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篇:文言文比较阅读综合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5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燕策二》)[注释]①比:连续,接连。
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
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2)愿子还而视之()△ △(3)不以千里称也()(4)去而顾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其真不知马也。
(2)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
3. [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4. 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
5. 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1—5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待.到山花烂漫时()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3. 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4. 【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5. 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7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之不以其道()(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执策而临.之()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二)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②亟:急忙。
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④呼备:叫人准备。
⑤赍(jī):携带。
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师读()(2)以袜实.米()(3)负.以致师()6.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7. 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以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之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然野心..力拉崩倒之声..不过遁逸耳 B. 中间C. 叫嚣..两毙..乎东西,突乎南北 D. 而顷刻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 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 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 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5.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1~4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素②比.至陈比③使公即恒楚将.将④广故数言欲亡.亡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译: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4. 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答:古诗文阅读篇:文言文比较阅读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1. (1)通“现”,显现(2)您(你)(3)用(4)代“骏马”2. (1)(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2)连续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过。
3. [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乙]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 有才能的人。
或人才5. 说明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选用人才;说明权威的重要;不可盲目崇拜权威,要注重实践等。
二、7. (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 莲,是花中的君子。
9.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 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 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三、(一)1. (1)通“饲”,喂养(喂)(2)鞭打(驾驭)(3)通晓(知道、明白、懂得)(4)面对2. 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 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4.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5. (1)跟从(跟)(2)装满(装)(3)背(背着)6. 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7. 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
(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
)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四、1. (1)闭眼(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2. B3. D4. (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5. 阴险、狡猾、奸诈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五、1. 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服。
3.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 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