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标点符号、对联等一览表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标点符号、对联等一览表

2005-2017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标点符号、对联等一览表时间真题答案和解析2005年25.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我翻阅《茶经》,①寻思着是什么样的感动让陆羽写下了这本书?②是喜欢喝茶?③还是在品酌之中体会茶汁沿喉缓缓而下,④与血肉之躯融合之后的那股甘醇?⑤茶是本无名姓的人替它取了名,是拟人化了。

不管名字代表它的出身、焙制过程,抑或冲泡时的香味,总是人的【甲】深情厚意(自作多情)。

人就是霸道,喜欢用自己的一套逻辑强加到茶身上,连累得茶也有尊卑高低了。

喝茶时顺便看看林中茶,是件有意思的事。

蜷缩是婴儿,舒放自如为【乙】豆蔻年华(韵味最佳),肥硕即是阳寿将尽。

一撮叶,看一生。

(1)将标点不恰当的两项填入下面的_______中。

(只填序号)(2分)[甲]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5.(1)②③(2)[甲]处:要替换。

“自作多情”为贬义词,与下文“霸道”“强加”的感情色彩相吻合,而“深情厚意”为褒义词。

[乙]处:不替换。

“韵味最佳”不能照应上下文中的“婴儿”与“阳寿将尽,比喻前后不协调。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②应为逗号,因为不是问句,“什么样的……”只是作“寻思”的宾语,全句是陈述句;③应为逗号,选择问句的问号应放到最后。

点评:要掌握好常见的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尤其是分号、冒号、引号、问号等的用法。

小题2:试题分析:感情色彩要前后一致(自作多情为贬义词,和后面的霸道对应起来),选词要按类别(阳寿、婴儿是说人的)准确对应。

点评:解答好此种题型应该多学习一些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平时多积累。

(2)从表达效果出发,就甲、乙两处是否要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4分)2006年22.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

”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3分)22.[答案]感叹号像一支催人奋进的鼓槌,等待我们去擂响时代最强音。

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解析]这道题答题要点是:①用某一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做本体,②用生活中某一事物做喻体,③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可以引发人们联想的标点符号很多,如:句号、感叹号、省略号、问号等。

2007年5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答案] B[解析] [B项“古稀”指“70岁”,“诲人无倦”扣住“老师”;A项“花甲”是“60岁”;C项是挽联;D项是指“从事教育工作近70年”。

] 答案:B。

A项中的“花甲”表明适用于六十岁寿辰。

B项中的“古稀”则指人生七十岁,“诲人无倦”表明是指“老师”,最符合题意。

C项是没有表示年龄的词语,但“音容宛在”则说明这是一对挽联,适用于纪念已经去世的人。

D项中“执掌教坛垂七十载”则表明是从教七十年,而非指年龄七十岁。

点评:这道题目重在测试学生对最基本古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

在多年未考古文化常识之后今年再次涉及,实出意外,但却能体现语文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

2008年【无标点符号考查,附提取信息】24.从下面这则关于四川大地震的新闻材料中提炼一个论点,并概括出一个能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5分)听到乐刘会的呼救声,救援人员闻讯赶到。

此时乐刘会压在废墟中已近70个小时,援救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告诉记者:“被困时,我没有掉过一滴眼泪。

”“我等着你们来救我,我相信你们会来救我。

”“我听到外面有人在说话,我就不停地喊救命……”在废墟中,她告诉其他被埋的同事:“一定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

”正是靠着坚定的信心,她熬过了漫长的时间。

5月15日下午4点,被埋72个小时后,乐刘会终于获救。

当奥运会担架上的乐刘会看到妈妈时,她再也忍不住了,放声痛哭。

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论据:□□□□□□□□□□□□□□□□□□□□□□□□□□□□□□□□□□□□□□□□□□□□□□□□□□□□□□□(不超过50个字)(3分)24.示例:论点:信心能创造奇迹。

论据:四川大地震中,乐刘会被埋“没有(你们的)声音,我就不喊了。

我要节省力气。

”“我坚持着。

我现在还活着,我很高兴。

”“我希望大家不要为我担心,我在里面会自己保护自己的。

”在废墟中72个小时。

她坚信会有人来救援,并一直坚持到获救。

2009年7.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不超过50字)(5分)儿子:妈妈,今天我捡到50元钱,想分五次交给老师。

妈妈:为什么不一次上交呢?儿子:老师说过,捡到东西上交,就有一次品德加分,我分五次交,就会有五次加分了。

妈妈:□□□□□□□□□□□□□□□□□□□□□□□□□□□□□□□□□□□□□□□□□□□□□□□□□□□□【答案】略【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补写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根据一定的语境及提示,写出相关内容,使所补写内容与原有内容水乳相融,天衣无缝。

要根据题目所给显性要求与语境所给隐性要求仔细思考,表达要注意围绕中心,紧扣语境。

这种具有一定开放性又有一段限制性的题目,很能考查出考生的语文能力,值得重视。

2010年7.某校学生会为使更多的同学体验“低碳”生活,接收“低碳”理念,决定组织同学参观世博园“零碳馆”。

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拟写一份海报。

要求:只写海报的宣传鼓动内容;语言表达简明流畅,生动得体。

(100字左右)(5分)“零碳馆”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利用温压和风压,“零碳馆”能保持建筑内部空气流通,环境舒爽。

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能将吸收的太阳能这些问题涉及每个人的出行方式、里程数,使用的燃气种类,每月的水电煤费用等,最后游客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记录个人一年的“碳排放总量”。

□□□□□□□□□□□□□□□□□□□□□□□□□□□□□□□□□□□□□□□□□□□□□□□□□□□□□□□□□□□□□□□□□□□□□解析:拟写一份海报:海报的格式,通常有三部分组成,即标题、正文与落款。

在夜间转换为荧光释放,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房子”。

游客在“零碳餐厅”看到的餐具都是由前晚多余的有机饼干处理而成,使用后将会用于发电和发热,最终剩余品又再加工成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这些创意试图让游客在日常生活体验中,逐渐养成“零碳”的新生活态度。

最特别的是,游客将在“零碳馆”领取专属的“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再“大富翁碳册游戏”中回答50个互动问题,答案示例:海报世博园的“零碳馆”,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黄浦江水控温、废木头发电,是“会发光的房子”。

“零碳餐厅”的餐具都是由有机饼干处理而成,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游客将领取“二氧化碳身份码”,然后回答50个互动问题,最后将得到一张电脑计算出的“碳诊断书”。

欢迎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

(落款、联系电话、日期)2011年 5. 根据语意,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余光中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一篇五千字的评论,换了有文言修养的人来写,也许三千字就够了。

一篇文章到紧要关头,如能“文白相济”,其语言当有立体之感。

所以我的八言座右铭是:‘______’”A.文以为常,白以应变。

B. 文白相济,见真求新。

C.白以为常,文以应变。

D. 白话为本,力求立体。

6.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4分)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椅子在,坐它的人去;笔在,用它的人去;书在,读它的人去;文章在,写它的人去。

或人在,爱去;爱在,人去;人与爱都在时,青春去,岁月去,美好时光去……示例:答案:C解析: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排除D;抓住“也有文言的墨水”“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即可排除A、B,得出答案。

5.C(A项主张以写文言文为主,背离文段主旨;B项文白助词不明,观点不鲜明,且“见真求新”在上文中缺乏依据;D项缺少对文言作用的概括,也比较片面。

C项明确表示以白为主,以文为辅,“应变”紧扣上文的“紧要关头”。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准确、鲜明。

文段是讨论白话与文言的关系,可排除D项;抓住“也有文言的墨水”“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即可排除A、B项。

此题主要难在“语意”的把握,而表达的连贯、准确是建立在全段语意把握基础之上的。

1.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2.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3.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

4.树在,月去;月在,影去;影在,人去;人在,恋她的心去。

5.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

6.日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7.人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心去;心在,守它的人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

仿写首先要清楚例句的句式与修辞,例句运用了顶针的修辞,使句子具有特别的意趣。

其次要注意内容,“树、叶、叶、花、香”互相连贯,层层递进,能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境。

做仿写题,要找准句式和修辞,仔细找准题目的隐含条件,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化仿句为填空。

2012年5.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3分)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解析:该题目考查的是短句变长句,首先要分析各个句子,确定一个句子当主干,然后将其他小短句通过增删等方法变换成定语或者状语,之后修改使之通顺并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5分)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