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现状概况与分析 (1)1.1 区域位置 (1)1.1.1 临安市区位 (1)1.1.2 高新园区位 (1)1.2 规划范围 (1)1.3 基地周边条件 (1)1.3.1 环境条件 (1)1.3.2 交通条件 (2)1.4 基地自然条件 (2)1.4.1地形地貌 (2)1.4.2 气候条件 (2)1.5 基地建设现状 (2)1.5.1 建筑现状 (2)1.5.2 道路交通现状 (2)1.5.3 土地使用现状 (3)1.6 用地适宜性分析 (3)1.7 发展条件分析 (4)1.8 现状概况总结 (4)2. 规划总则 (5)2.1 规划依据与原则 (5)2.1.1规划依据及参考文件 (5)2.1.2规划原则 (5)2.2 规划目标、定位与规模 (5)2.2.1规划目标 (5)2.2.2规划定位 (6)2.2.3规划规模 (6)2.3 规划理念 (6)3. 规划方案说明 (6)3.1 策划体系 (6)3.1.1 产业策划 (6)3.1.2 功能策划 (6)3.2 规划结构 (7)3.3 土地使用规划 (7)3.3.1 工业用地 (7)3.3.2 居住用地 (8)3.3.3 公共设施用地 (8)3.3.4 道路广场用地 (8)3.3.5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3.3.6 绿地 (8)3.3.7 水域和其它用地 (8)3.4 道路交通系统及竖向规划 (10)3.4.1 对外交通组织 (10)3.4.2 内部交通组织 (10)3.4.3 道路等级 (10)3.4.4 交通设施 (11)3.4.5 步行系统 (11)3.4.6 竖向规划 (12)3.5 公共配套设施规划 (12)3.5.1教育设施 (12)3.5.2医疗卫生设施 (12)3.5.3文化娱乐设施 (12)3.5.4体育设施 (12)3.5.5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设施 (13)3.5.6商业设施 (13)3.5.7市政公用设施 (13)3.5.8其它设施 (13)3.6 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3)3.6.1 规划原则 (13)3.6.2 绿化系统规划 (14)3.6.3 景观系统规划 (14)3.7城市设计导引 (14)3.7.1 风貌分区 (14)3.7.2 界面控制 (14)3.7.3 建筑要素控制 (15)3.7.4 环境要素控制 (15)3.7.5 岸线处理形式 (15)3.8土地开发控制 (15)3.8.1 地块划分 (15)3.8.2 控制指标 (15)3.8.3 开发强度 (15)3.8.4 高度控制 (16)3.8.5 建筑退线 (16)3.8.6 建筑间距 (17)3.9分期实施建议 (17)4. 市政工程规划 (17)4.1 给水工程规划 (17)4.2 污水工程规划 (19)4.3 雨水工程规划 (19)4.4 电力工程规划 (20)4.5 通信工程规划 (20)4.6 燃气工程规划 (22)4.7 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23)1.现状概况与分析1.1 区域位置1.1.1 临安市区位临安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以西31公里处,距离杭州市中心约30分钟车程,距离萧山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距离上海也仅2小时车程,处于浙江省“两小时交通、经济、生活圈”的核心圈层,城市对外交流联系十分方便快捷。
随着余杭撤市设区、杭徽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杭州市文一西路延接临安段(临余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连接,临安已成为最靠近杭州的城市之一,是杭州实施“交通西进、旅游西进”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显著。
1.1.2 高新园区位规划选址区域(以下统称“规划区”)位于临安市主城区以东,青山湖组团北部。
南临秀丽的青山湖,毗邻八百里养生园,规划的杭州市文一西路延接临安段(临余公路)及规划的轻轨将贯穿其东西,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1.2 规划范围东起规划的月洞门路,西至规划的景兴路,北起阿陆大山南侧,南至青山湖岸。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8平方公里。
1.3 基地周边条件1.3.1 环境条件规划区所在的青山湖组团规划为旅游度假区(根据《临安市青山湖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山湖环湖地区均被山体包围,青山绿水,有林木参天的双林山,风景优美的西径山风景区,自然环境优越。
现状建设量较少,散落分布着自然村庄,少量别墅及旅游接待的宾馆等。
浙高新园区位图临安市区位规划区范围图2.8平方公里江省县(市)中唯一的综合大学——浙江林学院(即将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位于规划区西侧不到三公里处,该学院能为高新技术园区提供优越的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持。
1.3.2 交通条件青山湖环湖地区三面临城市园区级道路,南侧更有杭徽高速公路与铁路经过,交通条件便捷。
1.4 基地自然条件1.4.1地形地貌规划区内地形为低山丘陵——河谷型地貌,地势北高南低,起伏变化较大,高程从25米到150米,高差达125米。
大部分用地高程集中在25—75米之间。
周边最高山体为紧靠北侧规划红线的阿陆大山,高程为252.4米。
现状坡度以低丘缓坡为主,大部分在15度以下,适宜开发。
规划区内有一现状河流从北至南流向青山湖。
东北角有一水库,名为月洞门水库,面积约为一公顷。
青山湖常年水位25.18米,洪水位31.18米。
1.4.2 气候条件规划区属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悬殊。
多年平均气温为15.8℃,七月为最热月,历年平均为28.1℃,1月为最冷月,历年平均3.4℃。
极端高温41.9℃,极端低温-13.3℃。
历年平均日照明数1939小时,年无霜期234天。
全市常年偏东风最多,以东北风和东北东风为主。
四季中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季节特征明显。
1.5 基地建设现状1.5.1 建筑现状规划区内现状建筑很少,以村镇住宅建筑和工业建筑为主,总建筑面积为122500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94100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76.82%;工业建筑28400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23.18%。
村镇住宅建筑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内部缓坡地区,以一、二层建筑为主,建筑质量大多一般;工业建筑主要是临天砖瓦厂和市砖瓦二厂进行建材加工的建筑及附属设施,建筑多临青山湖而建,房屋简陋,建筑质量较差。
1.5.2 道路交通现状本规划区内部现状道路主要由中部东西向横穿规划区的临余公路、西侧向北至横畈、长乐的公路及一些村路构成。
其中临余公路向西至锦城城区,向东至青山城区、杭州市,是本规划区现状对外联系的主要道路。
青山湖环湖地区交通分析图高程分析图现状道路分析图道路用地3.07公顷,占现状建设用地17.34%;仅临余公路路面作硬化处理,其它道路以土路为主,路况较差,通行能力低。
1.5.3 土地使用现状(1)工业用地(M)现状工业用地集中分布于两处,分别位于规划范围西南角及南端中部。
现状工业用地为三类工业用地,共有14.63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5.12%。
(2)道路广场用地(S)现状道路广场用地较少,只有3.0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07%。
(3)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E)规划区现状以此类用地为主,共有262.3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达91.81%。
其中又以林地(E4)所占比例最高,共有现状林地154.12公顷,占总规划用地的53.94%。
其它还包括:水域(E1)面积8.66公顷;园地(E3)面积12.39公顷;村镇建设用地(E6)面积24.29公顷;弃置地(E7)面积62.86公顷。
现状用地汇总表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 (公顷)占总用地比例(%)大类中类建设M 工业用地14.63 5.12用地M3 三类工业用地14.63 5.12 S 道路广场用地 3.05 1.07S1 道路用地 3.05 1.07合计17.68 6.19非建设用地E 水域和其它非城市建设用地262.32 91.81E1 水域8.66 3.03E3 园地12.39 4.34E4 林地154.12 53.94E6 村镇建设用地24.29 8.50E7 弃置地62.86 22.00合计262.32 91.81合计280.00 100.001.6 用地适宜性分析由于地处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区,规划区内山坡陡峭并富于变化,绿化植被丰富,景观绝佳,但同时,坡地地形也给用地的选择开发带来较大难度。
本次规划通过综合考虑用地高程、坡度、建设现状和防洪等因素,以适建用地、限建用地和非适建用地三类标准来划分规划区的用地开发条件,籍此在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之间取得平衡。
适建用地——标高在洪水位31.18米以上,地势平缓,坡度小于15度,用地相对集中的,开发建设活动基本不涉及对自然环境较大面积挖掘破坏的区域。
该类用地可作为产业集中发展用地,适合较大密度开发以取得规模效益。
限建用地——标高在洪水位31.18以上,地势有一定起伏,整体坡度小于15度,用地位于林地、园地或弃置地等较零散用地,开发建设活动涉及对自然环境局部面积挖掘破坏的区域。
该类用地可作为部分公共配套设施选址用地,适合较低密度的开发。
非适建用地——标高在洪水位31.18以下或地势起伏较大,整体坡度大于15度,开发建设活动涉及对植被茂盛等自然环境良好区挖掘破坏的区域。
该类用地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使用,若要作为建设用地,必须对场地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物安全,并尽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7 发展条件分析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成功建设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如何清晰的认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扬长避短,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并通过规划挖掘其特征价值。
(1)机遇——强有力的产业发展战略支撑:浙江省在关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未来省域将重点建设国家和省级软件、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区,增强研发、培训、营销等产业服务功能,建立全国一流的产业集群发展平台;通过快速完善建设城际快速干道系统,强化杭州等大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便捷联系,发挥城市组群的网络效应,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坚持生态经济先行,发挥欠发达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优化配置,综合利用资源。
以上政策条件均为临安开发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基础支撑。
——前景看好的地区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临安地处环杭州湾产业发展带的腹地核心,该区域日趋旺盛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态势和空间需求给临安高新园的启动建设提供了良好机会;同时,现代高新技术研发企业和高素质人群对高品质工作和生活成本环境的追求,也使得临安可借助其生态环境的优势赢得市场先机。
(2)挑战——如何选择合适的产业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功能集聚在给临安带来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其面临来自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竞争的局面,在此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有效发挥和突显地方优势条件以吸引企业和产业投资,是本次规划面临的挑战之一。
——如何确保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本规划区拥有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如何尊重原生环境,有效取舍和体现集约开发土地,并合理安排产业功能及配套,实现土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是本次规划面临的又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