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

《作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

《作物营养与施肥》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编号:开课学期:5本课程课内总学时数:36本课程实验课时数:9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物营养与施肥》课程是根据石河子大学农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作物营养与作物营养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对学生从事农业教学、科研、推广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专业本科学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术,掌握养分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施肥理论和技术,施肥技术、轮作施肥技术、保护地施肥技术、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农化服务与施肥、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蔬菜营养与施肥、果树营养与施肥、保护地栽培作物营养与施肥等知识。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

考核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对应于教学要求的三个层次。

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核要求。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与教学要求一、学时分配课内总学时30,实验学时6,2学分。

序号内容课内学时1 绪论12 施肥的基本原理33 施肥的基本原则14 养分平衡法25 肥料效应函数法46 作物营养诊断57 常规施肥技术28 轮作施肥技术29 保护地施肥技术210 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411 农化服务与施肥112 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113 蔬菜作物营养与施肥114 果树营养与施肥1合计36二、教材1、主教材为《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

谭金芳主编,张自立、邱慧珍副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实验教材是《土壤农化实验指导书》,土壤农化教研室编写,石河子大学教材科编印辅助教材《作物营养与施肥》,浙江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一、施肥的作用、施肥科学的发展概况二、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教学要求:1、了解作物营养与施肥的定义、施肥科学的内容、研究方法。

2、掌握施肥对农业增产、环境影响第一部分施肥原理第一章养分归还学说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概念、原理、发展概况第二节、最小养分律概念、原理、发展概况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报酬递减律与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米氏学说的作用米氏学说的发展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综合因子的分类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内涵与作用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几大学说的原理、发展渊源和发展现状,其在作物施肥时间中的作用。

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第一节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第二节协调营养平衡原则第三节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第四节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第五节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则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施肥的农业价值与环境角色,掌握施肥的基本原则,能从多方面理解施肥在农业、生态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篇施肥方法第三章养分平衡法第一节地力差减法一、参数的确定二、肥料用量的计算第二节养分平衡法养分平衡法的原理参数的获取与测定步骤养分平衡法的应用第四章肥料效应函数法第一节肥料的产量效应第二节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第三节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第五章作物营养诊断第一节作物营养诊断的依据第二节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教学要求本篇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施肥推荐的主要方法,掌握养分平衡法各参数的概念和参数获取方法与步骤,掌握肥料效应函数法的作用、在施肥推荐上的作用,施肥量的计算;掌握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土壤、作物营养诊断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三篇施肥技术第六章常规施肥技术第一节施肥量第二节施肥时期第三节施肥方式第四节其它施肥方式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施肥技术,了解不同作物的施肥技术和原理。

掌握现代施肥技术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第一节作物轮作类型及肥力特征一般轮作类型不同轮作类型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茬口特性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养分归还特性第二节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一般分配原则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第三节轮作制度下施肥制度的确定调查研究估算轮作周期中肥料的需求量土壤养分在轮作周期中的供应量轮作周期内肥料分配计划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教学要求轮作制度下肥料的分配是提高地力、保护环境、促进作物均衡增产的主要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轮作制度下的土壤肥力特点、土壤养分特点、养分供应特点。

肥料分配的原则、肥料分配的发放和效果评价的方法。

第八章保护地施肥技术第一节保护地类型及施肥对策保护地主要类型保护地施肥概况第二节保护地的土壤肥力类型与生态环境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土壤理化特征土壤生物学特征土壤障碍因素第三节保护地施肥技术保护地作物需肥特点保护地蔬菜养分需求量保护地施肥技术教学要求保护地施肥由于其气候、水分、集约化程度与大田生产的差异,在施肥制度、施肥方法上与常规大田有很大差异。

要求学生掌握保护地栽培土壤的养分特征、肥力特征、作物养分需求特征,掌握保护地施肥的原理和方法,保护地施肥与作物生长调节、作物品质的关系。

第九章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第一节专家系统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农业专家系统与施肥专家系统的概念专家系统的特点、类型专家系统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专家系统的结构施肥专家系统的知识表达智能决策与推理决策流程分析第二节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作物养分平衡施肥专家系统专家系统的开发教学要求计算机专家决策施肥系统是信息技术在施肥领域应用的结果。

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施肥专家系统的一般设计原理、知识表达与推理的技术原理、掌握专业知识与计算机专家决策系统结合的一般知识。

第十章农化服务与施肥第一节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农化服务的俗称与发展农化服务的组织形式第二节农化服务的机构和运作土壤和植株分析测试肥料配方与肥料生产加工复混肥料第三节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式常见的农化服务模式土壤测试实验室的农化服务模式教学要求农化服务是施肥技术为农民、农场服务的主体。

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现行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服务方式、服务项目,了解复混肥料在农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复混肥料的配方、加工原理。

第四篇作物营养与施肥第十一章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第一节水稻营养与施肥水稻需肥特性水稻施肥技术第二节冬小麦营养与施肥冬小麦需肥特点冬小麦施肥技术第三节玉米营养与施肥玉米需肥特点玉米施肥技术第四节棉花营养与施肥棉花需肥特点棉花施肥技术第十二章蔬菜营养与施肥蔬菜需肥特点蔬菜施肥技术第十三章果树营养与施肥果树的营养特性果树的施肥技术第十四章草地与草坪施肥技术草地/草坪需肥特征草地/草坪需肥特性与施肥教学要求要求通过教学是学生掌握主要大田作物棉花、玉米、小麦和蔬菜、果树、草坪/草地的营养需求与养分吸收规律,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技术(包括肥料类型、肥料结构、施肥方法、施肥时间等)。

第四部分实验课植物营养与施肥实验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学习、巩固作物营养诊断的指标。

作物营养与施肥实验考核方法:实验考核以实验课完成质量结合实验报告打分考核,实验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第五部分考试(一)考试要求《作物营养与施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应注意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要注重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施肥的基本原理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学说因子综合作用律施肥的基本原则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协调营养平衡原则提高产量与改善品质相统一的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则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养分平衡法肥料效应函数法肥料的产量效应肥料产量效应的经济分析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作物营养诊断作物营养诊断的依据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作物营养诊断的方法常规施肥技术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其它施肥方式等轮作施肥技术作物轮作类型及肥力特征轮作类型下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不同轮作制度下的茬口特性不同轮作制度下的养分归还特性轮作制度下的肥料分配原则轮作制度下施肥制度的确定轮作周期内肥料分配计划轮作制度下施肥技术的效果评价保护地施肥技术保护地类型及施肥对策保护地主要类型保护地施肥概况保护地的土壤肥力类型与生态环境特征土壤养分特征、土壤理化特征、土壤生物学特征、土壤障碍因素保护地施肥技术保护地作物需肥特点、保护地蔬菜养分需求量、保护地施肥技术计算机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专家系统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农业专家系统与施肥专家系统的概念、专家系统的特点、类型、专家系统的基本要求与设计原则、专家系统的结构、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作物养分平衡施肥专家系统农化服务与施肥农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农化服务的组成与发展、农化服务的组织形式、农化服务的机构和运作、土壤和植株分析测试与农化服务、肥料配方与肥料生产加工、复混肥料与农化服务、农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模式、常见的农化服务模式、土壤测试实验室的农化服务模式大田作物营养与施肥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营养特性、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养分需求特性、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的施肥技术蔬菜营养特性、蔬菜养分需求特性、蔬菜的施肥技术果树营养特性、果树养分需求特性、果树的施肥技术草地营养特性、草地养分需求特性、草地的施肥技术(三)考试方法采用考教分离,闭卷考试,2小时内容。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判断、问答、计算。

问答题中应用一题为有一定难度的综合应用问答题。

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在期末考试及格的基础上,期末考试成绩70%,实验课成绩,课程提问、期中测验或作业占30%。

大纲制定者:资环系土壤农化教研室大纲审定者:大纲批准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