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的锻炼价值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搏斗和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项素质,还具有防身自卫的功能。
它为适应人类生存竞争的需要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至现代社会,武术的健身价值已更为人们所关注,在学校中加强武术教育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提高全民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1]以下谈谈武术的作用。
首先,武术可锻炼身体的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的能力。
它分为动力性和静力性两种。
武术的压腿、耗腿、下腰等可以锻炼静力性柔韧素质,踢腿、翻腰等则可以锻炼动力性柔韧素质。
据观察发现,经常练习武术的人,其柔韧素质普遍好于一般人。
这些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腿踢过头部,有的甚至可将脚尖触及下颌。
而没有经过专项练习的人甚至不能将腿笔直地抬过腰部。
这是由于武术练习对人体一些组织、结构的影响而产生的。
武术练习使人体肌肉、韧带组织的伸展性得到了增强,同时它也改变了关节面的结构,使关节活动自如。
另外通过长期练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的调节功能得到改善,使主动肌收缩时,对抗肌充分放松,降低动作的阻力,保证运动幅度的加大。
其次,武术可以发展人体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它分为静力性与动力性两种。
武术中的桩功可以锻炼下肢静力性力量,窜、蹦、跳、跃可充分锻炼动力性力量,武术器械的练习又能有效地发展上肢力量等等。
在众多力量素质中,武术又侧重于速度性力量的发展,即使人体在极短时间内产生最快速度去克服阻力的能力。
如推掌、冲拳、踹腿等动作,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使拳脚以最快速度出击,并在最后一刻将全身力量集中于一点作用于目标,如有些武术好手就可以一脚将凌空抛起的木板踢碎。
再次,武术练习可以提高人体速度素质。
速度是指人们用最短时间完成一定运动的能力。
武术主要发展人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
反应速度取决于兴奋通过反射弧的时间。
如在散打练习中,当人的眼睛感受到对方向我冲拳的这一刺激信号后产生兴奋,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直至效应器开始兴奋做出防御准备,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使得这段过程所需时间越来越短,从而提高了人的反应速度。
再说动作速度,长拳讲究“拳似流星”,意为出拳要象流星一样迅疾有力。
又如武术队员可以极快的速度在空中完成前后两次扎刀动作,这都说明了武术对速度的要求和训练作用。
第四,武术训练可提高人的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长拳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就是形容武术的动作变化多、动静转换快。
如腾空飞脚接马步砸拳,由一个快速腾空的动作迅速过渡到两脚落地生根的马步桩,说明了武术套路练习对培养控制身体姿势和转换动作能力的作用。
而散手练习,则又可培养人体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动及时而准确地转换动作以作出反应的能力。
最后,武术练习可增强机体耐力。
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武术套路由几十个不同的动作组成,长拳、南拳的大部分动作要快速有力地完成,太极拳绝大部分时间要保持着屈膝半蹲的姿势,不管哪种拳术的练习都可使人体耐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武术演练过程中还讲究调息运气。
[2]有些优秀运动员一套拳械练完,呼吸仍然能保持平稳,说明武术除能提高一般耐力外,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也都有良好的影响。
就单单拿长拳来说,我们都知道武术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武术从一个赤裸裸的狩猎、战争发展到一个具有多元功能的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具有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一个事物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
中国武术也不例外。
它具有许多长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鲜明的价值。
长拳作为武术的拳法之一,自然也有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魅力。
谈到武术无不让人想起健身养生。
武术历来就和中医养生、气功养生联系在重要价值的恰当的概括。
长拳的方法极为丰富,手法主要有冲、劈、崩、贯、砸等拳法,推、挑、撩、劈、砍等掌法,顶、盘、格等肘法,腿法主要有弹、蹬、踹、点、铲、踢、里合、外摆、拍、扫等,还有各种摔法、拿法、跳跃、平衡等。
其运动特点是撑拔舒展、劲顺击长,快速有力、灵活多变,窜蹦跳跃、腿法较多,节奏鲜明、气势磅礴。
弹性都有较高要求。
同时,由于长拳动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来进行活动的,要求肌肉活动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较大,因此对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除此之外,长拳在其他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长拳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无论是马步冲拳,还是拗弓步冲拳,都能给人以凛然之感,让观者在速度与力量中体会长拳的魅力。
从起势、掌拳变换、步法挪移、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其灵活性与节奏感都能给人以震撼。
弹腿,自然流畅。
收势之时,深呼口气,只感到全身筋骨舒活,神清气爽,仿佛从指尖到脚跟的每一处的肌肉都在跳动,每一脉血液都在沸腾。
练长拳,能使人心肺功能明显增强,体能体质明显上升,身体协调性与平衡性也会有所改善。
从健身祛病的立场来说,习练长拳要得到比较好的健身成效,率先也是要维持一种祥和、安然的心态。
同时,长拳的顺应性也相等宽泛,男女老少都可以习练。
长拳之所以可以存在很好的健身成效,我以为,除了它举措温和湍急、志气相随,相符人体的生理卫生请求,可以推进人体的推陈出新,提高人体脏器器官性能外,更主要的是它对于人的心境、意念的调理。
长拳外型上的紧锁小气、声势澎湃。
从基本上来说是心绪、意象上的紧锁小气、声势澎湃。
因为我以为,习练杨式长拳,最主要的是心态的调动。
如果没有这种惊慌心思来升高人的免疫力,一朝一夕反倒会疾病缠身。
在学习长拳的过程中,我感觉最重要就是身形要稳,而最难的就是下得去但上不来,缺乏基本腿法的支撑力。
学习长拳收获最多的就是身体素质提高了不少,至少腿比以前有劲了,可见长拳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项很好的强身健体运动项目。
另外,练习长拳还对我们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感觉自己心情浮躁的时候练一练长拳可以有效的释放压力、平静心态,久而久之,甚至可以放宽你的心胸,让你更加热爱生活。
这是现代年轻人所特别需要及必要的。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长拳是以各种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身法、腿法、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动作组成。
构成了各种屈伸、回环、扭拧、折叠、旋转等身体运动形式,并要求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因此系统地进行长拳锻炼,有助于青少年柔韧、速度、力量、灵巧、协调、耐力等素质的增长,对培养和发展肌肉的伸展性、爆发力以及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极有帮助。
除此之外长拳演练对精神、意识、呼吸都有一定的要求。
实践证明,通过长拳锻炼不仅能够利关节、强筋骨,而且使内脏得到锻炼。
由于长拳动作多,要求速度快,运动量较大,对氧的需要量大,因此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要求较高,所以经常进行长拳锻炼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长拳中还包含了许多攻防中可用的拳法、掌法、腿法、擒拿法以及快摔法。
经常锻炼不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还可以使青少年了解和掌握丰富的攻防方法。
加上教师正确的教学和引导有益于增强阳刚之气和防身自卫能力的养成。
因此,根据长拳的各种锻炼价值我们可以认识到长拳很符合现代人的健身理论要求,即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病患,而且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就要求现代社会的健身理论与方法。
不仅要作用于生物的人,而且还要力求适应于现代人类生活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长拳运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明显的健身效果,恰好符合人们对现代化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
总之,长拳作为一项武术运动,可以说与少林拳法一脉相承,既是对传统拳法的继承,也是对其进行的创新与发展。
长拳以其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性、遵循娱乐性和健身性的统一,符合人体生理、生物学特征要求,符合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的要求,能满足人们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等要求。
其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外交流中频频扮演着重要角色。
长拳表演不仅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更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可,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习练长拳,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华武术的弘扬与推广。
如今,它已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练好长拳,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整体来说,练习武术是通过人的身体运动实现的,练习者只要进行适度的身体运动就能够增进健康,即使是在以武术作为技击手段的古代人们也没有忽略它的健身价值.所谓"搏刺强士体",一方面说明通过"搏刺"这种形式使人体运动可以"强士体"是相互依存的.戚继光在《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篇》中说:"凡兵平时所用器械,轻重分量当重于交锋所用之器.重则既熟,则临阵用轻者,自然手捷,不为器所败矣,是谓练手之力.凡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临敌去沙,自然轻便,是练足之力.凡平时习战,人必重甲,荷以重物.勉强加之, 庶临战身轻,进退自速,是谓练身之力."戚继光练兵是为了"临阵""临敌""临战"而练"手之力""足之力""身之力",但通过训练可以健身,健身可利于实战则是显而易见的.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说明到清代武术的社会功能已在明显转变,习拳的终极目的已在于"益寿延年",武术的健身价值更是日益突显出来了.中国人历来重视运动,重视生命,注重养生之道,所以在武术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和中国养生导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增强了武术的健身价值.如轻柔缓慢的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受到海内外人群的青睐,它松静自然、气沉丹田,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仅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而且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性情、缓解压力等,在当代社会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武术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套路练习形式,还有对抗练习形式;套路练习中不仅有拳术,还有多种器械;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对练,并且还有多种拳种和流派.这些不同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各有其运动特点,所以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互补充.可以全面地促进人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武术锻炼对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良好影响,不同的人可以根据个人不同的爱好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内容进行锻炼,以达到更好地增强体制的目的.[3]由此可见,武术对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对各项素质的发展又是密切联系而非孤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