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章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上的吸附

第3章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上的吸附

根据被刮下液体的质量m和溶质的质量分数ω, 以及原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ω 0和刮过的液面面 积A,可按下式计算出表面吸附量:
Γ 2 (1) m( 0 ) A(1 )
表面活性剂化学 8
2016/9/3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 Gibbs吸附公式验证
2016/9/3
c
12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1.吸附等温线 表面活性物质在液体 表面层吸附已经很多实验 证明是单分子层吸附,因 此可用朗格缪尔(Langm活性剂化学
13
Langmuir • 1881 年1 月31 日出生于纽约的一个贫民家庭,1903 年毕业于 哥伦比亚大学矿业学院。1906 年在德国格廷根(Gottingen) 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 • 1909 年起在纽约的通用电气(GE)实验室工作。1912 年研 制成功高真空电子管,使电子管进入实用阶段。1913 年研制 出充氮、充氩白炽灯。随后发明氢原子焊枪和其它声学器件。 在电子发射、空间电荷现象、气体放电、原子结构及表面化 学等科学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 因在原子结构和表面化学方面取得的成果,荣获1932年度诺 贝尔化学奖。 • 1940 年起对气象物理学、人工降雨(越战)试验开展了许多重 要的研究工作。1957 年8 月16 日在马萨诸塞州的法尔默斯逝 世。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14
Langmuir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15
Langmuir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16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2.吸附等温式
c 1 c km m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应用公式的注意事项 (1) 由于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一般很小,表中均用浓度c代 替活度a。 (2) 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盐与不加盐对RT前面的系数是 不同的,具体应用时应特别注意。 (3) 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易水解,其Gibbs公式较复杂, 可参考有关专著。 (4) 对正离子型和负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1:1等摩尔混 合),由于表面吸附层中两种表面活性离子的电性自行中和, 表面上的扩散双电层不复存在,故在一定范围内,无机盐的 加入对溶液的表面张力没有影响。 (5) 应该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
28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5 动表面张力与吸附速度 1. 动表面张力


我们一般所指的表面张力是指溶液的平衡表面张力。 在液面陈化过程中观测溶液表面张力时发现它先随 时间而降低,一定时间后达稳定值。这种随时间变 化的表面张力称为动表面张力,存在动表面张力的 现象又叫做表面张力时间效应。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 面上的吸附
2016/9/3 1
引 言
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其疏水作用, 能自发地从溶液内部迁移至表面,采取亲水基伸 向水中、疏水基伸向空气的排列状态 ,这个富集 的过程叫吸附。
广义地讲,凡是组分在界面上的浓度出现差 异的现象统称为吸附。 若组分在界面浓度高于体相中的,称为正吸 附,反之为负吸附。
3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1 吸附的表征 ——表面过剩和吉布斯(Gibbs)吸附公式 1. 表面过剩
若自1cm2的溶液表面和内部各取一部分,其中溶剂 的数目一样多,则表面部分的溶质比内部所多的摩 尔数,单位为mol/cm2。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11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2.表面吸附量的计算 表面超额是正值 当表面吸附达饱和, 表面超额为极大值 表面超额随浓度增加而递增
ΓB
Γm
Γ m 称为饱和吸附量
实验测定饱和吸附量,可 计算活性剂分子的截面积 1 As LΓ m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 (1)表面活性剂结构
19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 (2) 无机电解质
20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 (3) 温度
>0 cB T
Γ
B
<0
增加溶质B的浓度使表面张力上升,表面超额 为负值,是负吸附。表面层中溶质浓度小于本体浓 度。非表面活性物质属于这种情况。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 Gibbs吸附公式验证 20世纪30年代,McBain和他的学生们精心设 计了一个装置,让一个刀片以每秒钟11m的速度从 溶液表面刮下一薄层液体,其厚度大约为0.1mm。
法从实验测定SDS在25oC、0.1mol/L NaCl溶液中不同
浓度时的吸附分子平均占有面积得知:在SDS浓度分 别为3.210-5和8.010-4 mol/L时,其分子面积分别为 1.0和0.34 nm2。因此可以推测,在溶液浓度较大(如 >3.210-5 mol/L)时,吸附分子不可能在表面上成平 躺状态。而当浓度达到810-5 mol/L时,吸附分子只 能是相当紧密的直立定向排列。只有在浓度很稀时,
才有可能采取较为平躺的方式存在于界面上。
25
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在表面吸附层中可能的状态。
26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反离子也在表面相富集并导致 吸附层的双电层结构。其机理是:表面活性离子在表面 形成定向排列的、带电的吸附层。在其电场的作用下, 反离子被吸引,一部分进入吸附层(固定层),另一部
分以扩散形式分布,形成双电层结构。
4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1 吸附的表征 ——表面过剩和吉布斯(Gibbs)吸附公式 1. 表面过剩
若自1cm2的溶液表面和内部各取一部分,其中溶剂 的数目一样多,则表面部分的溶质比内部所多的摩 尔数,单位为mol/cm2。 ① Г 是过剩量; ② Г 的单位与普通浓度的不同; ③ Г 可以是正的,也可是负的。
一般无特别说明,均为正吸附。
吸附可发生在各种界面上。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2
引 言
如:活性炭除臭、脱色,分子筛催化剂起催化 作用,肥皂有乳化、洗涤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油水界面或固体表面上 的吸附,会改变表面或界面状态,影响界面性质, 从而产生一系列在应用中很重要的现象,如润湿、 乳化、起泡、洗涤作用。 吸附现象发生在各种界面上,溶液的吸附量不 像固体的吸附量那样易于直接测量。通常通过表面 张力测定结果来推算。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5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1 吸附的表征 ——表面过剩和吉布斯(Gibbs)吸附公式 2. Gibbs吸附公式
1875年,Gibbs用热力学方法推导出表面张力、 溶液浓度和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是各种计算的基础。
a 即 ΓB B RT
aB T
23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4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表面的吸附状态 及表面吸附层的结构 由吸附分子所占的平均面积与自分子结构计算 出来的分子大小相比较,即可推测吸附分子在表面 上的排列情况、精密程度和定向情形,进而推测表 面吸附层的结构。
24

以SDS为例。从分子结构计算,SDS分子平躺时占有 面积1nm2以上,直立则占有约0.25nm2,而用上述方
cB 或 ΓB RT
cB T
aB , cB 分别是溶质B的活度和浓度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6
( 1)
0 cB T
Γ
B
>0
增加溶质B的浓度使表面张力下降,表面超额 为正值,是正吸附。表面层中溶质浓度大于本体浓 度。表面活性物质属于这种情况。 ( 2)
17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2.吸附等温式 k可认为是吸附平衡常数 故与标准吸附自由能ΔGo有 如下关系:
c 1 c km m
G k exp( ) RT
0
2016/9/3
表面活性剂化学
18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29
动表面张力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

(1)表面活性剂浓度越大,达到平衡表面张力所需 的时间越短,虽然它的平衡表面张力较低。 (2)溶液表面张力时间效应与溶质分子大小有明显 关系。分子小则时间效应小。碳链长度小于8的醇类 基本上在1s以内就可以达到平衡表面张力。而分子 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时间效应则更 为突出。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达到平衡表面张 力所需时间远大于癸醇水溶液。 (3)溶液中有无机盐存在可以大大削弱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水溶液表面张力的时间效应。例如,在浓度 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有浓度的NaCI存在时,溶 液表面张力几乎立即达到平衡值。无机盐对非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时间效应影响不大。
21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 (1)表面活性剂结构
22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
3.1.3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 (2) 温度 升高温度对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极限吸附量影响 不大。 (3)液相性质 无机盐的影响不像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那么强,但 由于电解质水化使自由水减少,导致表面活性剂活 度升高,因而吸附稍有增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