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育婴师知识点

中级育婴师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1、婴儿发展生理方面的大小变化:身高、体重、器官的生长。

2、婴儿发展心理方面的变化: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断提高。

3、婴儿发展中新特征获得的表现:会逐步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等。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二是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放向;三是婴儿时期要完成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然人,初步转变成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5、儿童生长速度与年龄的关系:婴儿期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极端的。

新生儿以天为单位计算,1到3个月时周,4到6个月以三个月为单位,6到12个月以半年,1到3岁以年为单位。

6、我国对儿童期限的阶段划分,0到18岁划分为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六个阶段。

7、心脏与身体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情况。

婴儿时期的心脏体积相对成人稍大,但其余身体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新生儿心脏重20到23克,占体重的0.8%,1到2岁达60克,占体重0.5%,出生第一年心脏重量增加最快,7到9岁及青春期时增长速度再次加快。

8、人体的食物加工厂是消化系统。

9、儿生理性流涎的原因:婴儿唾液腺发育差,分泌量极少,口腔比较干燥,出生后3到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到6月时显著增多,由于口底浅,故常发生流涎,称为生理性流涎。

10、婴儿出牙的时间 4到10个月开始出牙。

11、乳牙全部长齐的时间:2岁左右。

12、形成龋齿的原因: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容易被腐蚀形成龋齿,一旦形成龋齿,发展很快,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穿透牙髓腔,引起疼痛。

13、泌尿系统结构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及尿道。

14、婴儿头骨缝要到4到6个月才能闭合。

15、婴儿后卤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卤在1到1岁半闭合。

16、婴幼儿肌肉发育是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颈部的肌肉,然后是躯干再四肢,先发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发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

17、婴儿神经系统的特点:脑发育迅速,大脑功能发育不全,神经髓鞘化,大脑容易兴奋,易疲劳;小脑发育晚,植物神经发育不全。

18、刚出生新生儿脑重量平均为350克,1岁可达950克,6岁接近成人水平,达1200克(成人1400到1500克)。

19、婴儿皮肤特点:保护功能差,代谢活跃,体温调节能力差,皮肤渗透作用强。

20、婴儿生理性远视对近距离看物的影响。

婴幼儿晶状体的弹性好,调节能力强,尽管是生理性远视,对于较近的物体仍能看得比较清楚。

21、婴儿耳的发育特点:咽管短、平;对噪音敏感。

22、感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过程。

23、知觉是反映当前客观事物整体特性的认识过程,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24、婴儿最早出现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其后逐步出现敏锐的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

25、感知动作思维是指思维过程离不开直接感知的事物和操纵事物的动作的思维方式。

26、具体形象思维是一种依靠事物或情景的表象及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活动。

27、从3岁开始,在感知动作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具体形象思维,并在3到6岁孩子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占主导地位。

28、2岁半的孩子能集中注意10到20分钟。

29、在整个0到3岁,无意注意占有主导的地位。

30、玩伴交往关系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排斥亲子关系,但不能由亲子关系代替。

31、情绪和情感是激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良好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会激发婴儿积极的探求欲望与行动,寻求更多的刺激,获得更多的经验。

32、婴儿情绪更多受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不是被稳定的主观心态来左右。

33、早期婴儿的气质特征是儿童个性发展的最原始的基础,其特点具有先天的物质,父母是无法选择的。

34、言语发生期的三个阶段,包括呀呀学语,开始听懂别人的话和自己说词的三个阶段。

35、言语初步发展期的三阶段:词汇的发展、句式的掌握和口语的表达能力三个阶段。

36、营养行为包含的内容:择食行为、喂养行为、进食行为。

37、婴儿热能的需求量主要是以自身热能的消耗量作为基础。

38、营养素是指维持人类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一般来说包括六大类。

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39、婴儿蛋白质缺乏将阻碍细胞和组织的正常发育,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导致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失调,蛋白质缺乏所导致营养不良,严重时会有生命危害。

40、脂肪摄入不足会引起某些皮肤病(如湿疹),还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和生长迟缓。

过量会引起肥胖,增加心脏负担。

41、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过量的话会造成肥胖,产生腹泻。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量,蛋白质减少。

两者摄入比例失调,则造成免疫力降低,肌肉发育差,肌张力低下,表明看去较胖,但体质健康水平低下。

42、小儿长期钙质缺乏会使骨骼、牙齿发育不正常,可引起佝偻病和手足抽搐。

一般表现为痉挛、关节痛、牙齿疏松不坚硬、骨骼生长缓慢、神经容易兴奋和激动。

43、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矿物质名称是钙。

44、碘主要用于制造甲状腺素。

45、碘缺乏会引起甲状腺功能不足、小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呆傻等。

4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不能供给热量,也不能作为机体组织的成分。

47、水缺乏的影响:脱水可造成婴幼儿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48、在婴儿的每一项生活内容中都有保健与教育两重任务。

49、智力是大脑发育的集中表现。

50、决定婴儿之间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受教育的时间和程度。

51、婴儿通过感官来进行学习,会主动进行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需要反复教育。

52、婴儿教育原则的内容:尊重婴儿发展权利的原则,促进婴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以情感体验为主体的原则,保教并重的教养原则,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婴儿个性发展的原则。

53、良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54、《儿童权利公约》是迄今历史上规范儿童权利内容最丰富、最全面、最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

55、《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了“儿童健康”的新概念。

保留了关于降低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等重要指标。

把“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和保健教育“确定为主要目标。

56、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法劳动合同的责任等。

二、相关知识(1)饮食1、适合使用初乳和配方奶。

2、不适合婴儿食用的有原奶、炼乳和酸奶。

3、喂养不足的原因有:婴儿休息不好,常哭闹,每次吃奶不能吸空奶瓶或乳房,没有得到充足的食物等。

4、喂养不足的程度与持续时间决定婴儿的症状:如便秘、入睡烦躁不安、不停的哭闹、体重不增或增重不足、皮肤干皱、面容像老人等。

5、喂养过度的原因:给婴儿喂养的数量过多,质量过密。

6、喂养过度常见溢奶、呕吐等。

如果过度喂养,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过度,会引起腹胀,过度增重,肚子不舒服等。

7、溢奶是指喂奶后不长时间内有少量的奶或咽下的食物溢出,如果进食后有大量的食物吐出是呕吐。

8、预防溢奶的方法:每次喂奶后让婴儿向右侧趴着或竖立抱起,轻拍其背部,帮助排除吞咽下的空气。

9、婴儿便秘的原因主要是摄食或饮水过水,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含量过高。

预防便秘:A、增加婴儿的饮水量B、适当在奶中加些糖C、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D、每天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E、建立科学的喂养规律,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10、肚子疼的原因:过分饥饿时喂奶、进食、吞咽空气、过度喂养、过量进食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食物(土豆、面、白薯等),生活环境中出现紧张、着急、生气或被吓等因素。

11、肚子疼的症状表现:突然发作、哭闹剧烈、可发作持续几个小时。

面色潮红或苍白、肚子胀、发紧、双腿卷曲到肚子、脚冰凉、双手紧握拳。

12、解决肚子疼的方法:A、让婴儿直立或仰卧趴在成人膝上,或在肚子上放个暖水袋可帮助缓解B、用甘油栓灌肠通气、排气C、喂奶前后用手轻轻拍打婴儿背部使之“打嗝“,帮助排气D、喂奶时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母亲要有宁静愉快的心情,找出母亲食物中的过敏物质E、避免喂养不足或过度喂养。

13、由单纯母乳喂养为主向固体食物喂养为主过渡的生长发育时期称为换乳期(或食物转型期)。

14、通过添加半固体食物以满足婴儿热能及各种营养素需要的食物称为辅助食品。

泥糊状食品不是“副食”,是婴儿由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阶段的主要食物。

15、吸吮、吞咽是婴儿天生就会的生理功能,但咀嚼功能发育需要适时的生理刺激,正确的“吃”需要训练和培养。

咀嚼功能发育完善对婴儿语言能力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如果换乳期泥状食物添加不及时或不科学。

对婴儿语言发育、认知能力和智商发展会产生障碍。

16、婴儿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某种蛋白质的结构变异缺陷或功能的发育迟缓。

能够引起过敏的食物:牛奶、小麦粉、蛋白质、巧克力、豆类、贝类等。

还有例如谷氨酸单纯能引起风疹、黄色食品可引起哮喘、苯甲酸酯可引起荨麻疹等。

17、婴儿三个月左右就可进行添加泥糊状食品的训练。

要掌握先素后荤、由少到多、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渐进原则。

水果、蔬菜和大米应作为首选食物。

方法要循序渐进,经过试食适应一种再转入新事物,这样可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

18、婴儿不宜食用过量的糖、脂肪、化学添加剂、盐和味精,泥糊状食品最好不要加盐和味精等调味品,尽量选用高钾低钠的食物。

19、添加泥糊状食品要定时定量,开始为5-10毫升,如无过敏反应可增至30-40毫升。

同一类食物不要喂的太多,过量进食容易诱发食物过敏。

添加辅食尽量避开炎热的夏天,不要在婴儿由肺炎和消化道疾病时进行,不要在婴儿更换生活场所或保姆时进行。

(2)饮水1、脱水可造成婴儿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摄食过量水分可稀释消化液,引起消化不良,过分水量进入人体可发生水中毒。

婴儿期每天的需水量为700ml(成人为2000ml)。

健康的婴儿每天消耗的水量约为体重的10%-15%。

2、水在体内的交换取决于蛋白质和电解质浓度。

水平衡与摄入的液量、膳食中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肾分泌的固体物质负荷,代谢和呼吸速率及体温等因素有关。

3、婴儿每天排除水分的途径:肺部呼出的水量为14ML/417KJ,皮肤为28ML/417KJ,汗液的排出为20 ML/417KJ,大便中的水分8 ML/417KJ,尿液中的水分为50-80 ML/417KJ。

4、婴儿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也包括汤、各种流质食物、各种饮料及摄入的固体食物等。

不适宜婴儿饮用的水是饮料。

5、不适宜婴儿饮用的水是饮料。

饮料含糖量较高,过量饮用导致肥胖,也不易于消化和吸收。

6、饭前喂水可使喂养稀释,不利于食物消化,也会影响食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