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病管理.PPT医学课件

慢病管理.PPT医学课件

20
2.糖尿病诊断标准
血糖水平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时期为糖调节受损 (IGR)期。以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判断时,空腹血浆 葡萄糖≥6.1mmol/L~<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 (IFG);以OGTT后2小时血糖水平进行判断时,负 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7.8mmol/L~<11.1mmol/L为 糖耐量受损(IGT)。
严重并发症外,均应在药物治疗前首先应用或与 药物治疗同时进行 。
32 32
(4)随访管理形式
门诊随访管理:
适用于定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门诊医生利用患者就 诊时开展患者管理,并按照要求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 随访卡。
社区随访管理:
有条件的社区,对于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 期去医院就诊的患者,社区医生可通过在社区设点或 上门服务开展患者管理,并按要求填写高血压患者管理 随访卡。
慢病规范化管理
1
内容提要
基本概念 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服务流程 工作要求 评估指标
2
一、基本概念
(一)为何要对高血压、糖尿病进行管理
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可防、可治,预防效果优于单纯治疗
3
据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统计显示,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 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到2000年,脑血管病、冠心 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降压治疗的血压低限值尚未确定,但冠心病或高龄患者舒张压 低于60mmHg时应予以关注。
降压治疗达标时间:一般情况下,1~2级高血压治疗争取在4 ~ 12周内血压逐渐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若患者治疗耐受性差 或老年人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35 35
4.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
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逐步增加剂量或 联合用药,争取3个月内血压达标。
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
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 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 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 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6
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
20
现患率 标化现患率
17.65
15
13.58
12.3
9.4
10
7.73 7.5
5.11
5
0 1959 1979 1991 2002
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7
2002年,我国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18岁居民糖尿病患病 率分别达到6.1%、3.7%和1.8%,估计全国有糖尿病患者2346万人, 空腹血糖受损者约1715万人,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主要受害人群。 与1996年相比,仅仅6年时间,大城市人群患病率即上升40.0%。 预计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将会达6000余万。
8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高 达3-4倍。有研究表明:23.7%的急性冠心病 归因于高血压,我国脑卒中发生危险的40%~ 50%归因于高血压。
9 9
糖尿病的危害
10
危害特点:一是患病率高,二是并发症发生 率高,三是心理障碍,四是沉重的社会经济代 价 。据2001年我国30个省市大医院住院的糖尿 病患者调查发现:73% 糖尿病患者患有一种以 上的并发症,其中 60% 患者合并高血压及心脑 血管病变,1/3 合并糖尿病肾病,1/3 合并眼 病。造成严重失能,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 降低。
4
全世界每年300万人死于糖尿病。 美国近几十年来,糖尿病死亡一直 处于死因顺位的第七位。
5
中国慢病现患情况
高血压患者2002年1.6亿,目前约2亿; 估计糖尿病患者2300多万; 心梗患者200万,年新发50万; 脑卒中患者700万,年新发200万; 我国每年癌症发病200万,死亡150万。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更适合该患者的降压药。
36 36
降压药的联合应用,推荐以下前4种组合方案, 必要时或慎用后2种组合方案。
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 ACEI或ARB和小剂量利尿剂; 钙拮抗剂(二氢吡啶类)和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剂和小剂量利尿剂; 小剂量利尿剂和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心功能不全者慎用α受体
22 22
二、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一)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

尿



健 康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

务 规
(五)考核指标

(六)附件
筛查 随访评估
分类干预 健康体检 筛查流程 患者随访流程
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23
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内容
高血压管理 糖尿病管理 非药物治疗 患者全面健康检查

舒张压 <80
80~89 ≥90
90~99 l00~109
≥110 <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 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16 16
(2)高血压分层
分层依据: 血压分级:1、2、3级; 危险因素:年龄≥55岁、吸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11
疾病负担重
12 12
高血压控制现状
中美两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
美国
1976-1980 1988-1991
知晓率
51
73
治疗率
31
55
控制率
10
29
中国
1991
2002
27
30
12
24
3
6
13
糖尿病防控现状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综合医院缺乏有效的联动 机制,糖尿病患病信息不能共享,难以发挥优 势互补的作用。
肥胖、缺乏体力活动、C-反应蛋白;
靶器官损害: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肾功能受损
(血清肌酐轻度升高、微量白蛋白);
并存的临床疾患:脑血管病,心脏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
网膜病变,糖尿病);
根据上述影响预后的因素,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 很高危四层(表2)。
17 17
低危层: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 中危层: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者。 高危层:高血压1~2级同时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或
DBP100~109
3级 SBP≥180或
DBP≥110
Ⅰ无其他危险因素
Ⅱ1~2个危险因素 Ⅲ ≥3个危险因素或
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 Ⅳ 并存临床情况
低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19 19
2.糖尿病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在我国人群中采用 WHO(1999)诊断标准:依据临床症状、空腹、任意时 间血浆葡萄糖水平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 时血糖值来进行判定。 如果存在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 糖尿病症状,并且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可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者口 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 ≥11.1mmol/l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低,糖尿 病患者平均期望寿命损失14.4年。
14
(二)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
1.高血压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 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全国血活压动开测始 量,均达到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根据病因明确与否,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 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28 28
2.高血压随访管理 (1)高危人群的随访管理
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 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指导; 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
29 29
(2)患者随访管理
测量血压; 询问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包括心
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心理状态等;
15 15
(1)高血压分级
按表1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分级。
表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mmHg )
类别
收缩压
正常血压
<120

正常高值
120~139

高血压
≥14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者;或高血压3级而无其他危 险因素者。 很高危层: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 害,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者。
18 18
表2 高血压危险分层
血压(mmHg)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SBP140~159 或DBP90~99
2级 SBP160~179或
24
(一)高血压管理
1.筛查
(1)筛查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包括居住 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
25 25
(2)筛查途径与发现渠道
筛查途径
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 血压。
26
高危人群与患者其它发现渠道
机会性筛查:就医血压测量。 重点人群筛查:医疗机构35岁及以上首诊测压制度的实施。 健康体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职工健康检查。 居民健康建档 收集社区内已确诊患者信息 :利用家庭访视等机会收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