能够促进彼此之间 的文化交流、融合,乃至发展,这些将深深地 影响到他们的后代,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
降低人口出生率 减轻人口压力 积累社会财富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 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资料
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拔 亲王结婚,这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并殃及欧洲4个皇室家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 子,其中第1、3、5、6、9是女儿,第2、4、7、8是儿 子;在这9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即排行第3的艾丽斯和 排行第9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亲的血友病致病基因, 是血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4个男孩子中有3个也患有 血友病。当时的欧洲皇室盛行通婚,在这个人数并不多 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习俗可以“门当户对”,保持 皇室血统的“纯洁”。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 择、人口流动等方面。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降低人口出生率。
妇女初 妇女 初婚年龄 婚年龄
15~20岁 15~20岁
早婚早育 早婚早育
利于劳动力增殖
原因
不早于20岁 不早于20岁
晚婚晚育 晚婚晚育
人口压力十分沉重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生育现象 生育观念
吴哥古迹(柬埔寨) 雅典卫城
地域文化
在一定地域长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二、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 化现象。
地域文化的“文化”不单是指语言、文字、知 识、学问、艺术,而是广义的概念,还包括有观念, 风格,思维方式等等。在这种观念,思维方式影响下, 各地的语言、文字、宗教、艺术、建筑、生活用具、 生产工具、服饰打扮、生活习惯等都各有特色。从而 体现各地的风貌,平时说的“风土人情”,实质上就 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蒙古包
陕西窑洞
福建客家土楼
北京四合院
陕西的地域文化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 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 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
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 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 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 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化。
影响 现 文化差异 发展中国家 早婚, 初婚 生育时 婚 年龄 间延长 大小
象 晚育, 甚至不 婚不育 不稳定, 离婚率高
出生率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提高出 生率
提高出 生率
降低出 生率
降低出 生率
俗 婚姻 稳定 程度 宗 教
稳定
为扩大势力,一般不 反对人口增长
提高出生率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课堂检测
1.有关地域文化与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 B.地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起决定作用 C.地域文化能够对一个地区和国家人口的发展持续地 产生作用 D.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对人口 发展的作用往往相同 2.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 ) 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 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男人 ④只生一个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这些是文化吗?什么是文化?
文 化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包涵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这些也是文化吗?
下【火车】 √ √ •√ 【梯田】 【机床】 【河流】 【建筑技术】 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空气】 【艺术】 【宗教】 【水库】 【三个代表】 √ √ √ √ 【太阳光】 【校规】 【哲学】 【尊老爱幼】 √ √ √
约85%以上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认为 1、天主教文化对菲律宾人口的自然 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 增长有何影响? 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 2、为什么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的 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 口将增至1.7亿左右,比现在翻一番。 自然增殖?
降低人口出生率。
形成观念的原因
多育 多子
只生 一个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 “多子多福”“不 水平低下,家庭增殖财富 孝有三,无后为 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 大”,崇尚多子多 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 福,重男轻女 动力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 “只生一个好”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男女都一样” 社会福利水平提高
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增加职业选择
观念
学而 优则 仕
社会时期
形成原因
全民 皆商
“士”“农”“工”“商”是人们 当时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士” 中国传 是统治阶级,“农”被尊称为财富 统农业 (粮食)的制造者,“工商业者” 则被称为不造财富(粮食)而被贬 斥。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 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 现代农业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无 商不活”的新观念
C
D
3.“学而优则仕”中的“仕”是指 ( A.商人 B.农民 C.工人 D.官吏
D
)
4.我国传统农业社会里,牧民的居住观点是 (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安土重迁 C.逐水而迁 D.四海为家
C)
5.世界上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主要原因 是( )
B
A.养儿防老 B.扩大教派的势力 C.发展农业生产 D.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世界主要宗教教会标志
伊斯兰教是主张多育的。穆罕默得很重视人口的繁殖。
他说真主从你们的同类上为你们结为配偶并从你们的配偶上 为你们传宗接代。让人们懂得传宗接代是真主的旨意并认为 财产和子嗣是今世生活的装饰。因此它也主张能生多少就生 多少。
基督教谴责堕胎的历史由教规中把协助 堕胎和暴力攻击教皇身体相提并论作为 惟一可以自动招致除籍开除教籍的行为。
丁克家庭
丁克( DINK )家庭,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 是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音译,意思 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汉语解释是指那些具有生育 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 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生育人群。 近年来,丁克家庭在城市青年尤其是白领夫妇中的 比例有逐渐增加之势。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提高人口素质
定居是从事农业生 产活动的基本要求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的 儒家孝道观念
改革开放
四海为家
商品经济
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推动上述变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推动上述变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 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 进步使中国传统人口文化中的一些陋习被逐渐 革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优秀文化得 到发扬光大。
英国:夫妻双方只有一方 可以提出离婚,如果双 方都提出离婚,则不准 离婚。 美国:离婚率快速上升. 在20世纪50年代,90%以 上的已婚夫妇能将他们 的婚姻维持到10年以上,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50%。 国家 中国 美国 45~54岁未婚女性 离婚率 出生率 婚姻稳定性对人口的自然增长 0.2℅(未婚率低) 有何影响? 4.5℅(未婚率高) 0.6℅(低) 9.7℅(高) 较高 较低
一、外国文化与人口
爱尔兰人口约374.4万,是欧盟 中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
因为有了这条规定,所以爱尔兰人对婚姻大事考虑得 极为周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久而久之,晚 婚成为爱尔兰人的风俗.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 爱尔兰信仰天主教,禁止离婚。在爱尔兰的各个市 晚婚对人口的自然增长有何影响? 均婚龄便高达29.1岁,超过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 政机关办公大厅,都有液晶屏显示结婚须知:本处 有国家。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性从未结过 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不办理离婚登记。 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 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
具体来说,我国传统人口文化中被 逐渐革除的陋习和发扬光大的文化有哪 些?分别有何积极意义?
变化 人口文化
逐渐革除 的陋习 早婚早育
发扬光大 的文化
晚婚晚育
积极意义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 生育时间,降低出生 率,减轻人口压力
婚俗制度
多子多福 只生一个好 多育多子 男女都一样 生育 重男轻女 少生、优生 重仕轻民 工业化、城镇化 职业选择 重农轻工、步伐加快,工商 业迅速发展 轻商 安土重迁 社会文化交流频繁 人口流动 父母在、 人口流动规模空前 不远游 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正统犹太教徒认为唯有挽救母亲的生命始得构成
堕胎的正当理由。犹太人视胎儿正在经历成长为人的 过程所以堕胎必须具有合乎道德的理由。
佛教许多人认为佛教没有家庭生活只有出家生活其实出家只是佛教生活
方式的一种佛教徒的成分总是以居士为多。居士通过婚姻建立家庭既维 系种族的繁衍也维持出家人的修行为出家人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因此佛 教重视婚姻问题对婚姻的条件、婚姻道德、离婚问题都有许多论述。在 婚姻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 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种族和阶 级歧视。在婚姻道德问题上佛教特别重视家庭价值强调维护家庭的稳定 对于出家人要求禁欲对于已婚者要求节欲如果有嫖妓和通奸行为必须严 厉谴责。佛教重视家庭稳定也不绝对反对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