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
一:中学生阅读名著情况调查问卷
性别:A. 男 B. 女
年级:A. 初一 B. 初二 C. 初三
1. 你最主要的读物是:
A. 图书
B. 杂志
C. 报纸
D. 其他2. 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题材主要是:
A. 历史
B. 革命
C. 社会生活
D. 军事
E. 其他
3. 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体裁主要是:
A. 小说
B. 散文
C. 诗歌
D. 戏剧
4.你通常比较感兴趣的名著的类别主要是:
A. 中国古代文学
B. 中国现代文学
C. 中国当代文学
D. 外国文学
5. 对你的阅读兴趣的形成影响较大的人是:
A. 老师
B. 家长
C. 媒体
D. 同学
E. 其他
6. 你阅读书刊的主要来源是:
A. 学校图书馆
B. 从同学处借
C. 从书店购买
D. 家庭订阅
7. 你认为阅读名著对自己的成长作用是:
A. 很大
B. 一般
C. 没有
D. 不知道8. 你认为阅读名著对学习语文的作用是:
A. 很大
B. 一般
C. 没有
D. 不知道9. 对你的成长影响最大的名著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你曾经阅读过印象较深刻的名著是: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推荐部分名著供中学生阅读。
3. 收集背景资料。
①组织课题组成员分头阅读(浏览)古今中外优秀名著。
②教师提供有关资料。
A. 中国古代诗歌简介
B. 中国小说简介
C. 外国文学简介
D. 读书方法介绍
E.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世界文学首选书推荐4.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拟定调查提纲、编制调查问卷。
四:调查目的
当代中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进入21世纪,社会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去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扩大自己眼界,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读书。
书,很早就被喻为“精神的粮食”“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
广览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文学修养。
在繁忙的课业生活中,中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学校、家庭在此方面又做得怎么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苏州市第三中学初二、初三的1120位同学进行了调查,希望借此能对以上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对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五:调查方法
此次社会调查所采用的是问卷法。
我们对本校初二、初三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样本容量为1120,其中男生520人(46. 4%),女生600人(53. 6%)。
问卷调查内容如下:
1. 最主要的读物;
2. 通常比较感兴趣的题材;
3. 通常比较感兴趣的体裁;
4. 通常比较感兴趣的名著类别;
5. 对阅读兴趣的形成影响较大的人;
6. 阅读书刊的主要来源;
7. 阅读名著对自己的成长作用;
8. 阅读名著对学习语文的作用;
9. 对成长影响最大的名著;
10. 曾经阅读过印象较深刻的名著;
11. 最喜欢的作家。
以上问题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中学生阅读名著方面的影响以及中学生自己在此问题上的一些看法等。
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问题,了解各方面在学生阅读问题上所做得到位与不到位的地方,从而明确今后进一步努力及完善的方向。
六:结论:
1. 目前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仍不容乐观,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中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学生的精力还主要集中在课内文化课的学习上,所购买阅读的书籍也多为各科的参考书,不会也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名著的阅读上。
(2)学校、家庭做得还不到位,提供的条件和环境不够,未能给学生、子女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3)对名著的内容不感兴趣。
中学生通常感兴趣的是书中的趣味和情节,而文学巨著对读者的欣赏力和理解力要求较高,对于大部分文学功底还不深厚的中学生而言,思想深刻的名著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因此不被中学生们所钟爱。
2. 名著阅读也正逐步受到中学生及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今后素质教育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改革,相信在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方面将会出现勃勃生机。
建议:
1. 兴趣是吸引学生阅读的基础,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老师、家长应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多向学生、子女介绍有趣的文坛典故,推荐好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从而激发起中学生对阅读名著的兴趣。
2. 读书应注意的是,切不可以为多多益善,囫囵吞枣,否则,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效果。
老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即使学生忙里偷闲阅读名著,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家长应消除“读课外书会耽误学习”的错误思想,在经济上支援子女,鼓励、引导子女阅读好书,同子女交流读书心得,这样也使得阅读有了更大的意义。
4. 学校应完善校图书馆,为学生借阅图书提供便利。
有条件的家庭也可建立家庭“图书馆”。
家庭藏书不仅是物质文明提高的表现,更是精神文明的丰收。
这样可以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和文化的家庭气氛,有助于中学生形成追求知识的态度,这对于一个人的成才也是不无裨益的。
5. 中学生应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读书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这样即使不用每天花很多时间,但积少成多,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大有益处。
6. 如今市场上的书刊读物正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精装本,我们认为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没有必要的。
希望出版部门在出版发行中能减小成本,降低售价,这对中学生来说才是最实惠的。
要使中学生能更好地广览名著,收藏好书,这也是应引起有关方注意的。
本调查所采取的是整体抽样的方法,且样本容量较小,所得资料难免粗略,因而此调查可能会掩盖某些真实情况,日后还可继续深入。
唐朝田园山水诗的研究
一:田园诗是特尔克里斯托首创的这些是描写了美好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清新可爱。
然而,古希腊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游贵族倾向的诗歌也有很大的影响。
后来,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
之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们所作的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返朴归真,怡养性情,清新自然——是田园诗的特点。
田园诗的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正因为如此,田园诗永远都吸引着人们。
不少的文人墨客以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追求超然独自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歌。
唐朝山水田园诗一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而宋、晋以来便以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为代表。
他们的诗以描写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着些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为了唐朝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二.研究的目标和意义: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提高文学修养,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三.主要研究内容:歌咏吟诵,读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音韵
之美披文入情,要评点诗句的精妙之处,疑义相析,可进行多元解读。
四.研究方法:1、文献法 2、调查法 3、实验法 4、其他五.研究涉及的知识基础、所需资源:唐代山水田园诗了解图书
六.研究思路:查找山水田园诗分组讨论研究成果初步表达综和整理表达交流
七.活动步骤及进度安排:
以学生课下研究为主,每周五自习课集中研究
1-3周查找诗选,文集,或者上网搜集唐代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
4-5周分组研究,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歌作品进行分类,按照班级分组分类进行研究。
6周初步表达交流。
各班级先进行班内交流,互相讨论,并归纳整理,形成初步观点或结论。
7-9周整理交流,各班级交叉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唐代山水田园诗的风格,流派等。
10周形成心得报告。
学生通过交流学习和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对唐代山水田园诗形成整体概念,并从中学到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扩大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提高文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最后要求学生写出书面报告。
八.参与活动的人员:
高一年级全体学生
九.活动内容:
组员一起确定研究哪些唐代山水田园诗,并且通过一定方式查找这些诗歌,然后通过班内讨论交流和年级各班之间讨论交流形成观点并写出书面报告。
十.活动过程设计:
1学生查找,教师指导一起确定要研究的唐代山水田园诗。
2学生分组查找诗歌。
3将所查唐代诗歌整理。
4将查到的诗歌分为山水诗和田园诗。
5对两组诗歌进行音韵,疑义,情感上的研究。
6将每组的研究成果整理,选其重点,重要且正确的部分进行综合整理,后组织一份完整全面的表达报告。