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PPT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课件 PPT
推断式转述
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坐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
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
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
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 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 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 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 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 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 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 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 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 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 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 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 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 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 《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 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
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
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
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
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 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
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
全文结构思路
故事与小说
二者不能混 为一谈
二者无明显 区别(早期) 虚构的作用 (中期) 现代小说的 特点(现代)
三 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
(二)局部勾画 重要的语言标志
参见P3
三 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
整体把握
局部勾画
知晓考点
如何设题
见招拆招
三 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
• (三)知晓考点 1.理解 B 2017课标ⅠⅡ卷论述类文本选择题: •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2.分析综合 C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根据原文内容, • 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பைடு நூலகம்
分论2
+ 论据
三 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
整体把握
局部勾画
知晓重点
如何设题
见招拆招
三 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
(一)整 体 把 握
•1 看标题 •2 抓中心论点
•3 识分论点(中 心句) •4 理关系思路
例文:2016全国课标卷Ⅱ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
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
归纳概括式转述
转述方式之三: 例题:2016课标卷Ⅰ论述类选择题
3题选项C 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 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 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 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 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第4段)
高考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
一 了解高考模式
论述类(3选9分)
• 现代文阅读(35分)
文学类(1选2主14分)
实用类(2选1主12分)
二 论述类文本特点
论据 +
特 殊 议 论 文
论 证 方 法: 论据 + 分论1 分论 3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中心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论点 因果论证 类比论证 + 归谬法(驳论法) 论据
•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 如何阅读论述类文本
• (四)如何设题 • 1.题干的设置——选择“正”或“误”
2016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7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一项是
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故事之间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 可以来自想象。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 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 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 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 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
提取式转述
转述方式之二: 例题:2016课标卷Ⅰ论述类选择题
1题选项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 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 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 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 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 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第2段)
• 2.选项的设置——转述原文
转述方式之一: 例题:2016课标卷Ⅰ论述类选择题
1题选项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 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 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 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 响。(第1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