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美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美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美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美学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Western Aesthetics
课程代码:01309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教育
修订人:朱寿兴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陈雪军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西方美学史是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学者关于人类审美经验的学说的系统性阐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和评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家的思想,展现出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其教学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西方美学史家、论著、主要学说、理论思潮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其扩展思想视野,提高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
导论(2学时)
了解本课程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及其关系;领会西方美学史研究所采取的基本方法之缘由。

讲授内容:
1.什么是美学史?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史?如何学习美学史?
2.西方美学史的概念、历史与研究方法。

重点:什么是美学史?
难点: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西方美学的缘起(2学时)
了解特定的文化背景对美学的催生作用;领会几种美学观点及其关系。

讲授内容:
1.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关于最早形态的西方美学思想与诗歌艺术及哲学的关系的几种观点及对其评价。

重点:文化背景中之文学艺术与哲学。

难点:观点之二——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美学(2学时)
了解本时期各种美学观点及其联系;领会本时期美学的特点及其形成之缘由。

讲授内容:
1.毕达哥拉斯学派。

2.赫拉克利特。

3.德谟克利特。

4.智者学派。

5.苏格拉底。

6.这一时期美学的特点。

重点:各种美学观点及其联系。

难点:这一时期美学的特点形成之缘由。

第三章柏拉图美学(4学时)
了解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特点;领会柏拉图的主要美学观点及其关系。

讲授内容:
1.柏拉图的生平、思想及其特点。

2.柏拉图的主要美学观点。

重点:观点之二——美与爱、善以及生活本身的关系。

难点:柏拉图美的本体论之实质。

第四章亚里斯多德美学(4学时)
了解亚里斯多德对科学的分类的学术意义;领会亚里斯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及其内在关系。

讲授内容:
1.亚里斯多德的学术贡献。

2.亚里斯多德对科学的分类。

3.亚里斯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

重点:美的特点与艺术的意义。

难点: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

第五章朗吉弩斯和普洛丁美学(3学时)
了解朗吉弩斯关于崇高的观点;深入领会与正确评价普洛丁的美学观点。

讲授内容:
1.时代背景介绍。

2.朗吉弩斯与《论崇高》。

3.普洛丁美学。

重点:普洛丁基本美学观点的内在联系。

难点:对普洛丁的美学观点的评析。

第六章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美学(2学时)
深入领会与正确评价奥古斯丁的美学观点;了解和把握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观点。

讲授内容:
1.时代背景介绍。

2.奥古斯丁美学。

3.托马斯·阿奎那美学。

重点:美与善有关但不同于善。

难点:对一切美都来源于上帝美学观点的深入分析。

第九章 18世纪法国、意大利美学(3学时)
了解“美在关系”说的内容、实质及其意义;领会维柯的主要美学观点及其关系。

讲授内容:
1.时代背景介绍。

2.狄德罗美学。

3.维柯美学。

重点:“美在关系”说。

难点:对诗性思维的两个特征全面深入领会。

第十章 18世纪德国美学(3学时)
了解和领会鲍姆加通和莱辛的主要美学观点及其意义。

讲授内容:
1.鲍姆加通美学。

2.莱辛美学。

重点: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难点:诗与画的界限何以超越。

第十一章康德美学(4学时)
了解康德关于判断力及其意义的学说;领会美与崇高的涵义及其关系。

讲授内容:
1.康德的生平与哲学。

2.判断力及其意义。

3.美的分析。

4.崇高的分析。

重点:判断力及其意义;优美与崇高及其关系。

难点:关于先验理性与美的关系。

第十二章席勒美学(3学时)
了解、分析与评价席勒的主要美学观点。

讲授内容:
1.《美育书简》
2.《论素朴诗与与感伤诗》。

重点:关于审美与自由。

难点:对游戏与艺术起源说的评析。

第十三章黑格尔美学(4学时)
了解、分析黑格尔的基本哲学观点与美学观点、艺术观点及其关系。

讲授内容:
1.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的演化。

2.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艺术与艺术美。

4.艺术作品的构成及悲剧冲突。

重点:艺术与艺术美。

难点:绝对精神与世界历史的演化。

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教学
1.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让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相辅相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教师讲授与板书为主,多媒体图示与实例分析为辅。

3.教学辅助资料
一些关系密切的艺术史图像资料。

(二)悬疑、提问与答疑
注意每次课后都形成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可能,以带动学生自觉地自学与独立思考,从而在课堂内外能主动地提问及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考核方式
课堂测验(开卷)。

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美学原理》及《文学概论》,与这两门课程在不同程度上有相互阐明的关系;同时,本课程的学习与《西方文论史》课程的学习可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建议教材
章启群.新编西方美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二)参考书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