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滤信息在这个网络信息泛滥的时代,网上的信息太多、太杂、太乱,学习者无法判别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哪些是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博客将经过过滤过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博客将信息传递给他的伙伴。
通过浏览别人的博客日志,知识获取的效率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2.提供学习的丰富情境通常的教辅网站,只是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的链接,而博客则提供更多的评价,更广泛的背景资料。
有一些学者通过博客日志反映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开始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可能也是粗糙的,但是他们将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然后在博客上发表后续的看法。
在这一过程中,专家可以将最近看了哪些书,读了哪些人的文章,听取了哪些意见都通过博客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阅读者了解的不仅仅是专家静态的、目前的观点,而重要的是可以把握专家思想的流程。
同样,这一方式对于学生来讲也是有效的,学生的博客日志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提高学生的媒体文化水平博客(blog)的个人化使得博客们(blogger)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要采用最适当的方式对信息进行过滤与说明,使得他的博客日志能够为更多的人接受,使得他的思想和资源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与传统BBS相比,博客日志具有更强的规范性,博客们具有更强的自律性。
由于博客一般是由个人或小组拥有的,通常具有共同的主题,所谓敝帚自珍,所以在博客的世界中,很少出现在BBS中常见的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
4.鼓励参与者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博客的模式是平等的,博客更看重的是参与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对于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博客的方式发表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博客并不要求意见的统一,但要求意见的针对性和独立性。
另外,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议题,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议题。
5.提供对信息的评价博客的重要特征就是对信息的过滤,使得信息可以转换成有用的知识。
但是博客所过滤的知识到底有没有价值,价值在什么地方,阅读者有没有补充的信息,阅读者对于博客(blogger)的资料和思想有什么样的观点,都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加以表述。
这种方式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信息判别能力的训练。
6.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协作博客可以有效地鼓励学生的参与,不光是阅读和评论老师或其它同学的博客日志,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建立自已的博客日志,设置自已的议题,与别人分享自已的思想。
总之,博客应用于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博客的过程就主要是整理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讲,博客(blog)的过程就主要是学习者个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鉴于网络基础上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博客”将为适应新世纪教育需求发挥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转变课堂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的客体,教学策略主要围绕如何教而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利用“博客”,师生关系将发生转变,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
(2)有利于转变教学过程。
“博客”信息丰富,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教学活动就从教师的讲授活动转变为人机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时间与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将迸发出学生思维中崭新的思想火花。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3)有利于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利用“博客”,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是个别学习、在线交流、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就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面向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和面向知识运用的实践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在笔者看来,Weblog可以看成Weblog作者在Internet上所拥有的一块私有的记录思想活动、行为、反思的空间,读者可以自由地对Weblog作者所作、所想发表评论。
据此,可能有人会认为Weblog与我们通常所见的BBS区别不大,实际并非如此。
在BBS中,你所发表的言论它人也能发帖评论,但BBS空间是公有的,时间长了你就很难在BBS中找到你曾发过的帖子;Weblog与BBS不同,它集中管理你从建立Weblog那一天起的所有帖子以及它人的评论,你随时可以像访问一般网站一样输入Weblog地址,直接进入你的Weblog私人空间。
我在一个朋友的Weblog上看到一个描述BBS与Weblog区别非常恰当的比喻:BBS好比一辆公交车,你可以使用它,但你不会拥有它!而WEBLOG更像一辆私家车,你不仅可以使用它,也可以拥有它!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可以装扮它!欣赏它!把玩它!对于Weblog在信息化教育中的作用,已有许多先行者对此进行朴素的探索。
如一名教师在其Weblog上写道“我的学生大部分都喜欢上了这个Weblog的新鲜事物,他们在Weblog提出一些问题,说出课后的体会,以及对老师上课的意见或建议。
”,另一名老师在其Weblog上介绍把Weblog应用于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做法:“通过教育类型的Weblog支撑平台开设班级Weblog(群组型),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地理解网络教育的优势,并在实践中体验网络教育。
当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建立的Weblog将是很好的教学个案,这些个案就是知识的积聚,可以作为今后开展网络教学的参考资料和教学素材。
在开展网络教学的同时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并为每一个小组建立一个Weblog,在学习之前,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制定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也要制定每组的工作计划和学习目标,并把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在Weblog上公布,并规定每个小组每周必须开展一次学习讨论,把讨论的过程记录在Weblog,其它时间要求学生把他们在学习中的任何想法都发表在Weblog供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和查阅,使每个同学都能及时了解,如果发现问题,由小组同学共同解决。
”从他们的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到Weblog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来协助协作性学习的实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Weblog与其它的学习交流平台的功能无异,它的教育性功能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什么值得争论,在此笔者不想对此进一步探讨,笔者把讨论的焦点对准Weblog的教育评价功能上。
对于信息化教育性评价方法,是当前信息化教育研究中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这多数由于传统评价手段显而易见的弊端。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祝智庭在其《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中指出教育评价的功能分为反馈调节、诊断指导、强化激励、教学提高及目标导向功能,从其功能上虽然祝教授提到这些评价是针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评价,但是笔者的印象却是祝教授提出的这些功能还是隐隐约约地针对教的评价来说的,面向学习者的成份不多。
而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艺在《教育科学》(第18卷第5期)上一篇文章《网络学习评价的意义及若干原则》中所提出的评价原则却让笔者眼前一亮,在这篇文章中李教授明确指出网络学习评价的原则:面向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多元评价技术及数字化与人性化的融合。
笔者认为如果把Weblog用于学习评价,则Weblog可以很好地满足李艺教授提出的网络学习的四个原则。
(在此笔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李教授在文章中提出的评价原则是针对网络学习的,但对于非网络学习也是完全适用的)。
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是以考试分数而定,学习者的好坏、学习者在教师及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由其考试分数而定。
考试也是一种评价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有其不利的一面:只是为了划分好坏等级,而不能找出成绩好坏的确切原因;单纯依据考试成绩确定表现,学习者在其它方面的才能视而不见;误导学生单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不追求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老师与学习者自身都看不到学习者的进步,容易使学习者产生沮丧感。
因此笔者坚持认为新的评价模式应该具有如下的功能:能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全方位地评价学生;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分出优劣,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坚持多元性评价,达到“多一把评价的尺度就多一批好学生”的效果;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是他个人的事,他要对学习结果负责。
要达到这个目的,方法只有一个,即采用面向过程的评价。
面向过程的评价的实施其难点在于如何监控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信息的收集是其中的关键之处。
因为只有学习过程信息采集正确无误,才能给每位学习者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且学习者自身也能从其学习过程信息中找到原因,而Weblog就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每个学习者都有Weblog、他所属的学习小组也有小组Weblog、他所在的班级也有班级Weblog,从其个人Weblog所包含的学习行为记录、思想活动、读后感,以及他在小组Weblog、班级Weblog中的记录可知其与他人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贡献,给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才是真正面向学习者的,不但能实现祝智庭教授提出的教育评价的功能,而且很好地坚持了李艺教授提出的网络学习评价的原则。
博客相对其它网络工具有众多优点,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采用,并逐步应用到教学中去。
我认为博客在教学中可有以下作用:1.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灵感录,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2.博客是教学反思工具;3.博客是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4.博客可以作为教师、学生的个人网站;5.博客可以作为学校的信息发布系统;6.博客可以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7.博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8.博客可以作为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1(1)教师可以在博客(Blog )中记录自己的教学案例、教学心得。
(2)博客(Blog )可以记录师生的思想动态、成长过程。
作为师生的成长档案非常好。
(3)博客(Blog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
(4)博客(Blog )信息丰富,学生自己能够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知识求解和问题探究中,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将迸发出学生思维中崭新的思想火花。
(5)博客(Blog )让教师可以对知识,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对知识进行筛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料,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6)学生写博客(Blog ),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博客(Blog )是一种交流工具。
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沟通交流、知识共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