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湛江市发展海洋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湛江市发展海洋经济的调查报告

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师范)刘银慧2010944136关于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摘要:湛江的海岸线位居广东的首位,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

随着海洋经济强市战略的实施,海洋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湛江经济发展新的另一增长点。

虽然如此,湛江的海洋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旧呈现出许多问题和不足。

本文着重分析了湛江地理环境对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和途径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此经济报告用大约1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湛江地理环境对发展海洋经济的促进因素,提出以下的建议,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增强服务意识;其次,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好发展规划,并实施好相关保护法规和优惠政策;再次,要依靠科技进步力量,实施“科技兴海”;最后要有重点,分步骤分层次地发展好海洋优势产业,尤其是一些潜力大,基础好,效益快的海洋产业。

以上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湛江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湛江市;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海洋产业1 湛江海洋资源状况概述1.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湛江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上,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243.7km,占广东省海岸线总长的30﹪,港湾岛屿众多,有史以来就是有名的海洋大市。

湛江地理位置优越,东面南海,西临北部湾,南望海南岛,背靠大西南,是粤、桂、琼通衢的战略要地,大西南出海的主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路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距最短的重要口岸[1]。

在北部湾经济圈、亚太经济圈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2 丰富的海洋资源1.2.1 海洋水产资源主要包括经济鱼类520余种,贝类547种,藻类10多种,还有虾类28种。

湛江港和雷州湾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19.15g/㎡ ,栖息密度为110.4个/ ㎡;北部湾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72.45g/㎡,栖息密度为263个/㎡。

由于湛江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所以海洋生物种类也比较繁多[2]。

据有关资料记载,仅潮间带生物就多达1500多种,其中鱼类上千种,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为发展海洋生物开发研究产业以及海洋捕捞业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1.2.2 能源,矿产和盐业资源中国南海的海洋油气特别丰富,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湛江沿岸浅海矿产资源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总储量高达525万t。

已探明有生油、储油条件的构造超过400个,以及9个油田和3个气田。

由于湛江市西南部海岸日照时间长,太阳总辐射量大,是全国光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此外,湛江沿海油气储量也比较大,盐田生产条件比较好,另外,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使得湛江的潮夕能与海风能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

1.2.3 特色的旅游资源湛江市有“红、绿、蓝”特色旅游资源,是中国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首先,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从而使湛江集海港、商港、渔港、军港、旅游港于一身,港湾景色美丽动人。

其次,从湛江徐闻县出发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这里进行的商贸活动比福州早了足足1 000多年。

此外,这里还是中国著名的南珠之乡,海水珍珠年产量占全国7 成多;这里有中国近海大陆架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群,中国第一长沙滩——东海岛沙滩。

这些丰富的蓝色滨海旅游和海洋旅游资源,再加上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与农业旅游资源、红土风情与历史文化资源相陪伴, 构成了湛江“蓝、绿、红”三大旅游特色。

因此, 湛江向旅游大市迈进的步伐强而有力。

1.3 海洋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发展迅速目前,湛江海洋工业年总产值近达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约四成。

特别是水产加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成为湛江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后起之秀。

目前全市水产加工企业由上世纪90年代的70家增至238家,年加工能力约17 万t,产值约20亿元,其中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9家,亿元以上的5家,湛江市水海产品出口创汇成效十分显著,虾品、珍珠品、鱼品纷纷闯进国际市场。

2 湛江海洋经济取得的成就和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借助广东省第四、五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的契机,以及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海洋经济博览会,湛江借势大力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积极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新途径,使海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湛江在海洋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2.1 海洋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总量得到较大突破据统计,“九五”时期,湛江海洋经济总产值从1995年的72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57.44 亿元,年均增长10.4﹪;“十五”期间, 海洋经济总产值从2000年157.44亿元增加至2005年的467.06亿元,年均增长24.29﹪,海洋产业增加值从93.51亿元增加至206.50亿元, 年均增长17.17﹪;“十一五”期间, 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从2005年的467.0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44.96亿元,年均增长12.6﹪;海洋产业增加值从207.5亿元增加到420.5亿元, 年均增长15.2﹪[3](见图1—2)。

由此可见,海洋经济已逐步成为了湛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 三个时期湛江海洋经济总产值变化图图2 三个时期湛江海洋经济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对比图2.2 海洋渔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产量增长迅速自2003 年以来,湛江在海洋渔业结构方面下大功夫,使渔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据2003 年有关统计,湛江水产品总量达77.72万t ,连续23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广东省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渔业总产值54.41亿元,占湛江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9.6﹪。

同时,湛江市14个渔港所在地乡镇的渔业经济发展也比较快。

据2003 年的有关调查,14 个渔港乡镇水产品总产量达37万t、渔业总产值22 亿元,分别占该市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的47﹪和41﹪。

2010 年,湛江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844.96亿元,在广东省仅次于广州、深圳,居第三位;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10.2万t,总产值120.9亿元,这两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广东省各市首位[4]。

近年来,随着湛江向海洋奋进的脚步加快,逐渐形成对虾、珍珠、鲍鱼、牡蛎、泥蚶、文蛤、江珧和名贵鱼类网箱养殖等8大品种的基地化、规模化养殖格局。

湛江海养珍珠年产量可达20t, 约占全国海水珍珠产量的70%;对虾养殖年产量可超过6万t,占广东省1/2 以上、全国的1/6,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最大的对虾生产、集散和加工出口基地。

2.3 临海工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海洋经济的中坚力量近几年来,湛江海洋工业年总产值均在200亿元左右,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约四成。

特别是湛江水产加工业,从而成为湛江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新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来, 一批中外大企业纷纷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湛江,湛江成功地吸引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一批临海石化、电力、油气开发项目,构建了湛江临海工业新的强势发展的格局。

2003 年底前已先后建成投产的有: 俄罗斯塔氏集团湛江米克化能液氨中转项目、大连华农集团公司饲料项目、辽宁富虹大豆制油项目等;还有湛江奥里乳化油库、500 千伏港城( 湛江) 输变电工程、湛江电厂一期脱硫、70 万t 湛江纸浆厂等项目正在紧张的建设中……这些项目的开展或投产,为湛江临海工业勾画出了美好的蓝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壮大的推动力。

同时, 也使得“工业立市、以港兴市”这个战略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从而使湛江工业化进程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2.4 物流中心已经形成,海洋交通运输业呈现良好发展趋势湛江已建成30万t级原油码头、25万t铁矿石码头、30万t级深水航道三大工程。

2008 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超1 亿t ,实现了亿吨大港的发展目标,确立南方大港和北部湾出海主通道的地位[5]。

随着湛江港主枢纽港地位的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日益改善,湛江海洋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

总之,湛江海洋交通运输业通过不断的综合整治,面貌已经有较大的改观,成为海洋经济一个潜力无限的增长点。

2.5 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海洋生物业异军突起近年来,“中国海鲜美食城”、“中国对虾之都”、“十大休闲城市”等称号相继落户湛江,再加上国联水产成功上市、东风市场水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规模日益扩大, 这些大事件都进一步彰显湛江城市的海洋特色。

到湛江吃海鲜、赏海景、冲浪等已经成为湛江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张名片。

海湾大桥、特呈岛、吉兆湾以及在建的渔人码头等,都已经成为湛江海洋特色的标志性景点。

近年来, 随着湛江海洋生物技术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生物产业化、多元化等方面的发展, 螺旋藻、珍珠蜂皇浆、鲎试剂等一批药物试剂和保健品以及美容系列产品纷纷亮相市场, 海洋生物食品异军突起, 成为加速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亮点。

特别是利用红蟹、龙虾甲壳提炼精制而成的几丁聚糖( 救护善) 胶囊, 被称为“人类第六大生命要素”, 并被评为1999 年国家级新产品, 开发和投产的市场前景广阔。

3 湛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虽然,湛江在过去的几年里,尤其是在海洋经济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亟待解决:3.1 海水养殖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未出现规模化经营虽然湛江拥有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的海洋资源优势,但是全市年均海水养殖面积在4.67万k㎡左右,约占全市浅海面积1/10,占滩涂面积不足1/2;年总产量近35万t,平均单产不足7500 kg/k㎡,不仅养殖面积小,而且单产水平低,没有相关的科技支撑,很难有大的突破,这与山东等发达地区比, 差距很大。

虽然海水养殖在湛江已呈遍地开花之势,但因产业结构单一,海水养殖依然以个体养殖居多, 规模化养殖的大企业很少,加上虾塘污染、种质退化、价格走低、对病害和反倾销等环境胁迫的防御能力下降等问题, 制约了湛江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合理发展。

3.2 海洋捕捞业困难重重,渔业经济发展缓慢虽然, 海洋捕捞业在湛江有悠久历史, 现全市有机动渔船近2 万艘, 直接以渔为生的人口达80多万, 年生产总量可达35 万多t , 年产值22 亿元以上, 与海水养殖业平分秋色, 是湛江渔业产业中的另一支柱力量。

但是, 近年来, 随着渔业资源的不合理采掘与利用, 导致渔业资源逐渐枯竭, 传统作业区不断缩小, 加上产品市场价格低位运行和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捕捞渔船和设备陈旧等因素影响, 使湛江海洋捕捞业陷入了困境, 从而使渔区经济发展受挫, 渔船生产效益下降, 渔民收入增速趋缓。

3.3 湛江港的吞吐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临港工业面对的难题和问题多多湛江港素以天然深水良港著称, 在全国大港口中位居第八, 具备建设亿吨大港的自然条件。

据2008 年有关数据显示, 湛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虽然也已经过亿吨, 但是跟排在湛江港之前的大港相比, 相去甚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