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静态控制内业数据处理(LGO)新建项目与原始数据输入打开LGO软件,点击左侧的项目图标,在右侧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新建项目”,创建一个新项目。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可以根据控制网的等级设置限差值。
点击菜单栏上的“输入”,选择“原始数据”中“System 1200/GPS 900 原始数据”,选择数据卡中“DBX文件夹”中在手簿中所创建的作业名称,输入原始数据。
依次输入各台GPS所测的静态原始数据。
亦可在文件类型中选择输入RINEX文件。
输入完毕后,在“GPS-处理”中,可以看到所输入的原始数据点名、开始与结束时间以及时段长,右键点击所要编辑的点,选择“编辑点”或“属性”可以修改点名及天线类型。
亦可右键点击所要编辑的点,选择输出RINEX格式文件,方便他人使用。
如果使用RINEX格式文件,则需点选“工具-输入原始数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把文件类型选为“RINEX 文件”。
然后输入原始数据。
基线处理过程及网平差在输入了所有的原始数据,并把天线类型及天线高进行改正后,可以进行基线处理。
基线处理模式分为手工和自动两种。
手工处理模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如何计算数据。
自动处理模式是从选择的时段中自动处理根据一组约束条件组合而成的所有的合理的极限。
它只能选择流动站,不能选择参考站。
LGO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参考站。
处理顺序依赖于“自动处理参数”中定义的参数。
点击菜单栏中“GPS-处理”中的“处理参数”,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自动处理”选项卡。
只有当处理模式设置成自动时,才可以使用自动处理参数。
自动处理参数实际上是协助用户在自动处理的模式下进行基线计算的选取。
“公共事件数据的最短时间”:同步观测时间的最短时间。
同步时间短于300s,不予解算。
这在剔除个别较短重叠时段时十分有用。
“最大基线长度”:解算基线的最大长度。
经查,大概是批量处理个别较长基线时用到。
“处理方式”:选择“全部基线”的话,LGO按照基线最短时间和最大基线长度为前提处理所有可能的相关基线。
选择“独立设置”的话,LGO只处理一组独立的基线组合。
在N个点的网中有N-1条独立基线。
“坐标选择策略”:选择“距离”,第一个参考点的最短的基线首先被计算,然后计算次短基线。
选择“时间”,具有最长公共时间的基线首先被计算,然后计算次长基线。
如果勾选“按时段”,则在满足处理模式和选择策略的两个条件下,选最长时段的点作为第一个参考站。
“使用浮点解基准”,如果一个项目仅仅只有浮点解存在,则允许使用该点作为参考站做进一步处理。
“重复已处理基线”,如果勾选,则原来已经计算了并且存储过的基线将再次被计算。
对于基线比较多需要多次设置才能完成最终所有基线的解算,一次只能出来几条合格的基线,不勾选此项,可以保证已经成功处理的基线不丢失解算。
“策略”选项卡:“频率”:默认设置是“自动”,LGO会自动为最终的解算选择最好的频率或者频率组合。
软件自动处理的理论背景如下:由于L1和L2频率不同,在电离层中产生的信号延迟也不同,利用这两种频率的线性组合可以计算消除电离层影响。
然而,L3的解算也同样破坏了整周模糊度。
当模糊度还未固定时,采用浮点解计算,对于长基线来说,使用浮点解释不可靠的。
如果观测时间足够长,则根据系统说明,L3浮点解释足够准确的。
如果可以事先解算L1和L2的模糊度,在无电离层影响的线性组合中采用L1和L2的整周模糊度进行第二次处理。
在使用固定模糊度时可以消除电离层扰动。
在可以解算模糊度但无法消除电离层影响时通常更优先采用这种策略。
对于短基线来说,使用无电离层影响的线性组合会增加噪声,反而不好。
最好采用标准的L1+L2解算。
在自动频率下,双频数据基线长度超过15km,使用L3(消除电离层)解算,根据情况可以有L3浮点解和L3固定解。
如果基线长度小于15km,将处理L1+L2。
选择L1或者L2将强制使用特定的一种频率计算一个解。
选择L1+L2将强制使用L1+L2进行计算,而不再限制基线的长度。
选择L3使系统不限制基线长度。
“模糊度固定到”:这个数值规定了解算模糊度的最长基线距离,默认是80km,可以设置更高。
“采样率”:直接设置成全部使用就可以了。
“对流程模型”:对流程是高度约30km的大气部分,它可能导致电磁波的传播延迟。
为了计算该延迟必须知道对流程的折射因子影响。
LGO提供如下的模型:Hopfied模型、Simplified Hopfield模型、Essen&Froome模型、无对流程模型、计算模型。
使用不同的模型所得到的结果相差很小。
建议在特定的区域采用本地所使用的模型,如果不熟悉可以使用系统的缺省设置Hopfied模型。
“无对流程模型”不应用任何改正,在实际的使用中一般不使用。
在长基线或者是基线高差较大的情况,可以选择“计算的模型”。
“电力层模型”:电离层是围绕地区周围海拔100-1000km之间的一层稀薄的带电荷气体,它能导致信号延迟,有时可达几十米。
如果需要刻意的求出模糊度,选择合适的电离层模型十分重要。
可用的模型:自动、计算的模型、标准模型、Klobuchar模型、标准模型、无模型、全球区域模型。
LGO默认是自动的,使用默认设置软件根据持续的时间自动制定模型无需用户干涉。
如果参考站观测时间超过了45min,电离层模型就可以计算出来,因而自动选择计算的模型。
对于较短的观测时段首选的是Klobuchar模型。
如果没有星历文件,观测时间少于45min时将采用无模型。
Klobuchae模型比较特殊,只有来自徕卡接收机文件的观测数据被用来处理时才能选择,因为这种数据包含了必要的星历文件。
如果观测数据时通过RINEX文件输入的并且选择了Klobuchar模型,处理参数将会自动切换到无模型,因为丢失了星历文件。
如果选择是“计算的模型”,并且观测了至少45min,则软件会计算电离层模型。
如果没有采集45min,则处理参数自动切换为无模型。
“标准模型”是单层模型,它基于电磁总量及其分布均在该层的假设基础上的。
用户也可从IGS网络上下载免费的电离层模型。
将下载的电离层模型解压到相应的工程文件夹下面,处理策略改为全球/区域模型。
如果想通过每一个历元计算电离层的影响,从而模拟另外的电离层,则可以勾选此项。
如果怀疑电离层比较活跃,那么随机建模会帮助获得长边的模糊度,对于短边则没有必要,因为电离层对短边影响很小,不需要使用随机建模,系统默认最小距离8km,电离层活动选择为“自动”。
在基线的处理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动”或“手动”处理,影响基线解算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卫星观测时间太短,会导致与该颗卫星有关的整周模糊度无法确定。
2.在整个观测时段里,有个别时间段里周跳太多,致使周跳修复不完善。
3.在观测时段内多路径效应比较严重,观测值的改正数普遍较大。
4.对流程或电离层折射影响。
1.若某颗卫星的观测时间太短,可以删除该颗卫星的观测数据,不让它们参加基线解算,这样可以保证基线的解算质量。
在“GPS-处理”右键点击出现下拉菜单,点击“卫星窗口”,点击“开窗(排除)”,剔除观测时间短的卫星。
也可以点击右键弹出下拉菜单,点击处理参数,在活动的卫星复选框里去选观测时间段的卫星。
2.若多颗卫星在相同的时间段内经常发生周跳时,则可采用删除周跳严重的时间段的方法,来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若只是个别卫星经常发生周跳,则可采用删除经常发生周跳的卫星的观测值的方法,来尝试改善基线解算结果的质量。
处理完基线后,可以在“结果”中右键点击所解算的基线,打开报告查看周跳统计。
对周跳的分析的方法是查看残差图,(对于短基线常采用双差固定,在残差类型下面选择双差)。
根据周跳统计和残差图,可以看出哪颗卫星在哪些时段的残差较大,可以剔除此卫星的这些时段,然后重新解算基线。
3.由于多路径效应往往造成观测值残差较大,因此,可以通过删除多路径效应严重的时间段或卫星的方法。
也就是根据残差图,进行删除卫星和删除时段。
对于对流层或电离层折射影响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提高卫星截止高度角,剔除易受对流层或电离层影响的低高度角观测数据。
4.分别采用模型对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改正。
LGO给出了一些常用的模型如下:如果观测值是双频观测值,则可以使用消除了电离层折射影响的观测值来进行基线解算。
通常我们所做的工程控制网边长不是很长,同步观测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该项对基线解算的影响不大。
当基线解算完成后,右键点击“结果”中的基线,选择“存储”:存储的基线在“查看/编辑”中可以进行查看当全部基线存储完毕后,就可以进行无约束平差。
在“平差”中可以进行网平差计算和闭合环的计算。
坐标系统的转换LGO工具里的“基准/投影”功能不仅能完成控制网的约束平差,还能实现不同坐标系间的转换,不同椭球间的转换和投影变换。
点击“坐标系统”,右键点击投影,选择“新建投影”,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TM”类型。
输入相应的名称、假定东坐标、假定北坐标、纬度原点、中央子午线、带宽、原点比例系数。
右键点击“坐标系统”,选择“新建坐标系统”,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名称、选择相应的地方椭球、投影等。
然后,新建项目,以存储当地坐标,新建项目选择刚才所新建的坐标系统。
已知点的数据格式应为“点号Y X H”,中间以空格隔开,存储为TXT格式。
点击“输入”中的“ASCII数据”,选择已知点文件,输入项目。
在“步骤3”中,右键点击“0”、“1”等,选择相应的坐标标识,选择“工具”中“基准/投影”,在上半部选择WGS84坐标所在的项目,在下部选择当地坐标所在的项目,点击“匹配”在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配置”,选择相应的方法,如果点号一致,就可以在空白处右键点击,选择“自动匹配”,点击“结果”,如果残差合适,就可以在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存储。
至此,就完成了从WGS84坐标到当地坐标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