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2节
四、板块构造学说
1. 60年代后期,在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产生 的又一种学说。 2. 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分为六 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 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 板块。 3. 板块内部是比较稳定的区域,板块边界是 构造活动地带,板块相互碰撞形成山 脉、海沟和岛弧等。
板块构造学说
1. 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理论展,从大 陆漂移说开始,有六十多年的历史。 2. 板块学说引出了“板块”的观念 3. 板块构造的理论,地球外壳约一百 公里厚的部份称为岩石圈,由许多 块体构成,这些块体即称为板块。
二、大陆漂移说
1910年有人第一次提出了这种 疑问:位于大西洋两岸的南美大 陆和非洲大陆的海岸线,为何如 此相似?这个人就是德国地球物 理学家、气象学家阿尔弗莱德· 魏 格纳,这个念头成为他提出“大 陆漂移说”的契机。
本节主要参考书
1. 塔奇著《地球的构造圈》(地质出版社) 2. 普雷斯等著《地球》 (科学出版社) 3. 范时清著《世界大洋地质基本轮廓 》 (科学出版社) 4. 孙荣圭著《地质科学史纲》(北京大学 出版社)
50年代伊始,在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开发的新技 术被广泛用于海洋观测, 比如采用声纳装置观测 海底地形,利用海洋磁 场仪探测海底磁场异常 情况等。通过这些探测, 科学家终于搞清全球海 底被称为“海岭”的巨 大海底山脉是彼此相连 的。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
地幔物质的对流作用
大洋板块俯冲图
海沟
1968年深海钻探第三次在南大西洋 的钻探结果证实了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学说深刻地解释了世界地震和火 山分布、地磁和地势现象、岩浆和造山运 动,说明了全球性大洋中脊和裂谷系、大 陆漂移、洋壳起源等重大问题,以全球整 体的研究观点,开拓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深 广度。但该学说对板块活动具体作用过程 和细节还不十分明确,对板块动力的确定 还有问题,对板块内部构造与板块俯冲消 亡及伴随的岩浆活动研究不足,还不能圆 满地解释大陆岩石圈的成因和演化,有待 进一步的完善。
第二节 现代地学的突破
1. 地质学的发展阶段 2. 大陆漂移说 3. 海底扩张学说
4. 板块了解现代地学关于地质构造问题的不同学说争论 的概况; 2. 把握从大陆漂移说到板块构造说的发展线索,重点 掌握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观点; 3. 深刻理解科学上不同学说之争对科学发展的重要 作用。
魏格纳
大陆漂移说认为二 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 整块联合古陆。后来,在 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 天体引潮力下,这一联合 古陆开始分离,由较轻的 硅铝层组成的陆块浮于较 重的硅镁层上。逐渐形成 现在的海陆分布。
三、海底扩张学说
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越靠 近海岭的岩石越年轻,越远就越古老, 呈两侧对称分布。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 涌出,冷郄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继续上升的岩浆,将旧的大洋地壳推向 两边,当被越推越远的大洋地壳遇到大 陆地壳时,便俯冲至大陆地壳之下的地 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海底由此得以 不断更新和扩张。
一、地质学的发展阶段
1. 18世纪末----20世纪初,在研究地质历史时,用 生物化石来断定地质年代,称之为生物学地球 观阶段。 2. 20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地壳和海洋的化学成 分构成及其变化,矿物元素的分布,以此来推 断地球地质的形成和演化,称之为化学地球观 阶段。 3. 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开始用力学、电磁学等 理论来研究地球地质结构特点及其运动规律, 产生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地质力学等一系 列新的学说和理论,称之为物理地球观阶段。
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使地球各个 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再者, 海地地形、地震位置、火山等活跃部位都连 接成为带状,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 命性的见解应运而生。
思考题
1. 概述现代地学关于地质构造问题的不同学 说争论的情况? 2. 简述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 说的基本观点? 3. 试述现代地质构造学的不同学说之争对科 学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