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3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3

义的经验论为基础,进而贯彻“心理化”与“社会化“的思想,并且重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这些因素的确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材、学生等因素也是互相作用的。

(2)关于课程论的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的课程论思想主要体现在“教材的性质”、“课程中的游戏”。

以及”课程中的科学”等章中。

从他的课程论思想来看,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从他从事教育工作的初期来看,为了改变传统教育只是让儿童“从书本里”学习的弊病,他一再强调的是让学生“从做中学”,所以,他主张让儿童学习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木工、金工、烹饪等,这种思想在该书中仍然反映出来。

在第十五章“课程中的游戏与工作”中他曾经说过,“学校里面有种种作业,如园艺、纺织、木工、金工、烹饪,等等,就是把上面所说的那种显本的人类事务,引用到学校里面去,作为学校的材料。

”然而,我们只是看到这一点,那是片面的。

其实,在他写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时,他的课程论思想已有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方向与内容是他不仅主张采用儿童“主动作业”的方法,而且,详细谈到了”分科教学”问题了。

在该书第二十一章中,他论述了“人文科目”的性质与教学;在第十六章中,他论述了地理与历史教学的要旨,在第十七章中,他说明了课程中的逻辑方法与心理方法,讲且着重分析了科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总之,他采用“课程”这个概念,而不是把儿童的“主动作业”绝对化。

这是他的课程论思想的变化的第一点。

第二点,他说明,让儿童掌握“理性化的知识”是必要的。

在第十四章第三节“科学或…理性化的知识‟”中,他指出,所谓“知识”,就是已知的事物,是稳定的,
无异议的,让儿童掌握这种知识是必要的。

上述两点变化显示出他的课程论思想的”发展。

过去,我们总是说杜威只让学生通过“主动作业”学一点生活所需要的知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杜威前期的教学观点绝对化,而没有看到他的教学思想的发展。

我们认为,从《民主主义与教育》全书来看,杜威的课程论思想是“主动作业”与“科目教学”并举,如果说,在小学与低年级,他强调的是儿童的“主动作业”,那么,在中学、特别是在高年级,他并不否定、反对“分科教学”,而是较详细地谈到博物、地理、历史、园艺等学科的教学问题。

同时,他还说明,各种教学科目的知识之间是存在着“内在联系”的。

例如,历史与地理学科是有互相补充的作用的。

由此看来,杜威在他的教育生涯的后期在课程论方面使“主动作业”与“分科教学”融合起来,反映了在某一个时期,他为了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现实生活的弊端,强调要让儿童“从做中学”,然而,社会生产要求让青年掌握科学知识这一现实,”也迫使他面对现实需要,注意到基础知识的问题,这一点,在该书中是鲜明地表现出来的。

杜威谈到了教材问题。

他认为,所谓教材,就是我们在进行一件有目的的事的时候,所观察的,追想的,阅读的,与谈论的种种事实。

据此,他指出,学校教材乃是“用于读、写、算、历史、博物、图画、唱歌、物理、化学、近世语、外国语等等科目”。

〈22〉而他说明,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教材要使儿童感到“有兴趣”,这样,儿童才肯用心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儿童由于爱好而尽力去探索,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就有助于深刻理解他所学习的对象。

由此
着来,兴趣对于学生智力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说,教材使儿童感到“有兴趣”并符合他们的个性,这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秘诀。

同时,杜威还指出,选择教材要考虑让儿童掌握一些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

他举例说,“我们在学校里面教园艺一科,不一定是要培养成将来的园丁,也不是用来作为将来消遣方法。

园艺一科,能使学生研究农事与种植在民族史上占什么位置,……从事国艺的作业,能借此学习生长的事实,泥土的化学,光线空气与水汽的效用,以及有害的与有益的兽类生活等等”。

〈23〉可见,他既承认园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又指出它在儿童了解农业基础知识方面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应该说明的是,杜威已经注意到“学校的教材应须永远保存的文化要素”的问题。

在他看来,教材的特点在于把一定社会的文化要素组成为“有组织的形式,提示教师,使他明了,使他不至乱碰,白费心力”。

〈24〉教材应该把那些须“永远保存的文化要素”标准化,这样,教师教学时就有了根据,因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该说,在这一点上,杜威的看法是对的。

杜威还谈到教师如何运用教材以及对教师的要求问题。

他说明,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在教学中,“教师已经懂得的事物,在学生方面不过是刚在学习的事物。

因为这个缘故,这两方面的问题,是根本不同的”。

〈25〉从教师施教方面来说,杜威要求“教师直接从事教授的时候,对于教材,要完全精熟,运用自如;这个时候,教师的注意要集中于学生的态度与反应,了解学生与教材有何相互的影响,这是教师的事情”。

〈26〉这一段话,显示了杜威也是注意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的。

而他在论述学生的学习时指出,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学生的心,自然要注意所研究的题目”。

但是,为了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材对于学生的需要与能力,符合他们智力的发展水平。

如果教师不注意教材与学生的“经验”的关系,那么,他的学问或所精读的教材,与学生的经验是相隔离的。

教师向学生所传授的知识如果远超学生的知识范围,这是不符合他们的需要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儿童的“经验世界”与知识范围,这是十分重要的。

(3)“儿童中心说”与“主动作业”。

从上面关于教学过程与教材问题的论述中,我们看到,杜威特别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与能力的问题,同时,他认为传统的教育压制儿童的个性,妨碍儿童的自然成长。

因此,在批判传统教育过程中,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说”,并认为这是教育上的“革命”。

杜威的“儿童中心说”在该书中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反对传统教育培养恭顺、服从、因循守旧、人云亦云的人,主张培养儿童的积极性与独立性。

从政治上讲,杜威反对旧的贵族教育。

他认为,旧的教育对儿童的个性进行“残暴的专制压制”,扼杀了儿童的积极性,。

所以,旧的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一些恭顺、服从、因循守旧、人云亦云的人,这种人是封建贵族所需要的。

然而,当今美国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人。

美国的工业正在发展,需要有独立创造力的人。

于是,杜威提出:要培养儿童的积极性与独立精神。

学校生活要有自由,要使儿童“自主”。

这种思想对于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有重大的影响。

第二,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社会生活,只让学生“呆读死记”,强调儿童的“主动作业”的重要性。

杜威认为,旧的学校只让儿童“从书本中学习”,教育脱离现实的社会生活,用旧的教学内容和向儿童“硬灌””知识的方法都不符合“工业时代”的需要,因而他指出,旧教育必须改革,要培养儿童的独立工作能力,以便他们独立地去获得知识,于是,他主张让儿童进行“主动作业”。

在该书第十五章“主动的作业在教育上的位置”一节中,他说明:应该明确“主动作业”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

在他看来,通过各种各样的作业,不仅可以使儿童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到木工、金工、纺织、烹饪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改变校内与校外相隔离的弊病,进而逐步实现学校与生活的统一。

必须指出,杜威主张让儿童学习印刷、订书、纺织、打字等,只能使他们获得片段的知识。

所以,当杜威强调“主动作业”时,它实际上给教学实践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一点,我们是应该看清楚的。

在旧中国,由于广泛传播杜威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我国的教育也受杜威“儿童中心说”的消极影响。

第三,反对传统教育压制与束缚儿童的个性,主张让儿童自由成长和自然发展。

杜威认为,旧的传统教育压制儿童的个性,教师总是“命令”学生执行“命令”,不允许学生自由行动、自由成长。

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在他看来,要让儿童自由地选择感到兴趣的作业,自由地开展“活动”,并从“活动”中获得知识。

所以,他反对教师要按照他的“命令”去做的办法,指出:这种教育是“盲从”,因而是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的。

正因为如此,在教育改革中,他认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