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教学大纲

《信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信息经济学
课程学分:4
学期学时:40
课程性质:知识类课程
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经济数学
适用专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开课部门: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经济系
一、课程概述及意义
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是经济理论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它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研究信息分别作为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在社会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及客观规律(包括信息资源配置、信息的成本和价格、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等)。

信息经济学以“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为前提,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提高企业效率。

学习信息经济学,使学生建立一种“信息产生效率”的观念,同时,认识到信息的制造和传播需要各种类型的企业共同参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理解自身专业在社会中的分工,能够为更好的理解学科专业的由来以及学好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
三、教学内容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在学科分工中不仅有其专司领域,基本理念还能够作为一种思想渗透到其他学科,为解释社会现象提供一种经济学视角。

因此,信息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四、教学方法
1.案例导学。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
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鉴于学生理解习惯的不同,理论知识一般采取概念导入、图形辅助、推倒论证、案例导学的四步教学,其中,案例导学是关键,理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并解释社会现象,而不单纯是从技术角度掌握理论分析的方法,因此,课堂上大量案例导入,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灵活运用理论。

2.分组自学。

第三部分的知识,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这部分的
教学方法是学生分组自学,课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准备课件,上课时分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学生给学生讲课,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的课程作业展示的作业向着教学需要的方向。

五、参考书目
1. 第一参考书:《信息经济学(第二版)》,乌家陪等编著,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7(4)
2. 《信息经济学》,韩建新编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10)
3.《信息经济学》,陶长琪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