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09版)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09版)
13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14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十一)绘图墨水笔-描图
绘图笔的笔尖是一支细针管,所以又名针管笔。笔尖的口径有0.1~ 1.2等多种规格,可视线型粗细而选用。 使用时要注意保持笔尖清洁。以免笔尖堵塞。
15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10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八)圆规-绘制圆及圆弧 画圆时,整个圆应一笔画完。转动时圆规可稍向画线方向倾斜。 使用圆规时,应注意调整铅芯与针尖的长度,使圆规两脚靠拢时,两 尖对齐。铅芯宜削成斜截圆柱状,并使斜面向外(图a)。画较大的圆时, 要使圆规两脚都大致与纸面垂直,如图b所示。
35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四、尺寸标注 1 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起止符号 1.1 图样上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
尺 寸 的 组 成
36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1.2 尺寸界线应用细实线绘制,一般应与被注长度垂直,其一端应离 开图样轮廓线不小于2mm,另一端宜超出尺寸线2~3mm。图样轮廓 线可用作尺寸界线。 尺 寸 界 线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十二)擦线板-保护邻近的图线 板用薄塑料片或金属片制成,上面刻有各种形状的孔槽。擦墨线时要 待墨线完全干透之后,方可动手。 使画错了的线段在板上适当的孔槽中露出来,左手按紧板身,右手持 硬橡皮擦孔槽内的墨线。
16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33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三、字体 图纸上有各种符号、字母代号、尺寸数字及文字说明。
1 图纸上所需书写的文字、数字或符号等,均应笔画清晰、字体端正、 排列整齐;标点符号应清楚正确。
2 文字的字高,应从如下系列中选用:3.5、5、7、10、14、20mm。如 需书写更大的字,其高度应按 2的比值递增。
2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二) 图板-放置图纸 图板的硬木工作边 要保持笔直,板面 要保持平滑 图板放在桌子上, 板身要略为倾斜。
3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三)丁字尺 -绘制水平线 尺身的工作边必须保持其平直光滑。切勿用小刀靠住工作边裁纸。丁 字尺用完之后要挂起来,防止尺身变形。 所有水平线,不论长短,都要用丁字尺画出 要记住:不得把丁字尺头靠在图板的右边、下边或上边画线,也不得用 丁字尺的下边画线。
34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3 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与罗马数字的字高,应不小于2.5mm。 4 数量的数值注写,应采用正体阿拉伯数字。各种计量单位凡前面有 量值的,均应采用国家颁布的单位符号注写。单位符号应采用正体 字母。 5 分数、百分数和比例数的注写,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和数学符号。 6 当注写的数字小于1时,必须写出个位的“0”,小数点应采用圆点, 齐基准线书写。
23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2 立式使用的图纸,应按下图的形式布置
24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江苏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土木工程系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图纸编号 完成日期 成绩
工程名称
此处注写图名及比例
l
25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19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一、幅面 1 图纸幅面 图纸的幅面是指图纸本身的大小规格。图框是图纸上所供绘图的范围 的边线。 1.1 图纸幅面及图框尺寸,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及相应的格式。
20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1.2 图纸的短边一般不应加长,长边可加长,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上下推动丁字尺
画长线
丁字尺的错误用法4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四)一字尺 又名平行尺-绘制水平线 当上下推动一字尺时,尺身依赖滑轮和弦线装置,始终保持平行。用一 字尺画水平线比用丁字尺简便,但推动时手要放在尺的中间,用力要轻 巧均匀,防止尺身倾斜。
一字尺
5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mm
2~3mm
37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1.3 尺寸线应用细实线绘制,应与被注长度平行。但不宜超出尺寸界 线之外。图样本身的任何图线均不得用作尺寸线。 尺寸线
尺寸线
38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1.4 尺寸起止符号一般用中粗斜短线绘制,其倾斜方向应与尺寸界线 成顺时针45°角,长度宜为2~3mm。半径、直径、角度与弧长的尺 寸起止符号,宜用箭头表示。
6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五)三角板-绘制斜线 用一副三角板和丁字尺配合起来,可以画出与水平线成15°及其倍数 角(30°、45°、60°、75°)的斜线。两个三角板配合使用,可画出 各种角度的相互平行或垂直的线。
7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六)比例尺-量取直线长度 常用比例尺有两种,三棱尺和比例直尺。三棱尺尺上六种不同比例的 刻度,分别表示1:100、1:200、1:300、1:400、1:500和1:600等六种 比例。比例直尺只有一行刻度和三行数字,表示三种比例,即1:100、 1:200和1:500。 比例尺上的数字以米(m)为单位。
12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十)鸦嘴笔,又名直线笔-描图上墨的画线工具 执笔画线时,螺帽应向外,小指应搁在尺身上, 笔杆向画线方向倾斜约30°左右。每次加墨量, 以不超过6 mm高为宜。画线速度要均匀。笔尖 与尺应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笔杆切忌外倾或内 倾,外倾会跑墨,内倾则所画线条外侧不平滑。 描图后应将鸦嘴笔内剩存的墨水揩去。
32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9 虚线与虚线交接或虚线与其他图线交接时、点画线与点画线、虚线 或点画线与其它线相交时,应是线段交接。虚线为实线的延长线时, 不得与实线连接。实线与虚线连接时,则应留一间隔。
10 图线不得与文字、数字或符号重叠、混淆,不可避免时,应首先保 证文字等的清晰。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一)铅笔-绘制图线 削木铅笔时,铅笔尖应削成锥形,铅芯露出6~8mm,要注意保留有标 号的一端,以便始终能识别其硬度(图a)。
铅笔及其用法
1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1 制图工具和仪器用法
使用铅笔绘图时,用力要均匀,用力过大会刮破图纸或在纸上留下 凹痕,甚至折断铅芯。画长线时要一边画一边旋转铅笔,并使笔尖 与尺边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使线条保持粗细一致。画线时,从侧面 看笔身要铅直(图d) ,从正面看,笔身要倾斜约60°(图e)。
31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5 相互平行的图线,其间隙不宜小于其中的粗线宽度,且不宜小于 0.7mm。
6 虚线、单点长画线或双点长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宜各自相等。 虚线的画和间隔应保持长短一致。画长约3~6mm,间隔约为0.5~ 1mm。点画线或双点画线画的长度应大致相等,约为15~20mm。 7 单点长画线或双点长画线,当在较小图形中绘制有困难时,可用实 线代替。 8 单点长画线或双点长画线的两端,不应是点。点画线与点画线交接 或点画线与其他图线交接时,应是线段交接。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2.3 会签栏应按下图的格式绘制,其尺寸应为100mm×20mm,栏内应填写 会签人员所代表的专业、姓名、日期(年、月、日);一个会签栏不够 时,可另加一个,两个会签栏应并列;不需会签的图纸可不设会签栏。
26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3 图纸编排顺序
3.1 工程图纸应按专业顺序编排。一般应为图纸目录、总图、建筑图、 结构图、给水排水图、暖通空调图、电气图……等。 3.2 各专业的图纸,应该按图纸内容的主次关系、逻辑关系,有序排列。
28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2 工程建设制图,应选用下表所示的图线。
29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30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3 同一张图纸内,相同比例的各图样,应选用相同的线宽组。
4 图纸的图框和标题栏线和会签栏线,可采用下表的线宽。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27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二、图线 画在图纸上的线条统称图线。图线有粗、中、细之分。 1 图线的宽度b,宜从下列线宽系列中选取:2.0、1.4、1.0、0.7、0.5、 0.35mm。 每个图样,应根据复杂程度与比例大小,先选定基本线宽b,再选用下 表中相应的线宽组。
18
第二章 制图基本知识
§2-2 图纸幅面、线型、字体、尺寸标注
国家标准六种 包括总纲性质的《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专业部分的《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T50114—2001) 以及相应的《条文说明》, 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