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题库
一、简述题
1.马克思商品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
2.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克思价值形式理论的基本内容。
4.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的基本内容。
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意义。
6.货币的本质、职能、货币流通及人民币流通规律理论的基本内容。
7.货币与资本的联系与区别、资本的本质。
8.总公式的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条件。
9.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0.马克思货币转化为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
工资的实质。
1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
12.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
13.剩余价值率的概念和意义。
14.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绝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15.生产劳动概念。
1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
17.简单再生产的实质。
18.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19.资本积聚和集中。
2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21.马克思积累理论的现实意义。
22.资本循环三个阶段的内容,各阶段资本形式及其职能。
23.产业资本循环不仅是其三个阶段的统一,而且是其三种形式的统一。
24.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条件。
25.资本循环经历了哪些时间,如何缩短这些时间来加速资本主义周转?
26.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现实意义。
27.怎样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2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29.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0.试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1.资本周转概念,怎样计算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32.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及其流通特点。
33.预付资本总周转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4.固定资本更新和经济危机的关系。
35.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现实意义。
36.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
37.社会资本概念及其运动特点。
38.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9.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
4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4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42.马克思成本价格理论及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意义。
43.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44.利润是个客观经济范畴。
45.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
46.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的形成及含义。
47.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48.部门内部的竞争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形成。
49.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
50.马克思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51.如何理解供给与需求及其关系。
52.商品资本是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的。
53.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54.商业利润来源及其实现方式。
55.商业资本周转的特点和作用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56.马克思商业资本及其作用原理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意义。
57.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58.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其一般特点。
59.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及相互关系。
60.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及形成。
61.马克思地租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意义。
62.生息资本的本质。
利息的本质。
63.利息率是如何决定的。
64.如何理解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这种纯粹量的分割转变为质的分割。
65.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意义。
66.《资本论》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是什么?
67.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
68.价值实体是什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
69.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物?
70.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1.为什么商品的价值不能由自身表现出来,而必须通过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才能表现出来?
72.什么是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它们二者的关系怎样?
73.马克思是怎样从价值形式的发展中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74.什么是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形成的根源是什么?
80.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什么重大意义?
81.为什么商品交换的个人过程和社会过程之间的矛盾发展必然产生货币?
82.马克思怎样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种区分有什么重大意义?
83.等价形式具有哪些特征?
84.为什么说简单价值形式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
85.劳动过程有哪些要素?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哪些特点?
86.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什么特点?
87.商品交换的条件是什么?
88什么叫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89.怎样理解马克思说的“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90.什么是价格标准?它与价值尺度有什么区别?
91.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92.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怎样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93. 试比较马克思对生产资本的两种划分。
94.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95.简要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及资本的形态变化。
96.马克思说:“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
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应如何理解?
97.如何理解马克思对生产劳动含义的规定
98.试用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99.简要回答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的解决
100.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
101.商业资本对社会再生产的作用
102.如何理解利润量的分割转化为质的分割
103.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对利润率有什么影响?
104.什么是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怎样形成的?
105. 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有哪些影响?
106.简要回答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形成过程。
107.竞争、供求关系对市场价值和生产价格形成的作用
10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09.为什么说商品资本循环体现了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110.如何理解实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个平衡式之间的关系?
111.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两个理论前提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
112.如何理解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113.什么是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14.如何理解扩大再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
115.运用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说明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116.为什么把资本“只能理解为运动”?什么是资本运动的主体?
117.价值革命对资本循环有什么影响?
118.什么是纯粹流通费用、保管费用和运输费用?它们有什么区别?
119.什么是工资的国民差异理论?
120.什么是资本积累?它同资本积聚、资本集中有什么联系与区别?121.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积累的杠杆?12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123.什么是资本的原始积累?它与资本积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124.为什么说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是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125.劳动期间的不同对预付资本量和周转速度有什么影响?
126.流通时间的长短对资本周转速度有何影响?
127.资本周转时间和预付资本量的关系怎样?
128.第Ⅱ部类内部分两大分部类有什么意义?
129.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经济过剩)产生的原因分析。
130.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辨析题
1.价值、交换价值、价格
2.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3.一般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
4.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5.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6.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
7.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
8.产品价值和价值产品
9.货币资本循环与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
10.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
11.扩大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
12.劳动力和劳动
13.商品和货币
1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5.货币和资本
16.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7.局部工人和总体工人
18.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
19.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20.成本价格和所用资本
21.利息和企业利润
22.资本循环和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4.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
25.绝对地租与级差地租
26.利息与企业主收入
27.利润与剩余价值
28.资本商品与商品资本
29.借贷资本与虚拟资本
31.流动资本与流通资本
32.商品资本和商业资本
3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34.生息资本和虚拟资本
35.高利贷资本与借贷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