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学年度虹口区幼儿园办学绩效评估三级指标说明1、无违反《行风建设责任承诺书》行为:严格履行行风建设的责任承诺(根据学校的承诺书执行情况审核认定)。
2、无干部违背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未发现干部有此类突出问题。
3、善于化解来信来访中的突出矛盾:能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并尽早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如发生来信来访能妥善处理,有效化解矛盾,使造成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4、无重大责任事故:无火灾、触电等事故;无重大工伤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无在校或学校组织外出活动时发生师生重大伤害事故。
5、争创安全文明校园:(1)加强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争创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2)定期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组织师生开展紧急预案演练。
(3)、各项安全制度健全,落实制度管理,认真预防和处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
6、安全目标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重视校园安全、幼儿活动安全,对签订的《虹口区教育局2013 年安全目标管理工作责任书》中有关安全管理工作考核的内容逐一加以落实,安全目标管理考核得分在80 分以上(含80 分)的为“达标”;考核得分在79 分以下的为“不达标”。
7、规范用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沪府发(2003 )4 号文《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办法》等法律法规,无非法用工情况。
8、遵守政府采购规定和预算执行计划:认真遵守政府采购规定和预算执行计划(含调整预算执行计划)9、遵守“三公经费”用规定:无违反“三公经费”使用规定的行为(“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公款招待费)。
10、无私设小金库和违规收费、办班行为:幼儿园一切收入入账。
无私设小金库;无乱收费现象。
11、“帮困助学”相关工作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关于对本市经济困难家庭适龄幼儿实施学前教育资助的通知》(沪财教〈2011 〉58 号)的精神。
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12、资产管理账物一致:有资产管理制度并能规范执行,做到账物一致。
13、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运行正常: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按要求执行预报制度,教代会相关资料齐全(教代会资料包括预报表、报告表、议程、代表名册、审议内容、会议记录、表决情况、大会决议、提案(如征集提案)等)。
14、园务公开资料齐全:及时调整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相关小组成员并有活动记录,完善校务公开实施细则、按时完成《虹口区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自查表》、《虹口区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内容记录表》、《虹口区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自查报告》。
15、完成献血指标:无特殊原因,能完成当年的献血指标。
16、无违反外事纪律和未经报批擅自外出、出访超时、超地区行为:严格遵守虹教党(2008 )36 号《关于虹口区教育系统校级领导外出学习考察等相关活动审批制度的实施意见》,无外出不申报、超时、超地区、超原定经费行为。
严格遵守出入境报批手续,无违反外事纪律,擅自出国(境)或组织师生出国(境)行为;在境外期间,严格遵守报批的日程和路线等有关制度,无违反规定的现象。
17、重视家校互动和网站建设:1、根据要求完善幼儿园网站建设,做到栏目齐全,更换维护及时,并提供幼儿园网站在线服务; 2 、重视Age06 网站的园所信息上传工作,及时保质上传信息,信息报送总量居前;3、重视家校互动工作,能开展实践研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A :上述3项能完成,且第1项出色,第2、3项中有一项出色。
B :上述3项能较好完成,或能基本完成且有1项出色。
C :上述3项能基本完成。
D :上述3 项未能完成。
18、年度工作计划体现规划要求:在学校年度计划的主要工作中应体现本校发展规划的目标和分阶段要求。
A、及时制订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能充分体现学校发展规划的办学理念、目标和分阶段工作要求并认真执行落实。
B、及时制订学校年度工作计划,能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目标,与发展规划的分阶段工作要求吻合,落实情况良好。
C、制订了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与学校发展规划的理念、目标和分阶段工作要求基本吻合。
D、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不能体现本校发展规划的理念、目标,与各阶段工作要求脱节。
19、建立年度自评机制:学校建立并不断完善自主发展的自评机制,每年开展切实有效的自评工作。
A、有完善的自评机制(含在工作计划中有确定的自评时间),有完整的书面自评过程记录。
B、有较完善的自评机制,有书面自评记录。
C、有自评机制,但无确定的自评时间,记录不够完整。
D 、无自评机制,或有自评机制但没有执行。
20、重视专家反馈建议: 重视督导反馈时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整改计划、举措和效果。
A、对督导反馈意见及时进行集体研究,并作出整改计划,改进有明显成效。
B 、对督导反馈意见进行集体研究,有整改方向,有改进措施,取得一定成效。
C、对督导反馈意见作小范围讨论,改进措施不够明确,成效不够明显。
D 、对督导反馈意见不重视,无讨论记录,无整改措施,无任何成效。
21、课程设置:A: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和本园实际,设计、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课程内容平衡全面;在共同性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根据本园和周边资源,开发、研究选择性课程,形成本园活动特色。
B :依据《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和本园实际,设计、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课程内容平衡合理。
C :课程方案能一定程度反映办园理念,课程设置基本平衡合理。
D :课程方案的办园理念不够清晰,课程设置内容不均衡。
22、课程实施计划的编制及保障:A :课程实施计划编制完整规范、可操作性强,有本园特色;一日活动安排科学合理;有“一日活动”常规要求或操作细则等课程管理制度。
B :课程实施计划编制比较完整,有操作性,一日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课程实施有一定的措施和配套制度作保障。
C :课程实施计划编制基本规范,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一日活动安排合理,课程实施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较欠缺。
D:课程实施计划编制缺失,一日活动作息有安排,缺乏课程实施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23、课程计划和制度的执行:A :园保教计划、教师各类教育计划、教育教学评价能落实幼儿园课程方案,形成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地实施课程计划的机制;课程实施质量在市、区有影响。
B : 园保教计划与教师各类教育计划能落实幼儿园课程方案,确保有目的、有计划、有效地开展各项保教育活动;课程实施质量在本区或学区有影响。
C :能执行课程计划,各类活动基本落实,课程实施质量一般。
D :执行课程计划不力,各类活动落实尚欠缺,课程实施质量低下。
2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A :根据课程方案目标与特色,选择、补充课程内容;形成专项活动方案;开发教育教学、家长工作等课件和资源;积累成熟教案。
B :课程的文本、活动材料、信息技术资源有开发、积累和应用;家长、社会、自然资源有一定程度开发和运用。
C :课程的文本、活动材料、信息技术资源有一定的开发积累傢长、社会、自然资源运用较少。
D :课程的文本、活动材料、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积累和应用缺失,家长、社会、自然资源极少运用。
25、教学过程的检测和考评体系的完善:A :制定保教质量评价标准,对课程、教育计划、一日活动质量、幼儿发展等进行评价与反馈;建立保教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形成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B :有保教质量评价标准,对课程、教育计划、一日活动质量、幼儿发展等进行评价;有保教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定期开展保教质量评价与反馈。
C :有教学过程和保教质量的检查和反馈。
D :教学过程和保教质量的检查和反馈缺失。
26、保健、保育工作落实:A :保健工作有计划、检查与考核,管理制度及资料齐全;对体弱和肥胖儿有早期干预方案并有积极的矫治效果;安全事故、传染病发生率低;有保健专题研究、调研项目及过程记录。
B :保健管理制度及资料齐全,能按要求开展健康与安全教育,有个别儿童矫治方案和工作记录。
C :保健管理制度及资料基本规范,开展健康与安全教育较少,有个别儿童矫治方案。
D :保健管理制度及资料不足,健康与安全教育少。
个别儿童矫治方案缺失。
27、日常教学研究:A :教育教学研究以解决保教实践问题为导向;有研修、评估、激励制度;研究成果能促进课程的实施;在市、区范围内有示范辐射作用。
B :重视教研组建设,教学研究有制度、有研究专题、教研活动效果好,在本学区有影响。
C :教研组能正常开展教研活动,教学研究有制度,教研活动效果一般。
D :教研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教学研究缺失、教研活动效果不佳。
28、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A: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家园互动中的应用,开展实践研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 积极参加市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交流、竞赛评比活动,并获等第奖。
B :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能组织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应用的各类交流、竞赛评比活动。
C :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D :未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29、保教成果获奖情况:关注保教质量,保教成果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评比奖项。
30、科研或园本项目实施:A :有立足于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教师参与面广,对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起促进作用;课题管理规范、有序。
B :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有科研、园本项目实践管理或奖励制度(成文本);每学年召开 1 次园级及以上专题研讨会;有阶段性资料积累,对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成效。
C :有分管领导,有科研、园本项目实践的相关管理或奖励制度,阶段性资料有所积累, 科研、园本项目实践成效不明显。
D :科研和园本项目的实践研究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到位,科研或园本项目实践工作推进薄弱。
31、课题立项:A :有市级及市级以上课题(不分重点课题与非重点课题),或区级课题3项及3项以上(区级重点课题每 1 项按3 项计算)。
B :有区级课题1-2项咸参与市级以上实验项目。
C: 有课题研究,但未被区教育有关部门立项。
D :无任何课题。
32、课题成果获奖:A :获省市级及其以上的教育科研成果等第奖或区教育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或获区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3 项以上。
B :获区教育科研成果奖 2 —1项。
C :获区教育科研成果鼓励奖1项。
D :没有区教育科研成果获奖。
*(区三等奖实计,区鼓励奖每 2 项按 1 项计。
下同。
学会、协会等相关奖项作降级计算)33、课题成果发表:A :有4篇及以上在区级刊物发表(市级及其以上刊物的发表,每篇按2篇计。
作者必须是独立的、第一作者或是执笔者。
下同)。
或有未曾获奖的公开发表的专著。
B : 2-3 篇在区级刊物发表, 或市级研讨会发言(幼教年会等)。
C :有1篇在区级刊物发表,或区级研讨会上交流(含文稿交流)。
D :无文章在区级刊物发表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