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形状记忆高分子 智能高分子 SMP
形状记忆高分子 智能高分子 SMP
加热
A
B
(2)变形:将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如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逆相 分子链的微观布朗运动加剧,发生软化,而固定相仍处于固化状 态,其分子链被束缚,材料由玻璃态转为橡胶态,整体呈现出有 限的流动性。施加外力使可逆相的分子链被拉长,材料变形为B 形状。 15
加热
A
B
(3)冻结变形:在外力保持下冷却,可逆相结晶硬化,卸除外 力后材料仍保持 B形状,得到稳定的新形状即变形态。 (二次 成型)此时的形状由可逆相维持,其分子链沿外力方向取向、 冻结,固定相处于高应力形变状态。 16
初始形状并固定后,通过外界条件(如热、光、电、化学
感应)等的刺激,又可恢复其初始形状的高分子材料。
2
1.2 SMP发展概况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美国宇航局 意识到这种形 状记忆效应在 航天航空领域 的巨大应用前 景。 于是重新启 动了形状记忆 聚合物的相关 研究计划。
1984年 法国 CDFChimie 公司开发出了 一种新型材料 聚降冰片烯, 该材料的分子 量很高(300 万以上),是 一种典型的热 致型形状记忆 聚合物
3
美国科学家 A.charlesby 在一次实验中 偶然对拉伸变 形的化学交联 聚乙烯加热, 发现了形状记 忆现象。
1988年
1989年
日本的可乐丽 公司合成出了形 状记忆聚异戊二 烯 同年,日本三 菱重工开发出了 由异氰酸酯,多 元醇和扩链剂三 元共聚而成的形 状记忆聚合物 PUR。
日本杰昂公司
化学交联结构
热固性SMP 结晶态
可逆相(物理交联结构) 玻璃态等
13
2.1热致SMP形状记忆过程
加热
以热塑性SMP为例
A
B
(1)热成形加工:将粉末状或颗粒状树脂加热融化使固定相和软 化相都处于软化状态,将其注入模具中成型、冷却,固定相硬化, 可逆相结晶,得到希望的形状A,即起始态。(一次成型)
14
目录
1 2 3 4 5
形状记忆高分子概述 热致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 其他种类形状记忆高分子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形状记忆高分子优缺点及发展趋势
1
1.形状记忆高分子(SMP)概述
1.1 定义:
形状记忆高分子(Shape Memory Polymer)SMP 材料是指具有初始形状的制品,在一定的条件下改变其
加热
A
B
(4)形状恢复:将变形态加热到形状回复温度如Tg,可逆相软 化而固定相保持固化,可逆相分子链运动复活,在固定相的恢 复应力作用下解除取向,并逐步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即宏观 上表现为恢复到变形前的状态A。 17
2.2 形状记忆效果
由形状记忆原理可知,可逆相对SMP的形 变特性影响较大,固定相对形状恢复特性影响较 大。其中可逆相分子链的柔韧性增大,SMP的 形变量就相应提高,形变应力下降。 热固性SMP同热塑性SMP相比,形变恢复 速度快,精度高,应力大,但它不能回收利用。
1)热致感应型SMP 2)光致感应型SMP 3)电致感应型SMP 4)化学感应型SMP
6
1.3.2 高分子的形状记忆过程和原理
1.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相结构
记忆起始形状的固定相 交联结构 部分结晶结构 玻璃态 超高分子链的缠绕等 产生结晶与结晶可逆变化的部分 随温度变化能可逆地固化和软化的可逆相 结晶相
11
固定相:聚合物交联结构或部分结晶结构,在工作 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用以保持成型制品 形状即记忆起始态。 可逆相:能够随温度变化在结晶与结晶熔融态(Tm) 或玻璃态与橡胶态间可逆转变(Tg),相应 结构发生软化、硬化可逆变化—保证成型制 品可以改变形状。
12
两相结构:固定相+可逆相
固定相 热致感应SMP 相结构 物理交联结构 热塑性SMP
9
3.形状记忆过程
L
T>Tg或T>Tm 变形
L+L’
T<Tg或T<Tm 固定 L’:变形量
L+L’
T>Tg或T>Tm
L
恢复
10
L:样品原长
2.热致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
定义:在室温以上一定温度变形并能在室温固定形变 且长期存放,当再升温至某一特定响应温度时,能很 快恢复初始形状的聚合物。 这类SMP一般都是由防止树脂流动并记忆起始态 的固定相与随温度变化的能可逆地固化和软化的可逆 相组成。
发生玻璃态和橡胶态可逆转变的 相结构
7
2. 产生记忆效应的内在原因
需要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由于柔性高分子材料的长 链结构,分子链的长度与直径相差十分悬殊,柔软而易 于互相缠结,而且每个分子链的长短不一,要形成规整 的完全晶体结构是很困难的。
8
这些结构特点就决定了大多数高聚物的宏观结构 均是结晶和无定形两种状态的共存体系。如PE, PVC等。高聚物未经交联时,一旦加热温度超过其结 晶熔点,就表现为暂时的流动性质,观察不出记忆特 性;高聚物经交联后,原来的线性结构变成三维网状 结构,加热到其熔点以上是,不再熔化,而是在很宽 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弹性体的性质,如下图所示。
19
20
2.4 热致SMP制备方法
交联法
共聚法
制备方法
分子自主装
21
2.4.1 交联法 1. 化学交联法
高分子的化学交联已被广泛研究,可通过多种方法 得到。 用该法制备热固性SMP制品时常采用两步法或多步 技术,在产品定型的最后一道工序进行交联反应,否则 会造成产品在成型前发生交联而使材料成型困难。 如可用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做交联剂,将丙烯酸 十八醇酯(SA)与丙烯酸(AA)交联共聚,合成了具有形 状记忆功能的高分子凝胶。
开发出了以聚酯
为主要成分的聚 酯--合金类形状
记忆聚合物。
4
1.3 SMP分类及记忆原理 1.3.1 分类 SMP记忆过程即完成:
记忆起始态 的循环过程。 固定变形态 恢复起始态
引发状记忆效应的外部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热能,光能,电能和声能等。
化学因素:酸碱度,螯合反应和相转变反应等。
5
故根据记忆响应机理,形状记忆高分子可以分 为以下几类:
18
2.3 SMA和SAP比较 热致型SMP与SMA(形状记忆合金)相比,SMP 具有如下特征:
(a) SMP形变量较高,形状记忆聚氨酯高于400%; (b) SMP的形状恢复温度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调整; (c) SMP的形状恢复应力一般均比较低,在9.81~29.4MPa (d) SMA的重复形变次数可达104数量级,而SMP仅稍高于 5000次,故SMP的耐疲劳性不理想。 (e)目前SMP仅有单向记忆功能,而SMA已发行了双向记忆 和全方位记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