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习动机
4.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 值理论
• 默里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开展成就动机的有关研究 • 麦克里兰在默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
• 麦克里兰在宏观上研究成就动机。 • 基本主张是: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 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 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 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 要,他就敢于冒险;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 要小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选择低难度的任务。
5.控制点理论
• 控制点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 的朱利安· 罗特于1954年提出 • 罗特把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 信念称为控制点。即控制点是指个体将责任归因 于自身的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如命运、运气 或机遇。例如,一个人取得好成绩,你认为仅仅 是她运气好,还是因为她的努力? • 内控强调结果由个体自身行为造成或由个体稳定 的个性特征决定。 • 外控认为结果由个体之外的因素(运气、机会、 命运等)导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 自我效能感的功能: • 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 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 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 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3.自我效能感理论
• • • • •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①直接经验。 ②替代经验。 ③言语劝说。 ④情绪唤醒。
2.学习动机的作用
• 学习动机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 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 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 志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 • 这些中介因素使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的作用有: • 引发作用 • 定向作用 • 维持作用 • 调节作用
3.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6.归因理论
•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韦纳。他认为能力、努力、 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 的四种主要原因。 • 提出三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 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 六因素归因。
学生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
成功(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失败(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且存在 一个最佳动机水平。之后,随动机强度增大而学习效率 下降。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 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而异。
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4.学习动机的分类
• • • (1)依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 内部动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 阿特金森在微观上研究成就动机,创建了动机的 期望——价值理论 • 观点: • 期望成功的动机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 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 • 动机(M)=成就需要(Ms)×成功的诱因价值 (Is)×成功的主观可能性(期望)(Ps) • 力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每个人的学 习动机的大小受这两种倾向相互制衡和此消彼长 的影响。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是力求成功的倾向 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 • 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成功概率是50%的任务;避免 失败者倾向选择很难或很容易的任务
二、学习动机理论
• • 1.强化理论 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倾向完 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 牢固联系。 研究表明,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 成绩。
•
二、学习动机理论
• • • • • • 2.需要层次说 缺失需要使人生存,成长 需要使人更好地生活。 学校里最重要的 缺失需要是 爱与自尊。
内在的
因为我不断地 无论我做什么, 学习,所以我 我都很聪明,都 很聪明 会成功
教师喜欢我 我猜中了考试题 目
我从来都不 努力
老师不喜欢 我
我很笨
外在的
及格分数线 太高
成功(不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失败(不稳定的特质) 可控 不可控
内在的
为这次考试, 我有时候状态很 我学习很努力 好,有时候却不 行。 上个星期我送 我很幸运。 给教师一张生 日贺卡
4.学习动机的分类
•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成份包含: 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 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 的获得上得到满足。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人类原始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中派生出来的。属于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 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但他不直接指向知识和学习 任务本身,而是把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 根源。它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 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 的一种需要。 属于外部动机
教育心理学
第八章 学习动机
思考与讨论
1.你为什么而学习? 2.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3.你是因为追求成功而学习,还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学 习? 4.你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能把功课学好吗? 5.如果你的学习是成功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6.如果你的学习是失败的,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7.在什么情况下,你最不想学习? 8.在什么情况下,你非常想学习? 9.怎样才能使一个人热爱并努力学习?
第八章 学习动机
本章要点 一、学习动机概述 二、学习动机理论 A. 强化论 B. 需要层次论 C. 动机归因理论 D. 自我效能感理论 E. 成就动机理论 三、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 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 学习动机概述
1.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1)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励并维持学生朝向某一目 的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 (2)相关概念 兴趣:趋向某一对象活动的内在倾向。是动机的一种。 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类。 需要与诱因:动机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 态度:同动机一样是促动行为的内在倾向。包括认知、 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 期待: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期。 抱负水平: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前,主观地估计自己 能达到的成就目标。
这次考试我 准备得不充 分 这次考试家 长没有辅导 我
我生病了, 没有仔细思 考。 我这次倒霉 透了
外在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学习动机理论
• 7.成就目标理论 • 8.自我价值理论 • 9.自我决定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 • • • • 1.教学吸引 2.兴趣激发 3.反馈和评定 4.奖励和惩罚 5.合作与竞争 6.归因指导
3.自我效能感理论
•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 行为的主观判断。 • 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 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能激发和 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行为的出现是由 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 期望。 • 期望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 • 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 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 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